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的本事 — 從《紫羅蘭永恆花園》說起京阿尼

鏡花先生
京阿尼是我們的青春
9 min readApr 8, 2018
《AIR》第十二集

我是從「Key社三神作」的年代,開始認識京都動畫(京阿尼)這間公司。這裡所講的「Key社三神作」,說的是京阿尼在千禧年代製作過的,三部改編自由Key社出品的美少女遊戲的動畫。這三部動畫分別是2005年的《AIR》、2006年的《Kanon》以及分別於2007年跟2008年播映的《CLANNAD》及續篇《CLANNAD ~AFTER STORY~》。

我自己是從2006年開始「入宅」,在那年秋番才開始「追新番」,因此我是先接觸《Kanon》,其後再追回《AIR》,然後再在接下來的兩年追看《CLANNAD》系列。看著這幾部「Key社三神作」,也可說是見證著京阿尼的成長 — 《AIR》是京阿尼製作的第二部電視動畫(第一部電視動畫是《驚爆危機校園篇》),長度為13集,是「一季番」的份量。接著在下一年製作的《Kanon》,長度則是24集,是京阿尼出品中的第一部「半年番」。有了這次「半年番」的製作經驗之後,接下來的《CLANNAD》則以「分割二期」的方式,前後合共製作了47集動畫,合起來是接近一部「年番」的長度。從《AIR》到《CLANNAD》,京阿尼出品的動畫在製作規模上愈來愈龐大,但其作畫及演出仍保持著一貫的高水準。透過這三部動畫,我們看著京阿尼作為一間在千禧年代開始崛起的動畫公司,已經變得愈來愈成熟,也發展得愈來愈有規模。

時間快轉到十年後。在2018年,京阿尼推出了《紫羅蘭永恆花園》,這部自家製作的第26部電視動畫。《紫羅蘭永恆花園》和上文提到的「Key社三神作」其實無甚麼直接關係 — 這部動畫的原作並非Key社的美少女遊戲,而是改編自由「KA Emusa文庫」出版的同名輕小說。值得一提的是,「KA Emusa文庫」其實也是京阿尼自行營運的一個書系。

製作群方面,《紫羅蘭永恆花園》的主要班底也和「Key社三神作」沒有重疊。上文提到的三部動畫,全都是由石原立也執導,志茂文彥負責編劇。至於《紫羅蘭永恆花園》則交由經驗較淺石立太一擔任導演(這是他第二部執導的動畫),輔以藤田春香擔任系列演出(在《吹響吧!上低音號》系列開始嶄露頭角的京阿尼新人),負責系列構成的則是吉田玲子。連同負責人設兼總作畫監督的高瀨亞貴子,這次《紫羅蘭永恆花園》的主要製作群都是京阿尼近年重點培育的新人。吉田玲子則是動畫界內經驗最豐富的女性編劇之一,從《K-ON!》系列開始也一直有和京阿尼合作。但值得留意的是,一直以來吉田玲子都只和山田尚子合作,只為對方執導的動畫編寫劇本。這次的《紫羅蘭永恆花園》,是她第一次和京阿尼的其他創作人合作,為其作品統籌劇本。

既然《紫羅蘭永恆花園》和「Key社三神作」無甚麼直接關係,那為什麼還要花上這一大段篇幅,談論這段十年前的往事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在《紫羅蘭永恆花園》裡,看到當年這三部作品的一些影子。

《CLANNAD ~AFTER STORY~》第十八集,這一幕我看多少次都會想掉眼淚…

Key社出品的美少女遊戲,大都被玩家歸類為「催淚遊戲」(泣きゲー)。「催淚遊戲」顧名思義,就是指其故事內容著重描寫令玩家感動落淚的情節。在美少女遊戲的範疇裡會有這樣的分類,是為了幫助玩家理解遊戲著重的內容是甚麼,並和其他著重色情描寫的遊戲作區分。而「Key社三神作」在改編為動畫的時候,因為其劇本已抽走了原作本身也為數不多的色情情節的關係(《CLANNAD》則是原作本身就沒有色情內容),所以上述分類對動畫觀眾而言,最主要的作用就只剩下讓他們理解這三部作品的共通賣點 — 透過在故事裡加入賺人熱淚的情節,藉此感動觀眾;當觀眾流乾眼淚以後,就自然會喜歡上這些作品。

在「Key社三神作」內出現的「催淚」情節,基本上都能夠以如下的框架去概括:劇情多數是談及愛人之間的生離死別,或是關係在破裂之後的修復,而當故事推進至這一類型的情節後,就會開始讓角色因著即將失去的愛人或是關係上的失而復得,流露更激烈的情緒。對白方面,故事會集中讓失去或復得的一方進行獨白,用言語去表達他那一刻的感受,並藉此勾起觀眾的同感或代入。鏡頭運用方面,京阿尼的創作人則多數比較喜歡從細節入手,藉著描繪角色的肢體動作,或是細微的情緒反應,去展現角色當下的情緒。配樂當然也是Key社的拿手好戲 — 麻枝准筆下的音樂,總能夠進一步昇華劇情中想要表達的情緒,令其「催淚」效果更為顯著。以上的種種元素,就構成了「Key社三神作」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催淚」情節了。

