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審資料大剖析 − 淺談結構

魔鬼藏在細節裡,學校老師沒說的秘密!

歐課啦
3 min readApr 3, 2020

每年2月學測放榜後,很多學生便開始為了申請面試準備,除了學測成績需要精準的落點分析外,備審資料與面試也是高三生的大煩惱。

通常學校老師會跟學生一起討論修改,但因為學生眾多,老師無法負荷每一個學生大幅度修改的工作量,也因此,大部分老師都只是針對學生原有的備審做潤飾與建議而已,而如果你與老師平日關係沒有特別好,甚至被老師草草敷衍,也是常有的事。

因此,大部分學生仍然只能靠自己!

雖然現在網路上的資源豐富,要找到備審資料的模板很簡單,但即使看過教學後,自己寫出來的卻往往跟想像的不一樣,依然會有很多疑問?教授到底想看什麼? 自傳中如何明確表達申請動機?學習歷程到底如何呈現?⋯⋯這是很多學生的心聲。

說穿了備審資料就是一份履歷,而,你就是主角。
說穿了備審資料就是行銷包裝,而,你就是商品。

這系列文章主要是想透過一些實際的範例,跟大家分享備審資料的秘訣,一份好的備審資料要能夠在1200~1800個字內精準表述自己,吸引教授眼球,短時間內就讓教授感覺到「非你不可」的衝動。

在撰寫教學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教授怎麼挑選?

很多人不知道,教授是如何在上百份備審資料當中做挑選的?試想如果你是教授,一次要在上百份備審資料當中挑選,你會如何做呢?
1.首先,教授會大概粗略的全部看過一遍,然後將所有人分成優秀區 (20%)、待定區(60%)、落選區(20%);這時優秀區和落選區已經毫無懸念(就是這麼簡單且粗暴,畢竟要看的人太多了)。
2.接下來,待定區要怎麼選呢?會依據第一印象分為上下兩區,每一份仔細的看一遍,再挑選出要放入的。

【優秀區】通常是學測成績高於篩選標準很多,排版精美,同時從簡歷上就可以看出學習經歷豐富、完整的資料。
【落選區】則是學測成績僅通過篩選標準,同時排版雜亂,簡歷寥寥數行,僅有社團活動證明的資料。
【待定區】大多是學測成績僅通過篩選標準(這畢竟是大多數),但排版舒適,簡歷上看起來學習經歷豐富,必須深入再仔細看一次的資料。

是的,魔鬼藏在細節裡,這系列的文章就是要說明如何從「待定區」脫穎而出進而「中選」,甚至直達「優秀區」的技巧!

一份完整的備審資料,主要架構涵蓋如下:

1.自傳:包含家庭背景、個人特質、學習歷程、社團與特殊經歷
2.申請動機
3.讀書計畫:包含短、中、長程計畫
4.獎狀及相關證明

主要架構圖

之後,我們會針對每一個項目,詳細說明撰寫技巧。
以及在某些科系有限制條件下,該如何精挑細選出你的個人精華。

小結

自傳的目的就是要讓教授了解你,重點就是你!還是你!Always是你!千萬不要忘記!

立即追蹤 歐課啦 IG:@fight4college 收到最新消息!

打開手機QR code掃瞄器,立即追蹤歐課啦I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