影評《當幸福來敲門》獻給在追夢路上的每一個你:人不會苦一輩子,但總要苦一陣子

劉育文
Aug 22, 2021

--

開始看之前,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是溫暖的色調、快活的氣氛、勵志又溫馨的暖心小故事,電影的主旨不外乎會落入那種「幸福就在你身邊,只是沒有用心感受」之類的俗套,然而這部不帶濾鏡描繪人生真實寫照的影片顛覆了我的想像。

一部關於追尋幸福的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是2006年上映,改編自真人真事,由義大利導演蓋布瑞·穆契諾執導,威爾史密斯父子為主演的年度大片,影片以1981年的舊金山為背景,當時街道的喧鬧繁華仍掩不住經濟蕭條的現況,人人都奔波於生計,而主角克里斯也不意外。

電影中多次提到《獨立宣言》:

「人生而平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是不可剝奪的權利。」

影片講述克里斯在人生的道路上,在現實的鈍擊與夢想追尋的雙面夾攻之下,如何地去應對這些接踵而來的挑戰,並且盼到幸福敲門的人生故事。全片節奏緊湊,以真實的色調進行場景的描繪,電影中多次出現追逐與奔跑的場景、急促的敲門聲及叫喊聲,恰到好處的增加了整個故事的張力。

在進入正題前,也許可以先問自己兩個問題:「什麼是幸福?」、「你走在幸福的道路上嗎?」

改變一生的兩個疑問

克里斯是個銷售員,年輕時用他的畢生積蓄買下了當時最新的醫療器材「手提骨質密度掃描機」,因此他的日常便是在公車上提著一個奇怪的箱子,在眾人的側目之下,前往一家又一家的醫院進行推銷。

儘管克里斯每天一大早就提著行李箱出門,費盡了三寸不爛之舌,不間斷的拜訪每家醫院,然而,醫院卻認為那只是台又貴又沒用的機器,因此到了晚上,總還是能看見他提著器材隨著公車的行駛晃動的無助身影。

某天,他一如往常地走在搭公車的路上,看見一個穿西裝的男子從氣派的敞篷跑車上下車,克里斯叫住了他,問道:

「I have two questions(我有兩個問題):

What do you do, and how do you do it?(你從事哪一行?要怎麼入行?)」

這兩個簡單的疑問,卻是克里斯人生故事的轉機。它孕育了一個夢想,一個微不足道卻令人心生希望的夢想。

這也反應了克里斯的人生哲學:幸福不是來自尊貴的家世,而是自己選擇了要走的道路。相信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過夢想,而在我們疲於奔命地完成許多雜七雜八工作的同時,又有多少人的夢想因為現階段的生活漸漸的被遺忘?

的確,在殘酷的世界中,能夠追求夢想聽起來遙不可及,然而克里斯在困苦的生活中,用切身行動告訴觀影者,每個人都有心生嚮往的權利,無論身處何處,只要讓它成為起點,並「選擇」屬於自己的終點,我們便能在幸福的路上開始前行。

窮人思維:匱乏與生活紊亂

在克里斯默默地立下成為股票經紀人的夢想後,他的生活並沒有照著應有的勵志劇本走,而是接二連三地迎來了各種苦難:

首先是沒有學歷、經歷的他,在證券公司毛遂自薦時被賣藝女郎偷走了他的骨質掃描機、接著,他為了取得關注的機會,每天在證券公司門口等待人事部主管維特,好不容易和維特搭上同班計程車,卻因為沒有錢繳車費被追趕,不只如此,夫妻離異、稅單、罰單,問題接踵而來,克里斯絲毫沒有休息的片刻。

有一次,因為沒有錢付房租,克里斯和房東用粉刷牆壁換取一週的居住權,卻在粉刷時因為沒有繳停車罰單被抓到看守所,不巧的是,隔天早上就是他證券公司的面試,沒時間梳洗的他只能急急忙忙的穿著粉刷牆壁時穿的邋遢衣服前往證券公司的面試現場…

困難一個接著一個無情的降臨到克里斯身上,而他只能焦頭爛額的面對這一切。對他來說,事情來臨得太快,他根本沒有時間思考該做什麼,就這樣陷入惡性循環,一次次地做出缺乏長遠思考的行為。

