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缸子可以養多少魚?1公升1公分魚長,真的沒有問題嗎?

--

想必大家在查網路時看過這個公式:「養魚的數量=水的體積÷魚體的長度」,換句話說就是「每1公升,可養1公分的魚」。其實這是很粗糙且非常有問題的公式。這公式沒有考量計算現代過濾設備、水中活體植物、飼養的品種。就好比有一個10公升的水箱,若按照公式計算將會是10公升和10公分的魚總長。但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一樣,即使相同總長10公分,尺寸纖細斑馬魚和尺寸臃腫金魚也不可能是同樣的結果。因為臃腫的金魚可能有更高的耗氧量,並製造更多的廢棄物進入水中。

此外,有些魚需要更多的游泳空間。網路照片或書本看似美麗的養殖密度,可能實際魚的游泳空間是根本不足的。甚至思考到一些魚有群游的習性,牠們可能就需要有更大的生存空間,也就是更多的體積才會足夠。這可能衍伸額外的問題,假使多群的群游性魚群生存在同一個缸子中,是否又會造成彼此的生存壓力?

另外常會忽略的是,買回家的魚與後續在家持續成長的大小也將不同。鯰魚類的體型在水族店剛買回時,體長可能只有5到7公分,但牠們的最終成體是有可能長到30公分以上的。所以購買時,魚的成年體型應該一併被計算進一缸子可以養多少魚的公式裡面。很多人買了魚其實都不知道最終會長到多大,這該是確定購買前需要做足的功課。

最後,公式中水體積多寡與魚的數量相關,計算的水體積通常是量測水族缸的長寬高。但不要忘了水裡還有石頭、底沙、過濾器、人工造景、植物等等的物品都會占據水的部分體積,導致計算結果很有問題,若直接用原本的公式計算就會造成養殖過多的魚而導致發生問題。舉例來說,對於鯰魚類或金魚因為成體大小和生活習性就需要調整成0.8或0.5條,加入成年後的體型等額外訊息進行計算才能有更周全的考慮。

總結,「1公升1公分的魚」是個非常容易記憶的公式,但在使用的同時別忘了它本身不是完美的。倒也不是說不完美的公式就不能用,而是在理解背後的原理,對於養殖的魚習性,魚缸內容物進行適當的修正。總是先做好功課,寧可保守的預估養殖上限,也要避免因低估養殖上限而犯的錯。養魚是一件開心的事,也唯有把功課做足了才能開心的養魚。

--

--

彭奕森Eason Peng

臺灣園藝博士生,研究樹木的力學結構。關注永續經營與互聯網(IOT)兩個天壤之別的領域。透過寫作訓練自己的思路,並讓華文圈有更豐富的跨領域知識。Ph.D student in Taiwan about horticulture and biomecha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