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專案管理全書 — 概念篇

蘇倚恩
4 min readDec 8, 2019

--

一本把 OKR、User Story Map、MVP 等各個技巧順利安放在產品開發當中的大作。

本書的目錄總共有 5 大篇,細分為 67 章。五篇分別為:介紹、人才跟組織分工、產品設計的原則、產品設計的流程、文化。你可以看到本書的涵蓋範圍很廣。300 頁的書裡面分了 67 章,每個章節的內容並不多,許多章節的標題甚至在市面上有一整本書在討論,許多時候章節內只提供了幾個關鍵字,以及在不同情境下需要的注意的事項。針對每項技巧,他留下了足夠多的線索讓使用者去網路上或書籍上深入研究,而本書的價值就在於讓你知道根據你組織的情況,更好地去運用各樣的工具,而不在於技術細節。

因此,強烈推薦產品團隊買這本書來看,我相信很多台灣的團隊都對自己產品開發的流程不滿意,大家也很願意去學習新的技巧,如 OKR、User Story Map, MVP … 但是過去常常不知道要怎麼安放這些技能,徒增挫折而收效甚微。這本書是很多團隊在邁向卓越產品開發上重要的拼圖。

閱讀本書的注意事項

我認為這本書不適合從第一頁精讀至最後一頁的閱讀方式,它比較像是一本工具書,包含了各色各樣組織、階段、面向的問題。老實講,我第一次在書架上發現它,翻了一翻又放回去了,因為找不到它的核心脈絡,抓不到重點。因此,看的過程如果看不懂或不符合自己的問題,可以跳過,大致了解每章在講什麼,之後有需要再重新去理解,我認為是較適合的閱讀方式。

分享本書核心概念:

本書有兩個核心前提:
1. 開發出具有商業價值的科技產品
2. 關於產品開發大部分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

因此,你不能用產品路徑圖(product roadmap) 或是瀑布式流程(waterfall)開發,因為大部份想法最後都行不通。你必須要訂定提供商業價值的[商業目標],然後讓被[充分授權]的產品團隊去做[高效的嘗試],完成目標。

商業目標 — 作者近一步列出要達成商業目標,最可能遭遇的四種風險:

  1. 價值風險:價值足夠大到讓使用者願意付錢嗎?
  2. 易用性風險:足夠容易讓顧客自行使用嗎?
  3. 可實行性風險:實行的時間、人力成本、技術困難度。
  4. 商業可行性風險:財務、事業開發、行銷、銷售、法務、道德相關的風險。

當然,產品團隊仍要遵守組織的原則和方向,因此作者也提出了

充分授權 — 用 OKR、產品願景、策略和原則來界定授權的邊界

  • 用 OKR 進行管理: Objective 來自管理層, Key Result 則來自產品團隊。
  • 用願景、策略和原則來界定產品團隊發揮的邊界。
    * 產品願景: 3–10 年後產品的樣子,激勵人心。
    * 產品策略:每次只針對一個客群做到產品適配(Product Market Fit),是邁向產品願景的每一步。用目標市場大小(TAM)、行銷渠道(Channel: Go to Market)和時效性(Time to Market)來決定每次的目標客群。再轉化為 Objective 傳達給產品團隊。
    * 產品原則:由組織訂定,產品的本質和優先序。如果把產品策略視為邁向目標的每一步,產品原則就是事先給定的路寬。

高效嘗試 — 善用「原型」驗證風險,儘早失敗:

整本書最關鍵的就是「原型 」(Prototype),也是常常聽到的最小可行產品 MVP (Minimal Viable Product),作者特別強調,MVP 不是產品,而是原型,MVP 並不適合直接給顧客使用。因為顧客要求穩定而高品質的產品。而原型的目地是為了最快了解以上四點風險的可控性,讓失敗提早,節省時間。另外,作者也特別鼓勵產品經理一定要做很多的原型,避免過度計畫。

簡單來說,在組織訂定了產品願景、策略和產品原則之後,交給產品團隊藉由原型去勇於做探索(Discovery),旨在能夠驗證四個關鍵風險的可控性,充分驗證後,交由工程師進行產品交付(Dilivery)給顧客。

其中:

  • 探索(Discovery)的部分主要由產品經理跟設計師負責,資深軟體工程師參與。
  • 交付(Dilivery)的部分由工程師主責,產品經理跟設計師提供產品當前跟未來的規劃。

以上就是產品專案管理全書的核心概念,書中內容遠比我分享的多得多,很推薦大家去購買。下一篇想跟大家分享書中所提供,最關鍵的「原型」的實際開發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