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應景的介紹幾本跟市場有關的繪本,先從結尾在金目鯛的《魚市場》說起。日文中,鯛(タイ)的發音與祝賀(おめでたい)一樣,因此鯛魚類在日本向來是慶祝宴席或新年料理上的必備菜。
畫風寫實溫暖的《魚市場》,讓主角小清跟著家人一起,在天還沒亮就前往市場。我很喜歡書裡的角色安排沒有落在刻板的男主外女主內性別框架裡,作者設定爸爸、媽媽和爺爺分別在魚市場負責不同工作。讀者隨著小清的腳步,看見支撐整個市場運作的多種工作分配:捕撈、揀選、冷凍加工、分級、拍賣、搬運、運輸、配送等等,一窺市場從夜半到天明的完整運作。
書裡琳琅滿目的各種海鮮,用跨頁呈現圍網船卸魚與現場的分選處理,最能代表日本的鮪魚還分成冰鮮和冷凍兩區塊,由此可見這絕不是個普通魚市。書中描繪小清的媽媽在搶標金目鯛那一幕,插畫家安排「糶手」(糶音ㄊㄧㄠˋ)(拍賣官)站在左頁,面向右頁一排表情緊繃、各自有不同姿態手勢的盤商,我們彷彿能想像現場盤商們此起彼落、在轉瞬間看準機會出價的較勁意味。金目鯛的出場十分華麗,透亮的大眼、充滿彈性和光澤的魚身,最後成為大圓桌上的焦點。說完都餓了我…
對照上一本於取材自靜岡沼津魚市場,《大家來逛魚市場》紀錄了台南將軍的漁業養殖和捕撈、漁船進港、拍賣交易、海產店等,最後也一一介紹海鮮與對映的料理。前面都是以大幅跨頁展示海底生態和拍賣市場,雖然台南外海應該已經沒有珊瑚礁也很少有鯨魚經過了,但是…可能也可以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吧。不過,突然看到在手繪為主的頁面突然插入電腦字體(還是個華康勘流體之類的),實在很.傻.眼。另外,繪者同時使用繪畫和真實照片的手法(人是畫的、魚是照片),真的是很突兀啊不要這麼後現代這麼拼貼好嗎。最後幾頁是介紹魚類和料理的照片,料理好像是把照片去背後貼上來,而那些魚種的真實度與透露著剛被捕起來的猙獰,不禁讓我想起漁業署贈送的魚類年曆,怎麼說,就是驚嚇吧。。。😂
傳說中的海鮮聖地-築地
邁入2018年的前幾天,東京(終於)(再度)宣布2018年10月,這一次築地市場真的確定要搬家去豐洲市場啦(應該就是最後定案了吧?再不搬奧運來不及了吧!)
早在2015年甚至更早,東京都就沸沸揚揚的宣佈築地要搬家,自此誕生許多文集、書、紀錄片等,沒想到一拖再拖,連中文版都出了。有機會的話,在搬家前去看最後一眼,可以凌晨去排每日限定的鮪魚拍賣參觀團。起不來的話,至少在早上抵達,光看中盤商忙進忙出的生意小天地,絕對是驚喜萬分的奇妙世界!
《築地市場:從圖看魚市場的一天》是一本比較像圖鑑或小百科的知識型繪本,在主圖旁有許多說明方塊跟局部放大圖,搭配一些對話框呈現。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有點混亂,但是我倒覺得這樣的設計很忠實反應了一般人剛踏入偌大魚市場,面對龐雜繽紛的各式海鮮魚貨,耳裡充斥著機械操作、車輛進出、拍賣喊叫、冰塊魚身相互撞擊等四面八方的聲音,那種眼花撩亂、不知先看哪兒好的心情。
作為小百科,此書鉅細靡遺的程度實在不可思議,我翻到一整頁的各式各樣車輛不禁笑出來,只有日本人能超越日本人啊。不過沒錯!築地市場裡就是有這麼多種類的交通工具,穿梭在道路和店鋪之間,錯縱複雜卻又井然有序。插畫家森永洋應該是超級車迷吧,不但畫很多跟車子有關的書,像坦克車、消防車、新幹線等等,也經常為日本戰車模型專門雜誌作插圖報導。
最後推薦在築地搬家前,用回顧和紀念角度紀錄市場點滴與職人精神,讓大家可以更深入了解築地的書和電影:
- 福地享子、築地魚市場銀鱗會(2016)築地市場四百年。台北:麥浩斯。
- 紀錄片《築地市場:和食之心(TSUKIJI WONDERLAND)》(2016)
- 公視紀錄片《築地市場的一天》(2017)
(20180413後補)後來發現我漏了這本老字號、同樣是日本繪本的《魚市場》(評論社,1985),是由與壽岳章子合作繪製《千年繁華》、《喜樂京都》與《京都思路》的已故插畫家澤田重隆所畫的。可惜上次在淳久堂看到沒有馬上買下來,網路上都查不到內頁圖片QQ。
最後最後,雖然跟魚或海都沒關係,但好喜歡逛市場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用經書折(風琴頁)裝禎的《夜市》和《菜市》,是畫家張哲銘以羅東夜市為藍圖的精采作品。
- 張哲銘(2017)菜市:畫家帶你逛菜市。台北:步步出版。
- 張哲銘(2017)夜市:畫家帶你逛夜市。台北:步步出版。
以及,以超細膩畫風著稱的安野光雅,他的作品多半是無字繪本。除了一系列遍遊世界的《旅之繪本》(每本都好好看),這本《跳蚤市場》也是魔鬼都在細節裡,光是鑽研每個攤子上來來去去的人物、衣飾、物品和背景的建築,就可以看上老半天,超適合拿來消磨年假的閒散讀物。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拍手」與分享;如果你喜歡海洋或繪本主題,也歡迎「Follow」我,讓我有動力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