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電影 の 行銷|八個步驟把電影賣出去

Dylannnn
Mar 4, 2023

--

一部電影從製作到上映,中間的流程實在非常複雜且冗長。整條供應鏈牽涉到製片公司、片商、影院、串流平台、媒代等利益關係人,大家通力合作才能把一部好(爛)電影帶到觀眾面前,但今天就先聚焦在我所待的片商這部分做分享~

那麼電影的上映流程是如何進行的呢 …(先說這些步驟都是交錯反覆進行的,只是一個大概的示意)

第一步:試片&取名

電影的剪輯版會送到片商手中後,各國內部會初步針對劇本和卡司等進行評估,在該國市場是否具有上映潛力。若有,則確定會於本地影院發行,並進入到取名 or 翻譯片名的階段。

翻譯翻得好也是會幫電影加分的,例如去年『媽的多重宇宙』,英文原名為 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我在這邊一個大膽猜測,其中可能有個巧思是為了蹭後一週上映的『奇異博士2 : 失控多重宇宙』,雖然這不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原因,但我猜也是有點話題性的吧 …(我真的不知道是誰先取好的)

source: Shutterstock

第二步:鎖定觀眾客群

看完剪輯版後,團隊內部會初步擬定這部電影的主要 / 次要客群是誰,並製作 SWOT 分析,想當初 Threats 那格每次都直接無腦填 covid,舒服。

這邊觀眾的 segmentation 還是相對傳統的用性別、年齡,加上一些片型偏好去分,先定義客群的目的在於日後行銷策略的擬定、媒體購買的投放可以先有個依據,之後再根據實際轉換數字優化&調整。

第三步:票房預估

接下來會根據跟這部電影同類型、同規模的過往電影票房,做初步的票房預測。預測票房的目的在於擬定對應的發行&行銷預算,不過難就難在娛樂業的成功與否是很難預測的,尤其很吃第一波的口碑評價,有誰能想到現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會一路輾壓『蟻人3』嗎??

第四步:預告發佈

一部電影的預告其實比想像中重要,剪的好就能大幅增加觀眾的期待值。同時這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以今年美國超級盃檔期的兩波超英預告『星際異攻隊3』和『閃電俠』來說,閃電俠就以超燃的卡司揭露和完美剪輯獲得大量關注啊啊啊

Google Trend 資料

除了聲量的比拼之外,預告發佈也是第一波檢視電影賣座機率的重要指標,片商在各個社群平台都會做特定對象的投遞,監測各觀眾群體的 VTR、CTR 等績效數字,之後再修正後續的行銷和預算規劃。

第五步:行銷活動

其實如果是大型片的話,可能在上映半年到一年前就會開始規劃行銷活動了,先按照上映日期選擇適合的炒作話題和大型活動合作,例如國際體育賽事、節慶、音樂祭等等,創造噱頭吸引媒體報導,增加傳統和新興媒體的曝光量。

除了異業合作之外,基本的社群和數位媒體操作也是必備的。透過媒代選擇適合的廣告渠道(包含 OOH、關鍵字、社群平台、流量網站),並以觀眾反應較好的素材和元素作為後續宣傳主力。(如電影卡司和特定片段等)

以上的行銷活動都是為了在短期內衝高聲量,畢竟決定一部電影成敗的時間往往只在上映一週內,因此雖然口碑好壞很重要,但其實我們最怕的是電影沒有人討論和關注,一定比被罵爆還慘 …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行銷在操作上有部分限制,需配合及遵守主創團隊的 guideline,不能任意對角色或劇情有過於跳脫框架的描繪,因此通常是跟著國外的步調走,並做適度的在地化調整。

第六步:聲量監測

行銷不是做爽的,要看做了有沒有效!

我們監測的範圍包含社群、新聞、論壇等等,對象除了自家的電影之外,也會順便比較同期上映的競品,以及過往的同類型電影。觀測內容則包含聲量高低、聲量來源、正負情緒比、文字雲,確認我們的行銷活動和廣告預算有反映在成效上,以及評估未來是否要採用相同的行銷策略。

第七步:試映&上映

舉辦試映會其實不是想看大家反應如何,畢竟都已經剪完了也不會再改。我們是希望能邀請一些有聲量的 KOL、媒體,或是我們認為非常符合受眾設定的人選,為電影做第一波的社群傳散,建立正面口碑。

試映會的規模和數量也會隨電影類型而變,通常非典型商業片的小電影會更需要試映和贈票活動的協助宣傳。

第八步:上串流

這個部分就相對單純,也是為了創造額外的變現管道,尤其如果片商自家就有串流平台,更是增加訂閱數的好機會。複雜的是如何設定窗口期(也就是電影從下檔到上串流的時間長短),窗口期太短會影響到影院的票房收入,太長則會流失關注度,目前各家片商的窗口期大約設定在 1~3 個月不等。

Btw,薩泰爾的『炎上王世堅』又是另外一個模式了,炎上系列的主要收入來源其實還是線上票,畢竟光靠現場和威秀賣票是賺不了多少錢的。所以為了衝高線上票的銷量,他們才選擇在關注度最高的時候開放預購並提供早鳥優惠(但消費者還是得等到窗口期過後才能觀看就是了)

source: STR networ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