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文書字體為何一直用標楷?

CK Sun
7 min readJan 23, 2020

--

最近一位外在跟內在非常有美感的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國家公文書字體為何都要用楷書?

公文範例
以上範例公文沒有符合現階段文書處理及檔案管理手冊格式,勿以為正式公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froggychiu/photos/a.846949602111073/1296755737130455/?type=3&theater)

且聽筆者又短又不專業的文書經歷娓娓道來自己的看法:

美學設計

不可否認的,隨著時代變化,眾人意識抬頭,飽暖思淫慾,無戰事年代下漸漸的每個人有一些時間可以充實自己的藝術涵養,進而提升美學觀念。從最能代表國家文化的國慶設計來看:

國慶設計
國慶設計(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943227)

撇開政治色彩不講,在兩個政黨的四年來看都有一些美學的變化。

而為什麼政府最基本來往的公文書信為什麼要堅持標楷體?

先上規定:政府文書格式參考規範10504版

在格式內有著這樣規定

(四)字型:中文採楷書,英文及阿拉伯數字採 Times New Roman 字體。

很多人會覺得,楷書就千古不變的東西,為什麼要堅持楷書?微軟正黑體不是很夯,最近也有很新的字體台北黑體阿!!每次跟政府來往書信都要楷體導致大大小小公司都用楷體,根本是荼毒大家的眼睛,降低美感。

我們假設已經建議政府改字體的角度來研究

建請國發會增修政府文書格式參考規範第二章第四條第四款字型:

各式公文字體不限用楷體及 Times New Roman 字體,惟需符合整體美觀,閱讀性高的一致標準。

在初步來看沒什麼問題,但陷阱就在這裡,如何判斷整體美觀且可讀性高?說到底就是要符合主官管的標準(所謂主官裁量權,也就是俗稱的職場政治因素)。

每個時期每個人或是不同背景的美感上一定會有差異,美感非常的主觀,訂定條文的原則應是,盡量降低灰色地帶,明確的量化及規範標準。在這裡每個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美感,兩年換一個主官管、就換一次字體。主官管人事異動,除了更換印信以外還要確認主官管慣用字體。

如果喜歡Adobe字體,還要請資訊部門最速件辦理機關資訊器材更新及安裝,加上如果沒有授權,就必須得採購,排列下次預算,超過10萬元部分必須招標,結果是微軟正黑體得標。

從上述的行政事務上看,所費不貲,於國無益。

就算克服了問題,公文書都有一個最後的終點:歸檔

不知道有多少民眾利用過檔案調閱的服務(國家檔案應用申請)?

檔案管理

根據文書處理及檔案管理手冊:

本手冊所稱文書處理,指文書自收文或交辦起至發文、歸檔止 之全部流程,分為下列步驟:
(一) 收文處理:簽收、拆驗、分文、編號、登錄、傳遞。
(二) 文件簽辦:擬辦、送會、陳核、核定。
(三) 文稿擬判:擬稿、會稿、核稿、判行。
(四) 發文處理:繕印、校對、蓋印及簽署、編號、登錄、封發、 送達。
(五) 歸檔處理:依檔案法及其相關規定辦理。 關於文書之簡化、保密、流程管理、文書用具及處理標準

公文書都有歸檔的問題,如果每個時期的公文書都採用時下美觀易讀的字體的話,在檔案編目及管理上會增加極大困難性,

每個時期採用的公文書系統,在年代久遠以後,當時的字體是否能有人持續維護續用到新版的系統及增減字體(常有名字打不出來變成新細明體的情況)?

再者,可以試著現在去故宮博物院翻看古書,楷書應該大家多多少少都看得懂,那如果當時流行的是篆體呢?

下面不同的書寫假如來自不同時期的公文…

故宮圖片(來源: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4010749)

調閱史料

筆者在任文書職務的時候必須做檔案清理銷毀動作,因此閱見各時期公文,所幸各時期公文都是近乎楷書,因此能辨識並判斷這公文的保密區分及保存年限是否正確。由於筆者銷毀檔案後也同步忘記各種內容(腦中銷毀),因此搜尋網路公開資料,先來看看三份近代公文:

解嚴公文(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764159

這個是解嚴的公文,從這邊可以看到漸漸的開始有格式規範。書體以書法書寫楷體為主。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公文(來源:https://news.tvbs.com.tw/health/966714

由於是網路搜集的資料,所以請關注在公文格式,在排版上已經有既定格式,書體也以楷體為主。

關廟國小創校公文(來源:http://cdns.com.tw/news.php?n_id=26&nc_id=219823

往回到百年前的公文,關廟國小創校公文用楷體,比對上一張故宮三張固定格式的書法來看總結,格式的變化並不會嚴重影響閱讀性,但在字體的變化上會有極大的影響。

文書處理及繕印

從120年前的書寫公文開始,在看向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文書,繕製公文從書寫到電腦系統的演進,如何從書寫的字體,到印刷的字體都能保持一致也是歷年來文書處理的人員的職責。

現今推動公文電子化,在目前所知的系統中,只要文字沒有對應的字型檔,便會呈現預設的系統字體,筆者在文書處理中最常遇到的問題便是姓名,很多人會以罕見字來作為姓名,在字體中沒有該字體的情況,有可能直接變成問號。證明類型文件如果是問號,在一些嚴格的單位是不予承認的。

今天引入了一個新的字體以體現美學,第一個面對的便是完整度,有沒有辦法符合所有字體。就算解決了這個問題,接下來要面對的是維護的壽期,過了30年之後,這份電子公文是否還能夠如期開啟?並能呈現當時美學且不會有缺字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可以根據當下的字體來套用,那轉換的前後檔案不一怎麼處理?必須紙本保存的檔案怎麼做字體印刷?

總結

一個字體贯穿古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書法大家輝煌的時代,能夠從筆畫的體現上表明意義為中華文化及繁體中文的精髓所在,但能不能讓未來的人能夠理解、讓不同文化(不管主流還是次流)的人能夠通遍理喻檔案內容,應該是比美感更有價值的層次。

但在整個公文書的規範中,並沒有規定(同為公務機關來文、承轉公文及摘敘等除外)附件內容必須按照公文書規定處理。我們可以按照當時情況做最適宜處理,如政府資訊網站的設計稿等能有效提升政府績效、人民素養的UI/UX美學。可以知道執行細則的訂定上已經做出考量,這也是筆者任職文書職務時,由時任主任、部門主管及上級指導後才漸漸理解的文書智慧。

筆者曾為中華民國陸戰隊文書官職。

--

--

CK Sun

Hi, I am CK Sun,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from Ci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