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Morgan資產與財富管理挑戰賽經驗分享

Evan Lee
Dec 8, 2021

--

在文章開始前,想先感謝我的 3位隊友 Henry、Tony和 Wayne,和你們合作的時光愜意且高效,能在AWMC中認識你們是2021年最棒的一件事,wish you guys all the best。

以下會從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簡稱AM)和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簡稱WM)的介紹開始,接著帶大家走過團隊組成、兩輪賽程和最後的參賽心得,其中不時參雜一些我認為有助於比賽推進的要領,希望能透過這篇分享幫助到還在觀望是否要參加比賽的你,或是已經報名但不知從何開始的你。

01 產業概述:資產管理 VS. 財富管理

AM顧名思義側重「資產」,舉凡股票、政府公債、企業債、貨幣市場工具都是可投資標的,搭配基金經理人對於上述資產的投資策略,構建出各樣股票型基金、固定收益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等,也因此國內常見的投信公司皆是資產管理業者(Asset Managers),將所募集的資金依據投資策略投入各類資產來獲取報酬,進而將獲利分配給投資者,而向投資者收取的管理費則是AM在整個投資流程中主要的獲利來源,而「投資績效」則是AM的成績單,對於AuM(資產管理規模)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能夠持續擊敗績效基準指標(Benchmark)以及同類競爭對手的基金,自然而然會成為投資者挹注資金的首選。

在AWMC中,參賽者所扮演的資產管理業者便是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摩根資產管理),在台灣所設立的公司叫做摩根投信,建議可以提前研究AM旗下的產品類型、風險等級、投資策略與持有標的,而AM官網的基金月報晨星公司(Morningstar是初期研究很好的切入點,提前熟悉產品在後續對焦客戶需求時也能夠幫助團隊更快選定合適資產類別來發想策略。

相比AM,WM則是側重「客戶的財富」,相比財富我更想強調「客戶關係」,原因在於WM端須顧及更為廣泛的客戶需求,而投資績效僅是其中之一,很多時候客戶對於績效的要求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給出目標績效,讓資產在可承受的風險下「穩健成長」。也因此有效率的溝通正確解讀客戶需求提出具說服力的策略是WM在客戶關係管理過程須格外重視之處。

整體而言WM的服務範疇可略分成投資、財富規劃、信託、慈善、節稅策略和資產傳承六大面向,而在AWMC所面對的虛擬客戶自然也會針對針對六大面向提出需求與目標,如:依照當前總經趨勢建立符合客戶需求的投資組合以產生穩定現金流來支應日常花費、根據客戶小孩的畢業年限與學費來規劃教育基金以及針對特定領域的慈善規劃,都是團隊在AWMC中實際討論與研究的面向。

在AWMC中,參賽者所扮演的Wealth Manager便是J.P. Morgan Private Bank(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建議可以從官網的Services來認識私人銀行的業務範圍,也可從Insights了解JPM對於當前市場的特定事件的論點、經濟展望,至於更細部的分析,第一輪開始前公司會提供資料來作為團隊推薦投資組合時的基調,屆時再細讀即可。

02 賽前準備:團隊組成

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那時正處於剛結束實習思考下一步的空檔,之前參加社團認識的Wayne便問我想不想組隊參賽,加上另一頭兩兩相揪的Tony和Henry後團隊便迅速成形。

在初見的午餐聚時,我們除了閒聊,也彼此簡介過往的求學、課外活動和實習經驗,大抵在此刻對於隊友的背景和長處有了初步掌握。也在後續分工時根據各自的經驗和技能來分配任務。擅長組織規劃的Wayne當統籌,負責掌握進度和對外聯繫;主修環球經濟的Henry自告奮勇研究總經,同時深入分析背後蘊含的風險;善於品牌包裝的Tony則負責將團隊產出轉化成更具說服力的架構,同時處理客戶在ESG投資的需求。而我,倚著在基金研究產業實習的粗淺經驗,負責產品推薦和建構投資組合,著實感謝隊友的大心臟和滿滿信任。

上段的重點不在於我們多麼互補,而是若能在賽前便對於隊友的專長有所掌握,便不致在比賽開始後才匆忙開始分工。

03 第一輪:海選關

Input: 個案(Case Study)+基金清單(Fund List)+ 環球市場縱覽(J.P. Morgan Guide to the Markets) + 長期資本市場假設(Long-Term Capital Market Assumptions,LTCMA)

Output: 執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 )+ 第一階段簡報(1st Presentation Slides)+影片( Video)

Case Study和 Fund List

在報名完成後便會收到由JPM寄來的個案,首先包含了競賽規則和產出文件的繳交時間等基本資訊,再來便是客戶詳細資訊,在客戶背景會提及客戶家庭、資產、財務概況以及客戶所考量的投資目標等關鍵資訊,而往後的策略發想便根基於這些訊息,因此詳讀只是基本,重點在於如何正確解讀,可能個案中提到客戶身處高科技產業,那麼他產業深厚的實務經驗與產業洞察或許會成為投資過程的助力,也就可以初步考慮基金清單所列的科技股票型基金(當然還得綜合考慮風險耐受度、目標報酬等參數),基金清單是第二項官方提供的文件,會列出摩根資產管理旗下各類型的基金,讓參賽者在有限範圍內選定資產來組建投組。

