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粵文寫作係咪就會無左浸文藝味?

Ellan Ou
燈塔的散文系列
4 min readAug 7, 2018

--

有朋友係 Medium 問我關於粵文同書面去表達語境既問題。佢特別提到用黎描寫愛情之類既內容既時候,用粵文或者廣東話口語表達,硬係覺得怪怪咁。

首先利申:我自己唔係咩語言學或者係寫作專家,亦都對於廣東話唔係有好深刻既研究(有咩深既問題不如問返 阿擇 (Chaaak)),用口語入文只係半途出家,關於呢種問題自己都不斷係度摸索緊,但係我總係覺得,係唔係真係營造到果種浪漫或者文藝風,係書面定係口語,似乎唔係太關事,呢個只係心理關口,而最關鍵既,都係基本遣詞用字以及修辭手法。

我嘗試係呢度拋磚引玉,舉一個簡單既例子去說明:

這一天下雨了。

呢種係一般小學生都應該會識寫既寫法。如果想變得文藝一啲,例如愛情流行小說既果種手法,通常都會字眼重新排序(即係亂9咁調黎調去),或者用更多標點符號,去製造錯落既感覺:

雨,從天而降。

再黎,多半會配合人物既描寫,用類似既短句,去玩融情入景,甚至係果種「新詩」既感覺。

雨,從天而降;淚,如雨而下。哀傷,莫大於,心死。

至於,過往係課本教既文學小說鋪排,就更加要講究鋪排要精細,場景描寫要用心,講求立體同意象,花得字數寫得出,就有佢往後既用意,作者斷不會有亂咁浪費墨水之理,雖然咁樣做,會比流行小說寫得更加長,有時讀起黎會較為艱澀,需要時間咀嚼,唔鍾意既話,會覺得唔多唔少有啲矯情。

如果追溯上去,就會好似紅樓夢咁,邊個出黎著咩衫,拎咩扇,唱咩曲,作咩詩,都要逐一娓娓道來。相信大家如果有讀開現代文學研究,亦必然會讀到白先勇、張愛玲等人,邊個邊個「倒抽一口冷氣」,「隱若細不可聞」都好,都要抽出黎,逐個逐個字句都要拎出黎驗屍咁驗。

這場雨,像豪華大族擺的盛宴那樣,沸沸揚揚,彷如永無休止的一幕,狂風吹響世紀末的號角,斗大的黑雲隨歌曲瘋狂起舞,夜幕掀翻開來,雨水傾盤如下,像那賓客的急驟而暗喜的舞步,永遠沒有終點。但小曼此時,置身其中,仰起小小的面龐,失神的瞳孔,望向天空那抹遙遠而絕望的鐵灰色,歡顏早早已經沒了。斗大的雨水,打在臉頰上,不很痛,卻愀心。有一種令人鼻酸的冰冷,冷得她想避開;但愈想避開,愈避不了。況且她早分不清,那真的是雨,還是其他甚麼了。

--

--

Ellan Ou
燈塔的散文系列

生於香港。長於香港。筆名塔巴,人稱「文字生成器」。著有小說、散文若干,散落於網絡世界。開OT同跪玻璃係終身興趣。想用 Medium 開拓粵文寫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