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買的書真的有讀嗎?買書花了多少錢?

Нисдэг
Jan 5, 2022

--

起源

2014年,有人在 ptt book 板問了這個問題「一年買書預算跟讀幾本書?
於是我也趁著這個機會,來回顧一下我去年到底花了多少錢和時間在書籍上。

使用工具

記帳 App:生活記帳本。但任何一個能備份、能把每筆消費分類的系統都可以。

讀書計時 App:Boosted,可以分書名統計總閱讀時間(我都靠這個來記錄一本書需要讀多久、總共花了幾天,然後統計到 Notion 表格)

讀書進度 App:GoodNotes,可更新進度,記錄想法,評分、發佈書評,主要有三個櫃(讀完、想讀、正在讀),也可下 tag 分類自己的書櫃,亦可追蹤別人,看別人最近正在讀什麼

個人書評整理筆記:

①Notion(記下 summary, experience, action, and other metadata)

②EverNote(未統整、只有關鍵字的 bullet lists,可拍下書籍重要表格,我有開一本筆記本專門放書籍筆記)

③Plurk(任何手機筆記本都可以,記下突然閃過腦袋的想法)

④Twitter(整理思緒發布用)

正題

【買書錢分佈比例】
中文書3%
考試用書8.3%
日文語言學習書47.1% → 最多
日文小說散文漫畫41.6%
===
電子書11%
紙本書89%

【買書的比例】
中文書2.5%(1本)
考試用書5.1%(2本)
日文語言學習書46.1%(18本)
日文小說散文漫畫46.3%(11+7本)
▶考試用書跟中文散文那本因為是新書,所以比較貴。
日文書裡面有19本是二手書。
===
電子書17.9%(7本)
紙本書82.1%(32本)
▶可看出電子書比較便宜,因為我都利用折扣買(占比17.9%但是價錢只占11%)

【買書的時間和花費】
看完(包含廢書和繪本):43本書
買書的錢(包含文法書):$8527
平均一本書花的時間:199分鐘(3小時19分鐘)
平均幾天看完:統計到12/8之前的書平均是18.69天讀完,後來多了極端值(讀了快一年),變成26.68天

▶很多書買了幾乎都只是放著當收藏,有還書期限的才會想看,今年看完的書沒有一本是自己花錢買的書

▶聽完3本日文Audible有聲書,含在兩個月試用期(免費)

▶我買很多日文電子書和紙本文法書

▶書幾乎都在圖書館借(紙本29本,電子書6本,有聲書1本)

▶網路小說1本,kindle 3本,Audible 3本

用kindle讀書會不會比較快或慢?

  • 不知道,因為我看比較多紙本書,kindle一樣收藏了很多書但都不看

手機Hyread App看圖書館電子書會不會比較慢?

  • 要看該書有不有趣,不然和紙本書沒有太大差別
  • 某些書可以用電子音朗讀,不用盯著螢幕看(開到最快只有2倍速,雖然中文我可以聽3倍速沒問題)

看一本書大概多久(平均3小時多)

依照類別的話,只有大概,不嚴謹數字:

需要思考的書:5~7小時
日文有聲書:8小時
撲朔迷離的情節(空橋上的少年):9小時→2021讀最久的書
傳記(唐鳳):4小時
輕鬆中文書/小說:2~4小時
重點整理實踐類的書:1小時
有聲書:4~8小時(一開始開0.9倍速,後來1倍速,聽到睡著不一定會回去重聽)
程式書:未知,沒看完過
拖最久的書:何苦去旅行(從年初讀到年底)

種類分析

小說6
散文專欄5
人物傳記/策略5
設計/思考4 → 最愛的書幾乎都這類
職場工作/簡報4
旅行雜記/各國見聞4
有聲書4
科普/論文2
語言2
繪本3
文風分析1
健康/運動2
網紅1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肌力圖解聖經》只有大概閱覽
▶書店翻完《看穿雇用潛規則,立刻找到好工作》這本沒列入
▶我喜歡讀的過程可以邊思考,或是為我帶來新觀點的書,重質不重量

▶10月以後多本書接續到期、買了電子書還有有聲書試用期限,所以

10月以來完成的書比例:

hyread 5 拒絕生病(不好看) 空橋 唐鳳 簡報 南陽街
audible 3 未來預測 多動力 不拖延技術 → 因為有期限所以看很快
kindle 3 跳槽筆記 獅子點心 English
紙本 9 有包含繪本 炒麵寫作 howhow →有些書比較輕鬆

不過有記錄到Goodreads的書只有5本。

我的五星推薦(看完覺得是命定、改變我的書)

  • 空橋上的少年(小說):把旅行見聞和病房看診經驗結合,青少年的疑惑和壓力和旅行過程中不斷產生對話,非常精彩
  • 旅行與讀書(散文):作者擅長語言、思考,文筆流暢,日本壽司饗宴、印度尊爵招待、土耳其兩個羊頭比較描寫技巧皆為一絕
  • 從生命的車窗眺望(散文):因為我是星野源粉絲,結合演員、創作歌手還會寫專欄散文的人類實在少見。文筆輕鬆詼諧。
  • 深度職場力(技能思維):不只是瞎忙,而是「技能導向」,作者舉了非常多豐富例子,證明累積技能的重要性
  • 唐鳳-我所看見的自由與未來(人物傳記):唐鳳解密,想知道他的成長過程以及是什麼形塑他的思考,以及太陽花成名過程請看這本書

其他

  • 還沒看完的遺珠:超維度思考
  • 非常囉嗦 舉例繁多 看很久 讓我想了很多的書:思考外包的陷阱

--

--

Нисдэг

電資學院研究生,往畢業路上邁進的過程。這邊追蹤的名單卻幾乎都是PM或UI/UX。最喜歡有點ㄎㄧㄤ的計畫,例如哏圖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