這樣的現象名為「窮人思維」,意指長期在特定方面的缺乏,導致人們產生一套放大該方面的心理狀態與思考模式。

根據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塞德希爾·穆來納森在《稀缺》一書中的說法,人的大腦就像一部電腦。由於機能有限,它會將內存用來處理優先級更高的問題,代價就是擠壓到其他程序需要的資源。

這樣的思維會導致管窺效應的發生,也稱作「隧道視野」,意指「只看到管子裡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為專注,但注意力過度聚焦會導致判斷力下降的現象,就像影片中的克里斯一樣,人們會傾向做出戲劇化的「不理性行為」。

這樣的心態會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強行的進入思考,箝制人們的一切行為,這也是為什麼世界總是充斥著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根本原因之一。

(想了解更多可參考《稀缺 — —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一書。)

歷經霜雪卻無堅不摧的人生態度

在長久而煎熬的等待下,克里斯總算盼得了實習生的位子,骨質掃描機也一一成功的賣了出去,一切似乎都順利了起來。然而,國稅局的強制扣稅,使他在一夜之間變得身無分文,面對著六個月的無薪生活,克里斯只能被迫帶著兒子從原本住的汽車旅館離開,每天提早下班趕到提供免費住宿的教堂排隊。

甚至某一天,他只能住在地鐵站的男廁裡頭,用腳抵著廁所的門,一邊捂住兒子的耳朵,深怕他被外頭的敲門聲吵醒。

面臨著彷彿永不停息的苦難,克里斯從未抱怨過。

人可能被剝奪得一無所有,但是人性中最後的自由,在任何困苦和不幸中選擇生活態度的自由,永遠都無法剝奪。

選擇生活態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擁有的最後一項自由。

在絕境中,有的人負重前行。但有的人,能舉重若輕。實習生的工作是從分配到的清單中,由下而上,挨家挨戶的打電話推銷理財服務,克里斯每天早上提早到公司,他從不掛電話,不喝水,也就不用上廁所,竭盡所能地節省時間,他曾對他兒子說: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只要有夢想,就要去追求,別人辦不到,就會說你也辦不到。你想要什麼就努力去追求。」

面對困境時,一般人總是埋怨自己資源有限,難以突破。但克里斯用行動告訴所有觀影者:你必須從此時、此地跨出去,追求幸福就是「從自己所擁有的東西開始」,然後不斷的奔跑。

何謂幸福

在接近電影的尾聲,當主管告訴克里斯他錄取為正職員工時,電影的節奏突然放慢了。

比起噴湧而出的喜悅,我想更強烈的情緒感受是釋然。從一開始,觀影者的心情隨著克里斯的人生,起起伏伏、上上下下,每當似乎可以鬆一口氣時,現實總是會毫不留情的將他再次打入谷底。

而這次,他總算等到幸福來敲門,等到他能在熙來人往的人群中為自己無聲鼓掌的時刻。

綜觀整部電影,總是重複著幸福這個詞,然而,幸福到底是什麼?

電影《求求你,表揚我》中,曾有一句台詞:

「幸福就是我餓了,別人手裡拿了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見別人穿著一件厚棉襖,那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兒了,你就比我幸福。」

在電影中,小克里斯的托兒所前有個塗鴉,上頭寫著「Happyness」這個字,看似是錯誤拼法,卻是有玄機的安排。

如果到街上問一萬個人什麼是幸福,大概能得到一萬種答案。幸福沒有公式,也沒有捷徑,自己的幸福只有自己才找得到。

誤寫的「Y」,代表的是「You(你)」或「Your(你的)」。「Y」是「用你自己的方法去追求幸福」,而「Y」也是意味著,你可以去定義成功、滿足和幸福對你這一生,代表著什麼意思。

《當幸福來敲門》的故事改編

本作改編自克里斯.葛德納(Chris Gardner)的真實故事。在真實世界中的克里斯,曾是個只有高中學歷,帶著未滿兩歲的兒子住在地鐵站公廁,淪為遊民的單親爸爸,後來卻成為了葛德納財富管理公司的執行長。

在電影的最後,克里斯與他的兒子經過的人高馬大,西裝筆挺的男人,就是真實世界中的克里斯本人。

克里斯的故事被改成了小說與電影,激勵了無數追夢者,而現在的克里斯仍然是個雄心勃勃的夢想家,往更遠的人生路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