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母

編輯感覺派
3 min readJun 10, 2018

--

帶不來財源滾滾,卻牽起一家聚首

文/阿默的玩伴

除夕圍爐,初二回娘家,這是一般人過年常見的情景。但在我家,每年過年必做的事卻多了一件,那就是 — — 初三送金雞母回娘家。

金雞母,一尊從我9歲起就在家裡的母雞雕像,一尊我爸從南投紫南宮求回來讓他能財源滾滾的吉祥物。像許多台灣家庭迷信各種寺廟、民間傳說一樣,我爸的迷信,從三個孩子的命名、家裡改裝潢要找算命師、風水師先算過,到深信金雞母能為他帶來不盡財源這些種種跡象看來,他的迷信也算得上是根深蒂固了。

然而,他的迷信,顯然並沒有遺傳到我們身上。我們三個孩子,往往對他的迷信感到可有可無,甚至有些嗤之以鼻,總覺得算風水這種事挺不靠譜的,「畢竟這都什麼年代了,新世代的人是不流行迷信這些的!」我弟代替了我說出了我的心聲。

縱然我們對老爸的迷信有些不屑,每年初三送金雞母回娘家的任務,我們三個孩子卻十分樂在其中,原因無他,只因每年帶金雞母回紫南宮,就代表著我們又能有吃、有喝、有玩、有熱鬧可湊了。

每年,眾多信徒都像約好似的,紛紛選了初三到紫南宮,因此幾乎無一例外的每次都會塞車,然而塞車也完全不減我們期待玩樂的心情,越多的車彷彿越是標記著等等看到的廟會景象會更熱鬧,因此我們總會在車上大聲高歌,偶爾幼稚的弟弟還會開窗大吼嚇嚇路人。

等到了目的地 — 南投紫南宮,我們更是等著媽媽一聲令下:「好!分隊!」便一溜煙地執行任務去,只等著任務完成之後,就可以逛逛廟會,開始我們的吃喝玩樂大冒險。往年,我總是和媽媽同組前去拜拜燒金紙,而弟弟、哥哥和爸爸則要帶著金雞母去過香火,然後相約在紫南宮裡大金雞母雕像那集合。集合後的時間,就是我們期待的吃竹筍包、竹筒飯、逛童玩時間。往日裡,爸媽略為嚴格的原則,或許也因著過年的氣氛鬆動了許多,無論我們想吃什麼、玩什麼,這時的他們通常都會一一允諾,因此每年送金雞母回娘家的行程,都是我們家小孩最期待的有求必應時間。

看著這尊金雞母,往日的美好彷彿一一從眼前掠過。不知從何時起,或許是我上大學以後,又或許是更早以前,這項每年過年在我家必做的習俗,早已成過往雲煙。隨著日子的推移,我們逐漸長大的同時,也不再以能去廟會吃喝玩樂為樂,總想著年復一年重複的廟會又能翻出什麼新花樣?能有什麼新樂子呢?於是,這項屬於我家的獨特傳統活動就此淹沒在漫漫的歲月長河裡,再沒人提起:「初三了!該送金雞母回娘家了!」

有趣的是,或許因為不再送金雞母回娘家,老爸總隱隱覺得金雞母不再靈驗,每天總為生意操煩不已,想著說好的財源滾滾,怎麼沒有不盡的四方兄往家中滾?可嘆的是,沒了送金雞母回娘家的任務,過年時節的我們就像一盤散沙,各自去找自己喜歡的樂子玩去。明明都在家中,卻總難有聚首之時,不是這個在家追劇、那個去電影院看電影,就是這個選擇出去溜冰、那個選擇在家看小說。

其實,我很懷念那段全家出遊的日子,喜歡那種家人在一起打鬧的溫馨氛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各奔東西,回家的日子越來越少,無形間感情似乎也變得越來越淡,無法回到過去那樣緊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