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過往與時尚 | 專訪新裝裏百貨行:屬於台灣的穿著文化與1970s

Ethan Peng
8 min readFeb 16, 2020

--

我們是來自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與心理學系的團隊。2020年2月14日,我們為台南全美戲院舉辦了 |閃光第一。深情開放|七十週年亂世佳人特映活動,將台灣老戲院文化與老派約會元素結合,邀請台南在地民眾一起歡度最有味道的情人節。

1970年代,是全美戲院轉型為二輪戲院的時代,也是全美戲院最繁榮的時代。除了從約會文化詮釋,也想從穿著文化來觀看。我們邀請到台南知名的二手古著店-新裝裏百貨行與我們研究探討台灣過去的時尚

閃:新裝裏百貨行是一個怎麼樣的店呢?

新:台灣古著據點/研究中心,因為想研究以台灣為中心/台灣製的古著。其實台灣在生活上跟穿著都很有自己的文化,但是想看的衣服真的還沒有全部看完。

閃:為甚麼取叫新裝裏百貨行?

新:我其實是雲林縣土庫鎮新裝裏人。我爸在我很小的時候開了一間百貨行,後來倒了。百貨行就是以前小小的這種店面,什麼都有。

新裝裏百貨行

閃:甚麼是古著?

新:古著他其實是日本的名詞,台灣還沒有定義。有些人會覺得80年代之前的衣服叫古著,現在這個年代可能20年以前就算了,因為現在的衣服壽命越來越短。

閃:新衣服這麼多,為甚麼還要討論古著?

新:我阿公受過日治的教育,小學就是講日文,到現在去田裡工作都還是穿西裝褲、穿皮鞋,非常體面;在雲林縣鄉下都還可以看得到這樣的老人。這種看待工作的精神,他們是用服裝來體現。現在大家生活比較急躁,也不會這麼講究了,反而是失去了一種認真踏實感。

阿公褲子一直穿到現在,面料有些是從西德來的。那時候還會講西德,柏林圍牆是1989才打破的;我們也常常收到西德製的衣服,這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其實台灣具備歷史意義的文物非常非常多,只是因為當初還沒有保存的觀念,所以大家都會丟掉。現在想要回去找以前的東西,很感慨。請教外國人才知道,

你沒有保存這份文化,未來你就只能去國外找自己的文化。

服裝已經被證實是全球第二大污染源。談古著是要在地回流,也是我們的理念。當然不可能在店裡找到所有台灣的好衣服,我覺得這是一個運氣啦,也需要有一個機制。二手回流產業在台灣太晚成形,還沒有相關立法,像我和其他二手衣賣家幾乎都是田野式的找,覺得很可惜。

店內一隅

閃:從古著店的角度,台灣的服裝文化和國外有哪些不同?

新:我們在這主要研究材質、年代、大家的喜好。像以前聚脂纖維的衣服很多,在文化上面是流氓在穿的。抽菸的時候,菸沾到很快就會燒起來;那我們就會進行修復。可能是改製、換拉鍊、刺繡或是稍微染色,大部分是加一些細節上的,少部分會大幅修改。畢竟這些衣服再怎麼好看,他還是以前的設計,不是我們自己的設計。

台灣的二手衣,北中南都有差異,北部的二手衣品牌就會很多。南部這邊大家普遍很愛惜東西,有些80、90年代的衣服幾乎破損不堪、穿到一個極盡後還拿來當抹布,一個很節儉的精神。這對我們收二手衣是非常有趣卻又嚴苛的狀況。再來是因為亞熱帶氣候,高溫高濕,衣服保存條件差很多。像皮就容易發霉;純棉白色容易發黃、硬化、退化;尼龍容易斷。日本跟美國二手衣都可以收得很完整、乾淨,就是因為相對乾燥低溫。

我們也發現,台灣的時尚敏銳度沒有那麼高。很多版型延續了2、30年都還是一樣。像80年代國際品牌影響台灣的西裝版型,但到90年代版型都沒變。有些成衣品牌20、30年了版型還是沒太大變化,花色、刺繡在變化而已。

