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流程:大二那年,我在 Impact Hub Taipei 實習(二)|萬字解析

--

你/妳好呀。謝謝你/妳點進來此篇文章,一同參與彼此成長的故事。這篇文章,我希望讓你/妳知道的是,申請 Impact Hub Taipei 實習的流程為何?書審和面試可以如何平衡個人複雜的經驗與人資期待聽到的內容?要如何說服人資,尤其是新創的人資你/妳就是最好的人選?希望能與同樣在考慮實習的你/妳,思考下一步的方向。

Impact Hub Taipei 2021 年的實習生申請流程有四個階段:一階書審、二階書審、團體面試、個人面試。考量公司隱私,在此我們能討論的,是我經歷的,各個階段會遇到「什麼方向」問題。

一、一階書審:動機確認
二、二階書審:處事態度
三、團體面試:合作實戰
四、個人面試:總體詢問

一、一階書審:動機確認

與許多企業實習/工作書審一樣,Impact Hub Taipei 的一階書審會確認申請人的申請動機。可能的確認途徑包含,申請人是否真的認識貴企業的業務範疇與願景;申請人為什麼會想加入貴企業;申請人希望透過這份實習/工作中得到什麼。

我認為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無論書審或面試,最大、最重要、最需強調的原則是保持真誠。如同後續將看到的,公司的人資和主管有各種方法,可以確認申請人所寫的與所說的是否是誇大的事實。以上所述,並非嚇阻大家看待人資,重點是承認自己過去的所學與不足、承認個人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並詳細說明個人現有的能力以及想要學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會想學這些內容。相較認為自己所向披靡,相信有熱情的態度,在各種職位都能令人有更好的印象。

HR 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分辨申請者是否在誇大事實或說謊。因此最重要的,是真誠面對。Photo by Dylan Gillis on Unsplash
返回目錄|繼續閱讀

二、二階書審:處事態度

過了一階書審後,負責招募實習生的人員會寄信,請申請者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完成二階段書審。回顧而言,我認為 Impact Hub Taipei 的二階書審銜接一階書審的動機問題以及面試的情境式問題。相較一階書審著重詢問實習動機,二階面試著重透過各種問題詢問申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是否契合 Impact Hub Taipei 的企業文化。這類問題例如,你/妳會如何處理陌生問題;你/妳會如何與同事溝通複雜的問題;對團隊合作的想法為何。

另外,Impact Hub Taipei 的二階書審會就請申請人就個人能力衡量一些硬實力,如 Adobe 軟體的精熟程度,以及過去在社會創新相關領域的經驗。一眼望去衡量許多內容,而當你/妳有約六、七成都不太會時,填寫時會滿絕望的,但不用擔心,作為一間新創企業,Impact Hub Taipei 沒有期望一個人什麼都要會。就我觀察,新創企業期待看到的是,即便不會,那你/妳有沒有足夠的軟實力,例如解決問題能力和學習能力,去剖析並理解工作上會需要的硬實力。相應的,仍是同樣的大原則,保持真誠。

返回目錄|繼續閱讀

三、團體面試:合作實戰

同許多團體面試,我所經歷的團體面是是要與其它約 5–7 位面試者,透過 30–45 分鐘,一起生成一個約 10–15 分鐘的活動簡報。

於此,我需要好好感謝我的學姐 Tiffany 協助我模擬面試,Tiffany 在團體面試上有寫一篇非常詳細的文章,說明團體面試的角色、發言內容及順序、以及應對方式等。對團體面試有興趣的人,非常推薦參考 Tiffany 的文章,在此不多述。

企業,尤其新創企業,非常重視申請人有解決問題和拆解複雜問題的軟實力。Photo by Mika Baumeister on Unsplash
返回目錄|繼續閱讀

四、個人面試:總體詢問

作為一間新創企業,Impact Hub Taipei 尤重視申請人與企業文化的契合程度。為測試以上,我的經驗是會有非常多的情境式問答(Behavorial Questions)。一些情境式的八股題包含,分享一個申請人遇過最困難的事情,申請人如何解決它;申請人在團體中通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今天要申請人加班,申請人會如何反應;給兩份同樣緊急的工作內容並請面試者區分孰輕孰重以及如何處理。

網路上有非常多關於面試的書與文章,於此我能做的有二。一、以自己的經驗與角度闡譯我對這些方法論的詮釋。二、說明我經驗中,符合 Impact Hub Taipei 企業文化的特質為何、實例為何。

眾多方法論中,我認為最直觀能展現面試者過往經歷的回答方法是 STAR 方法,也就是依序說明情境(Situation)、任務(Task)、行動(Action),以及結果(Result)。

作為在商業上的方法論,不同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應用方法。以 STAR 原則而言,我認為較能展現一個人特質的變形是將 Situation 與 Task 結合成 Target:

T- 目標(Target):目標為何?為什麼會這樣設定?

A- 行動(Action):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做了什麼?為什麼這樣做?

R- 結果(Result):最後結果和影響為何?為什麼?

我會將兩者結合成 Target 的原因在於,並非所有事情的情境與任務都能在面試的一、兩句話說明清楚。在人資/主管,尤其是在新創企業,最看重的是 Action 與 Result 的前提下,並沒有必要將焦點放於說明情境與任務。相對的,說明一場活動的最終目標不僅有助說明自己是一個目標導向與解決問題導向的工作者,也有助個人更易銜接後續的 Action 段落。

以「團隊合作時擔任什麼角色?」一問題為例,可能的回答會是:

「我在團隊中較常擔任領導的角色。我認為「領導」並不是每次都要搶第一,而是要能有效率的推進進度和解決問題(TARGET 1)。想跟你/妳分享之前參與B活動帶領團隊的經驗。參加前,我就聽非常多學長姐分享說B活動是一個需要每天熬夜的活動,但我認為以該活動的份量,並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TARGET 2)。

因此,我那時在開會前就跟組員說清楚,我是一個很注重效率的人。開會前把所有要查的資料都先查過一遍;把當天要討論的事項條列出來;一次開會最多不超過兩小時(ACTION)。

最後,我們在每週最多只開一次很有效率的會的情境下,成功在該活動獲得_____ 的成績(RESULT 2)。事後詢問,也從組員中得到正面的評價(RESULT 2)。」

總的而言,無論是 Impact Hub Taipei、新創,或是各大企業,常用的書審與面試方法不乏確認申請人動機、確認申請人符合企業文化、確認申請人實力、團體面試,與個人面試。在業界目標導向的情境下,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因為擔心自己達不到標準而感到緊張,但請保持真誠,認真對待自己過去的經歷,也相信自己值得未來善待。

在接續下一命題,我們需要先在此掐住。後續可以更深入反思一年之中的學習,但這是下一篇的故事了。

希望這三篇共萬餘字的解析,能與你/妳一起思考在新創企業,實習的意義。若喜歡這篇文章,可以按住下方拍手(Claps)按鈕,不放可以連續拍,一人最多可以拍 50 下,鼓勵我產出更多內容。也歡迎追蹤我的 Medium,不錯過彼此的成長故事。

若你/妳有更多想了解,且我能協助的,歡迎透過以下資訊聯絡我:

Medium: Ethan Liu
Linkedin: Ethan Liu
Email: laoethan97100@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