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讀書心得、摘要與一些 murmur

Нисдэг
5 min readDec 31, 2019

這本書在幹嘛?

本書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講兒童時期與照顧者(例如父母)的互動如何影響日後與伴侶之間的溝通和相處模式。如果父母常爭吵、他們面對衝突的模式有可能就會變成你將來的樣子,如果兒時常常感到分離焦慮,你和伴侶的相處和依賴模式可能也會時時過度依賴對方。
非常多生活化的舉例,包括不同類型的伴侶在遇到紛爭、衝突的時候如何對話,分析他們如何踩到對方的雷點,更提供建議與練習,試圖幫助讀者追求理想的伴侶關係。

本書並不是要探討單身還是伴侶狀態比較快樂,而是給對依戀關係有障礙,而又渴望著安全感的人的參考。

被愛之前,應該要先學會愛自己嗎?
作者認為在沒有人愛你之前,若真的就能夠學會愛自己,那剛出生的小嬰兒應該已經會愛自己或恨自己了。但我們之所以學會如何愛自己,是因為生命中他者的照顧讓我們感受到愛、信任、尊重與安全感。

本書大量出現的名詞

伴侶圈圈

當同時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與伴侶身分時,如何不讓對方或自己感覺被忽視、遺棄,自以為追求自由的同時是否無形間傷害對方,或使自己受害?作者認為,這樣的獨立自主行徑並非真正的獨立自主。真正的獨立自主不會假設「如果這對我是好的,那你應該也沒問題,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這不是獨立自主的本質,這只是對依賴的恐懼。伴侶圈圈是伴侶共同建立的,讓雙方緊密連結的親密環境,在圈圈裡雙方將感受到自在、安全感,我是你第一順位的傾訴對象,而你也是我的,這是當雙方準備好的時候,彼此共同訂下的協議,一切以「我們」為優先。

原則 1: 是按著對方的需要,而不只是用自己感覺正確的方式對待對方。去了解對方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書的其中一個舉例是,從小貌美如花、不乏眾人對她外貌稱讚的女孩,因為小時候被唸過不夠聰明,而成為她心中永遠的疙瘩,某次與伴侶一同外出時,伴侶稱讚她的美貌,而女方卻得不到太雀躍的感受,如果對方能夠稱讚她規劃的行程設想周到或她的敏捷伶俐,或許才能換來一抹被理解的微笑。(可能要特別留意對方是否常常提到她童年的創傷或者她反覆提及的事物,例如對方時常掛念她的母親,看到別人家裡和樂融融而傷感的同時,你就可以適時的安慰她「這讓妳想起了母親,對嗎?」)

原則 2: 時常意識到圈圈,不要把圈圈戳破,因為那些讓我們意識威脅和危險的事物,也避免我們投身親密關係。

內在原始人和內在大使

不受拘束的你和你心裡維安的天使,有點像本我跟他我。

Stephen Porges 的多重迷走神經論

1. 沉默迷走神經
當我們置身於危險中,包括抽血或割傷等情況,降低我們心跳與血壓的機制,在情感受到威脅時,身體也會啟動沉默迷走神經。

2. 聰明迷走神經(腹側迷走神經)
透過心血管與呼吸道系統的趨緩,發揮鎮靜效果,讓我們維持活躍的社交活動。

海馬迴

負責記憶細節與控制壓力。

大腦皮質的島葉

身體的情緒、感官能力與本能感受,與他人連結的能力。

前額葉皮質

嚴格、堅持的道德角色,與內在大使和內在原始人溝通。孤島與浪潮型人格的前額葉皮質較為失靈。

人格的分類

如何修補一段關係,先從觀察對方的類型開始。作者提到分類並不是為了貼標籤,而是讓我們更好理解對方可能是怎樣的人,比較喜歡怎樣的方法。

錨定型人格

較有安全感的人。對獨處游刃有餘,能夠毫無保留的分享。(錨定型人格有把他人也轉化成毛地型的能力)

浪潮型人格

慷慨大方,願意付出,關注他人的需要。(但有時候會過度依賴、佔有慾強,被漠視時會爆炸或轉向他人那邊尋求愛與眷戀)可能或過度沉溺過去。(點播一首愛如潮水

孤島型人格

獨立、自立自強。(但有時候會太喜歡獨處,受不了自己的領域被侵犯,讓對方感覺不被需要)較無法以非語言的方式與伴侶互動,仰賴大量的溝通和對話,慣用全有或全無的方法,攻擊或撤退(刻意沉默不語)來面對紛爭。喜歡看未來、討厭沉溺過去。

當然這只是大致上的分類,也有可能某些行為像孤島,某些行為像浪潮,不過拿來分析自己還滿有趣的,例如我也非常喜歡全有或全無,時常過度揣測別人的想法而沒有親自確認,就擅用自己的判斷而放棄某些事情,這種一被刺傷就走的自衛反應大概就是全無吧。我也曾經認識標準浪潮的人,喜歡的時候就把你捧在手心上,忙碌的時候就整個人消失,完全摸不著頭緒也完全無法溝通,試圖以語言的方式對話只會被說「你太鑽牛角尖了啦」、「你好負面」,ok fine let me go 我好負面。但這只是現實而已吧,我們為何不能先想想未來呢,只是有時候會不小心看太遠而不能著眼於當下而已。我也遇過野蠻孤島型,完全不擅長分享自己的想法,對於「了解他人」這檔事完全沒有興趣,沒有以他人的角度思考過表達方式,也不擅於回應別人的渴求或邀請,甚至會說「你這樣一直照顧別人的需求,會沒了自己吧?」ok fine 列為拒絕往來戶,我心累。

書籍資訊

作者:Stan Tatkin, PSYD
譯者:童貴珊
初版 2018 年 2 月
目錄:
【推薦序】理想伴侶關係、婚姻契合的新視野
【前言】腦科學幫助我們更相愛相親
第一章 伴侶圈圈:如何維繫彼此的外在與內在安全感?
第二章 大腦的愛恨運作:如何維持愛情的興味盎然?
第三章 伴侶的愛情腦:他/她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四章 我最了解你:如何取悅與安撫你的伴侶?
第五章 出發與抵達:善用起床與睡前儀式
第六章 誰是你的第一選擇:如何互相效勞,隨時待命?
第七章 保護伴侶圈圈:如何含括伴侶之外的人?
第八章 健康的衝突:如何達到雙贏?
第九章 凝視的力量:透過目光接觸來重燃愛火
第十章 幸福的人生:好的伴侶關係讓你身體更健康

--

--

Нисдэг

電資學院研究生,往畢業路上邁進的過程。這邊追蹤的名單卻幾乎都是PM或UI/UX。最喜歡有點ㄎㄧㄤ的計畫,例如哏圖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