在全球的服裝市場上面,台灣80年代的時候是紡織業最大製造國。很多品牌都來台灣做,台灣等於有很好的技術,卻沒有很好的品牌。台灣有嘗試做自己的品牌,但那時候不曉得什麼叫創新,品牌做一下就倒,壽命都非常短。品牌行銷包裝都處於萌芽狀態,就是模仿很多國外品牌,光polo或是armani就不知道做了幾個出來。抄襲版型、花色,或他的設計,但都沒辦法很成功。這段期間有非常多奇奇怪怪,而且非常好笑的品牌。像一些抄襲adidas的品牌完全是獲利為主,並沒有設計精神。有些明明跟品牌無關,但因為很有名,就把肖像印在衣服上。或是包浩斯學院的一幅畫就拿來印上去,真的很酷。在現在的二手市場上絕對是違法的。但有其他品牌透過刺繡、一些更符合台灣民情的設計,創造出很多世界上少見的圖騰、顏色、印刷。台灣的衣服真的是太有趣了。

我後來都去日本找made in taiwan的衣服,都是大牌子。日本人的市場很有趣,日本製衣服通常放比較高價,美、加、法、台製就放便宜一點。他們有民族自信,相信自己的做工是最好的。台灣市場就不同,法國製就非常貴。80、90年代台灣其實跟日本地位是一樣的,有差不多厲害的技術跟環境,可是當時就政府沒有做好這一塊。台灣後來就沒再做衣服,這些紡織廠、成衣廠都倒了,品牌也都倒得差不多了。

但跟日本的衣服比起來,我比較喜歡台灣的。台灣真的是比較起肖,用色和印花都非常前衛。常常看到媽媽穿宜蘭紫那種看久了會視覺暫留的顏色,是我們特有的文化。台灣其實非常有趣,希望可以慢慢的被大家看到。

閃:1970年代,台灣的服裝特色是什麼呢?

新:受美國的文化影響很深。disco迪斯可風潮、agogo阿哥哥時期的大方領、喇叭褲,有些衣服上面會有普普風圖騰。那時候聚脂纖維的使用也剛開始普遍,也有spandtex彈性纖維,所以衣服上純棉的成分非常非常少。像放在倉庫有些衣繭蟲又會吃聚脂纖維,收到的衣服幾乎都有蟲蛀。

常有很多奇怪的印花。

顏色方面偏向比較明亮,不太有黑色。黑色的衣服其實在80年代後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才開始影響全球,才有所謂黑色的風潮;以前黑色是比較儀式化的一個穿著的習慣。

70年代,美軍還沒有離開台灣之前,在北中南的基地非常多。水手服、西方文化、音樂影響到台灣滿多。(小時候常聽余光聊音樂,專門在介紹西洋音樂的。)

之前查到過一個歷年來台灣每年冬夏溫度差異的圖,發現70、80年代冬天特別冷,所以收到70年代冬天的衣服幾乎都整件全羊毛料,也有毛呢,非常厚實。台南冬天大概只有兩個禮拜或一個月,現在根本沒有機會可以穿到。

另外,70年代洋裁店、洋服店很多,就會有一些穿著習慣,像結婚、陪嫁、重要典禮、談生意會有穿西裝的習慣。我覺得這部分可能是日治時期的影響比較大。本來的時裝就是只有高級訂製服跟洋裁店這樣子,後來因為全球化慢慢成形,成衣(ready-to-wear)市場像giordano、hangten在80年代起來,因為成衣更便宜、更快速可以買到。洋裁店的生存空間就慢慢被縮減,畢竟是訂製服,他所需要的成本跟花費都會比一般成衣來得多。算是第一波的快時尚啦。

閃:從哪些電影能看到1970台灣的風貌呢?

新:1980年林鳳嬌主演的《小城故事》。還有一部很有趣的,叫《關公大戰外星人》。(台灣片名《戰神》)

《小城故事》
《戰神》《關公大戰外星人》

閃:請為我們示範1970的風格

新:最具代表性的 #大方領 常常可以在男裝看見。當時的衣服也比較會花心思在 #面料的花樣 上,像這個外套就不是單純的燈芯絨,多了許多變化。襯衫的花色也值得留意,十分有趣。#喇叭褲 也是當時一大特色,也有分大中小型。這邊示範的男女裝都有做喇叭褲的剪裁造型,屬於比較小型的喇叭。這邊示範的女生 #訂製套裝,便是由1970年代台灣流行的 #洋裁店 訂製。

左:男裝 右:女裝
大方領、襯衫印花

圖片來源

https://bbs.wenxuecity.com/tv/327584.html

由 版權屬於星華影業公司及太子影業公司所有 — [1], 合理使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5806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