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讀後心得

fcamel
5 min readJan 12, 2017

--

前言

這本書是作者對阿德勒心理學的解讀,以一位年輕人和一位哲學家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活得幸福」 (或著說如何保持愉悅的心情?),對教育也有自成一派的理論,讀了很有啟發。本書也許和阿德勒原版的看法會有些出入。我沒有讀其他人的說法,這篇文章是用我的觀點解讀本書的內容。這本書不適合用幾段話摘要,類似的觀念換個說法會覺得有些不對勁,還是自己讀一遍比較恰當。

許多觀點和常識相反,需要時間慢慢消化。書中提到即使相信書中所說的觀點,大概也要目前歲數一半的時間才能執行這些觀念 (比方說三十歲讀完,要到四十五歲才能執行成功)。讀完全書後,我覺得頗有他的道理,也真的頗難執行的。後面挑幾個印象深刻的點記錄一下。

世界由我決定

世界可以複雜也可以單純,由自己的觀點決定。樂觀的人看到樂觀的世界,悲觀的人看到悲觀的世界。即使認同這個觀點,但改變自己是困難的事。阿德勒對如何改變自己有一套見解 (後述)。

目的論和決定論

佛洛伊德的「決定論」認為過去種種造就現在的我,可以解釋現在為何過得不好,但無法改變現狀。另一方面,阿德勒的「目的論」認為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現在會這樣作,一定有某種目的,現在這樣作可以讓自己獲得某種「好處」,所以不願意改變現狀。比方說躲在家裡不願意出門,用決定論來看,是過去社交上受到傷害,所以無法走出去。用目的論來看,是即使不出門很痛苦,但這樣作仍會為自己獲得某種好處,也許是是獲得家人更多關心,或是躲閉受到更多社交的傷害。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所以維持不出門。

目的論的說法很殘酷,但是有了不同的解讀,隨時都有機會改變現狀 — — 這取之在自己。套在我身上來看,我一直覺得自己身體很差,所以沒運動或亂吃零食也沒差,畢竟先天體質不好,也只能這樣了。套用目的論來看,我從中獲得的好處是「名正言順地躲避無聊的運動,還可以亂吃零食」。想通這點後,我開始相對積極地維持運動習慣,還有克制吃宵夜的習慣。

人際關係的煩惱

自傲和自卑一體兩面,都是在意他人的看法 (期望獲得他人認同),都是主觀的解讀。比方說考試 59 分是好是壞?如果不和他人比較,接受目前自己實力只能拿到 59 分,就不會感到自卑。可以一步步地往前進。

從在意他人看法的角度審視「自傲、追求卓越」等行為,讓我有所感觸。多年前看了電影《霍元甲》,偶而就會想想「捨去勝負心和超越自己」,直到讀了這裡的描述,才豁然開朗。

權力鬥爭

這裡的「權力鬥爭」是指藉由勝利證明自己的能力。這比我原本認知的還要容易發生。作者認為一但在人際關係中確信自己是對的,就會陷入權力鬥爭,因為「我是對的」表示「別人是錯的」,會影響到對待他人的方式,行為容易變成證明自己比別人正確。這不但表示自己會受他人看法影響,也會引起日後爭執的潛因。

另一方面,若認為自己是對的,不論他人意見如何,可以結束討論;發覺自己錯了,就承認錯誤。如此一來,可以避免落入權力鬥爭。

實務上要解決團體面對的問題,還是得有個結論,可能會有對錯之分。如何完成目標但不會落入權力鬥爭,還需要慢慢地摸索。

活得自由 = 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所以活得不自在。要想活得自由,就要有被人討厭的勇氣。換句話說,一但你不擔心被人討厭,就能活得很自由。但這不是要你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或耍自閉,這樣可以減少煩惱,但不會獲得幸福 (後述)。

課題分離

被他人指示要怎麼過活,無法活出自己的人生。同樣的,自己也不該對別人這麼作。和他人互動時要注意這件事是誰的課題,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比方說小孩耍廢不幹正事,最後受苦的是小孩,所以這是小孩的課題。父母應該要引導他,但不能強迫他。書中常用的譬喻是:可以牽馬到水邊,但不能強迫馬喝水。

這讓我想到「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學習區分何者是自己能改變的事」。套到人際關係裡,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但不能改變他人。共事時要區分這是誰的課題,專注在自己的課題。

這樣感覺好像很無情,每個人管好自己就好,但後面提到課題分離只是人際關係的出發點,終點是「社會意識」 (聽起來有種世界大同的空泛感 …)。「課題分離」和「社會意識」有種先破後立的感覺。第二本書有講更多社會意識的內容,待看完後再補相關心得。

不賞不罰

書裡強烈反對父母對子女賞罰,認為會營造出「沒賞就不作好事,沒罰就可作壞事」的傾向。

橫向關係

我們的人際闗係多是縱向關係,像是父母管教小孩,上司管理下屬。更嚴格的說,稱讚或責備也是上對下的闗係,這會介入別人的課題,所以不該稱讚或責備他人。

書中推廣橫向關係,要用鼓勵、感謝的方式對待他人,取代稱讚或責備。這點還需要慢慢消化,思考言行如何作到橫向關係。

幸福 = 向他人貢獻

人會尋找自己活著的價值,而自己的價值 = 對他人的貢獻。

但是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也不該受他人看法影響,那樣會活得不自由。所以,自己是否對他人有貢獻,由自己決定。

結論

自我感覺良好就可以活得很幸福~。覺得好像那裡怪怪的,但又覺得好像沒什麼錯 …,總之就先這樣吧。待讀完第二本後,可能會重頭再讀第一本,應該會有更深入的體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