Guide to the Markets和LTCMA

與此同時,Case Study中也有客戶需要團隊為他解答的問題,如資產配置比例要股8債2還是股6債4?當前全球總體經濟會如何影響短中長期的配置策略?這時候就來介紹最後兩項Input — Guide to the Markets以及Long-Term Capital Market Assumption。Guide to the Markets是JPM以季為頻率推出的市場觀點,內容涵蓋股票、固定收益、總體經濟、全球市場甚至是另類投資,所採用的圖表也極為易懂。而LTCMA則是測重當下影響各資產類別報酬與風險的結構性因素並據此給出未來10~15年的報酬&風險預測假設。我認為在比賽過程若能適當引用其中的數據圖表來支撐團隊觀點非常加分,因此建議不用一拿到就直接讀透(Case Study才需要),而是根據storyline回去找出能夠用來佐證的數據和圖表,也可以試著深挖這些觀點背後所蘊含的邏輯,如果能夠說出有別於兩份材料但強而有力的觀點,相信也會使評審眼睛為之一亮,不用因為這是JPM的官方觀點(house view)就制約了團隊的推理能力。

JPM LTCMA團隊預測2022年將迎來緩慢升息,這與12月FOMC會議所釋出的鷹派訊息是否存在落差?(Source: 2022 Long-Term Capital Market Assumptions)

Executive Summary和 Slides

在消化所有公司提供的文件之後,則須針對競賽規定產出執行摘要,大致可以理解成用文字闡述WM流程的一份文件,此外便是簡報,如何使用有限的簡報空間說明觀點以及確保每頁之間具有強連結是重點,前者可以幫助客戶迅速理解單一概念,後者則可以使客戶明確知道前後頁的關係,像是先簡介特定總經事件,接著下頁便接著說明這些事件會如何影響資產類別,再來聚焦到根據前頁邏輯所篩選出的基金特色。

Video

最後一項產出是影片,雖然在正式錄製階段有兩次機會,不過在確定錄製第二次時,第一次的錄影將會直接刪除。團隊當時在正式錄之前反覆練習並不斷檢視影片中自己是否有表情僵硬、語速過快、表達不清楚等情形,直至全部隊友都有一定把握再開始錄製,還記得當時我好不容易把投資組合的介紹說完,在最後關頭向客戶recap預期風險時唸錯了數字,無奈只能重錄,第二次那種背水一戰的壓迫感還是歷歷在目。

按完Submit後就靜待結果啦,如果有進到第二輪,congrats and please move on to the next part!

04 第二輪:Taiwan Final

Input: 來自J.P. Morgan的兩位導師指導(Insights from 2 mentors in AM and WM)

Output: 第二階段簡報(2nd Slides )+現場簡報( Face-to-face Presentation)

在分享第二輪經驗前同樣想向兩位Mentor,Luke和Liangqiong致謝,沒有你們的建議和鼓勵,我們難以推進我們的策略和改善簡報內容。

Mentor

進入第二輪後,JPM會指派各隊兩位Mentor,分別來自AM和WM,協助隊伍從更為實務的角度來進化初始的策略和資產配置。正因為Mentor也是有工作在身的人,因此建議在約會議時可以固定頻率和時段,會議前寄送最新簡報和會議大綱,這樣也有助Mentor安排時間和增加會議效率。而此階段的input因組而異,但我認為適時針對Mentor的建議提出反饋很重要,一味地點頭照做而缺乏互動很容易錯失和Mentor深入討論的機會,你或許有機會和AM、WM的業內人士來場職涯coffee chat,但和他們針對實務展開討論的機會可是少之又少,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明白這多值得好好把握。

Presentation

接著產出部分的重點我想放在現場簡報,此時要把台下的評審當作客戶來進行簡報,其中重點有二:團隊分工和QA環節的應對。

團體簡報首重流暢度,英文流暢簡報是基底,段落與段落的銜接務必力求專業和自然,如:使用「以上是【簡報標題】的說明,接著是【簡報標題】,讓我們將時間交給【職稱】【名字】來為您進行進一步的介紹。」來切換講者以避免客戶的落差感。

QA環節的應對往往是在每個隊伍報告表現不相上下時左右名次的關鍵,畢竟人人都會介紹早已準備好的想法,但若能從容且精準回應客戶突如其來的問題又是另一層能力的展現。在比賽前,除了Mentor對於簡報的反饋外,建議組內可以輪流從客戶的角度來發想潛在問題並擬定回應,也可以找外部第三人,從白紙的角度來檢視盲點。

在比賽當下接收到客戶提問後,如果不在準備範圍內,也有兩件事可以接著做,第一件事是重新確認是否有正確理解客戶的提問,第二件事則是在這重新確認的10秒內迅速找出回答者並組織回應,通常依照簡報製作的分工來決定。

05 賽後心得:重新思考職涯的起點

賽後聚餐中Mentor不經意的一段話讓我開始思考是否私人銀行財富管理這類直面客戶的工作會是使我享受其中、感到有意義並獲得成就感的職業類型。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於是我便藉由實習一頭栽進法人業務,儘管沒有權限和客戶溝通,但在過去實習的5個多月裡,我透過旁聽會議、看著主管如何與客戶應對逐漸確立未來想往WM發展的目標,雖然不知道能走多遠,但唯一能做的只有把每步走穩、走好,共勉之!下一篇會是Superday的面試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