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和東方談「愛」的方式

恩希
4 min readDec 13, 2018

--

「我愛你」在西方國家很常見。

很多小朋友從小就會常常在家裡聽到「我愛你」。長大以後,跟父母打完電話的時候,年輕人常常會說:「我先掛了,拜,我愛你!」

好朋友之間也會常常對彼此說 (或寫)「愛你唷!」((至少,女生會這樣。男生比較少。 可是在某一些圈子裡你還是偶爾會聽到 “I love you, man!”)

特別日子 (生日,畢業, 等等)的時候,朋友,家人也會說「愛你」 (“I love you, I’m so proud of you!”) 或在卡片上畫叉叉和圈圈 XOXO(表示親吻/擁抱)。

這些行為都很自然。自然到可能有點失去了意義。英文的 “love” 這個字太常見了。

“I love you” “I love chocolate” “I love my dog” (「我愛你,我愛巧克力,我愛我的狗狗」) 都用「愛」來形容。如果你一口氣以內可以同時跟一個人說「我愛你」還有「我愛你的毛線衣」,那第一句話不就失去了重量嗎?

可是我聽說亞洲文化就不太一樣。在日本「我愛你」是 “aishiteru.” 可是日本人好像很少用這個詞。我曾經聽過一個日本人說道:「在日本, 如果有人跟他的家人說 “aishiteru” 的話,他們可能會覺得不對勁。要嘛是那個人在面對很嚴重的問題,要不然那個人快死了。」

日本人好像比較喜歡用「喜歡」 “suki-des” 來表達他們對別人的好感。

在中文國家是不是一樣?我沒有住過亞洲,可是有段斬的在那裡旅行過。也有很多說中文的朋友。據我所知,亞洲阿姨叔叔們好像是比較少說「我愛你」。不會很長或很隨便得說。

這種行為有好也有壞:

一方面,如果你不常說「我愛你」那當你說出口的那一刻,你的說話對象就知道你是認真的。可是如果你不常跟家人朋友很清楚的說你愛他們,卻只靠你的行為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溫柔,有些人不會明白你的意思。

舉個例子:
有些父親,為了要養堅強能幹的兒子,會故意的對他們很嚴肅,不會常常誇他們,也不會告訴他們「爸爸愛你」。如果那個父親的行為太過嚴重,或者小男孩比較敏感,可能會導致誤會和父子之間的距離。雖然每一個家長都愛他的孩子,可是有時候因為不願意說,讓孩子感受不到被愛的感覺。

Gary Chapman,一名心理學家,寫了一本書關於愛的語言。他說每一個人都用不一樣的方式來表達和接受愛, 這就是「愛的五種語言」:

  1. 肯定的言詞
  2. 精心的時刻
  3. 接受禮物
  4. 服務的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