我想說的是,在《紫羅蘭永恆花園》裡,我也看到同樣的催淚手法被加以運用,猶其是後半部份的故事內容。若要簡單歸納《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故事的話,其前半部份的內容就是講述薇爾莉特憑藉自己「不理解何謂愛,亦不懂人的心思」,因此只能直率地詢問對方的想法的這一特質,去幫助找她寫信的人最終卸下自己的包袱,並向所愛之人坦承自己的感受。第三至第五集的劇情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至於後半部份的內容則因為薇爾莉特終究得知了少校的死訊,開始明白與所愛之人別離的痛苦以後,故事就轉而講述薇爾莉特在面對委託人所經歷的生離死別以後,她自身所流露的情緒。第十集跟第十一集所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雖然整套《紫羅蘭永恆花園》裡一直都不乏令人為之感動的情節,但果然還是生離死別這回事,有著最厲害的「催淚」效果。無論是第十集最後,鏡頭裡映著長大以後的安妮,鏡頭外讀著死去的母親為女兒寫下的生日祝福;還是第十一集裡那位將要死去,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下把眼前的薇爾莉特當成自己的愛人,想對方握著自己的手,想在死前與對方親吻的軍人艾丹 — 這些夾雜著悲傷與愁緒的別離,確實很難不令人不為之動容。而上文提到的「催淚」元素,在上述的兩段情節內也有出現,亦因此也讓我想起了以往的京阿尼。雖然近年京阿尼的動畫無論是自家製作還是改編也好,大都是以少男少女們的青春為題材,但當年的京阿尼,可是以總能讓觀眾掉眼淚而聞名呢。

若說《紫羅蘭永恆花園》這部動畫有甚麼地方最讓我感到可惜的話,就是縱然編劇跟導演一直很用心去經營那些令人感動,甚至掉淚的情節,讓動畫內的短篇故事都有頗為出色的表現;但當故事一進入「主線」 — 也就是講述薇爾莉特如何面對過去,接納少校已死的事實,以及擺脫那份雙手曾沾滿血的罪疚感的時候,其內容就一直都讓我覺得,如果編劇願意花更多的時間,用更多的篇幅去描述薇爾莉特其中的心境轉變的話,那麼整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故事就會更為圓滿。而不是像現在般,只有佳句卻沒有佳章。

儘管如此,作為京阿尼這一部讓新人擔大旗製作,並且首部主動面向國際的動畫作品,其表現或許談不上最出色,但與此同時也沒有太令人失望,我會維持看罷第一集之後留下的感想 — 總之就是四平八穩就是了。

雖然說到新人這回事,有一點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就是上文提到的石立太一以及藤田春香,在整套動畫內都沒有太令人眼前一亮的演出,亦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在分集的製作上,石立太一與藤田春香在首兩集率先登場,前者負責為第一集繪製分鏡,後者則負責第二集的分鏡。但接下來當故事進入較為重要的劇情轉折,也就是第四集跟第五集這些開始講述薇爾莉特的變化與成長的內容時,卻是由武本康弘跟山田尚子這些「老將」負責繪製分鏡。直到最後一集,石立太一才有機會再為這套動畫繪畫分鏡,而藤田春香則只有第十二集參與部份的分鏡繪製工作。雖然這種讓「舊人帶新人」的創作系統也是京阿尼慣用的訓練方法,但想到難得讓新生代擔大旗的作品卻無甚麼機會讓新人留下自己的代表作,就實在是頗為可惜了。(反而石立太一跟藤田春香都在《吹響吧!上低音號》裡留下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詳情請看二期第九集以及一期第八集)

現在才說這句話或許有點太晚了,但這篇文章與其說是談論《紫羅蘭永恆花園》,還不如說是藉此談論京都動畫這間公司。無法子,畢竟對在千禧年代開始「入宅」的動畫迷而言,這間公司總會出過一兩部作品,讓你開始留意「(非兒童向與少年向的)動畫」,甚至是愛上「動畫」這回事 — 無論那套動畫是「Key社三神作」的其中之一,是《驚爆危機!The Second Raid》,是《涼宮春日的憂鬱》,抑或是《K-ON!》。一路見證著京阿尼的崛起與成長,至少於我而言,多少是對這間動畫公司有點感情。所以才想在這京阿尼的發展道路上的另一個轉捩點,留下自己的一點感想了。

最後再多補充一句。雖然對看慣動畫的觀眾而言,或許《紫羅蘭永恆花園》顯得太過四平八穩,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但對想要打入國際市場的京阿尼而言,或許這並不算是壞事。猶其這套動畫在Netflix這串流平台上同步播放,意味著有很多本身不看動畫的人,或許會在想找些東西來看的情況下,在偶然間接觸到《紫羅蘭永恆花園》。這種無需太多預設知識,無需對日本動畫的講故事方法有一定程度認識,也能夠輕鬆觀賞的作品,就十分適合這一類型的觀眾了。

新‧鏡花水月Facebook專頁

--

--

鏡花先生
京阿尼是我們的青春

不是專家,不是評論家,就只是個喜愛寫作的人而已。 興趣包括:動漫、小說、音樂,流行文化。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flowerinmi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