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T筆記:改變體驗,讓服務成為享受

--

日期:2024.04.27–28

體驗對你來說是什麼?我們聽到這個詞出現,好像下意識會想到是要去享受生活,去體會不一樣的經驗;而對學習設計思考的我們來說,那是我們在一次次「以人為本」的設計中,要為使用者打造的一場特別的旅程,讓對方在滿足需求的同時,留下不一般的體驗。

第八屆 DFT 在 2024 年四月,迎來了探究『體驗設計』的這次工作坊,邀請到高雄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 龔蒂菀老師,透過美感與體驗設計的角度,帶著 DFT 團隊初入「UI/UX設計」的領域。

服務體驗

第一天,老師要來大談服務體驗,回到一開始的提問:「體驗是什麼?」,有人說是出去玩的某一段旅程,也有說是透過五官感受到的一切,而對老師來說是這樣的:『體驗到的事物使我們感受到真實,並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們得以回想起曾親身感受的生命歷程,也因此對未來有所預感。』

同時老師也舉出一個當天早上才遇見的經歷,在飯店用早餐時,是一位有打扮過的男生服務員,因為接待時彬彬有禮,讓她印象特別深刻,也因此為這間飯店留下了正面的記憶,也期待能夠下次再來。

相信大家都能明白了,設計思考中的體驗設計,不只是使用一項產品或服務時的好用、方便而已,更是要將使用過程變為一次意想不到且會留下印象的體驗流程,目的也不單是滿足需求,而是要從商業性的角度透過這次服務,增加未來的使用者與自主推廣性。

更深入瞭解『體驗』

不知道讀者有思考過「咖啡」在我們生活中,漸漸改變的消費模式嗎?在台灣平均每人每年都會喝掉120–130杯咖啡,從最開始要自己買咖啡豆煮咖啡,去咖啡廳坐下享用,到現在隨處都找得到地方能外帶一杯咖啡,這背後代表的其實是不斷被滿足的消費者需求,也象徵著在當前社會中,除了咖啡以外,大部分需求都已經被滿足了,也因此,我們正進入了『體驗經濟』這樣的時代。

我們正活在持續成長的體驗經濟時代,尋求足以影響我們的刺激感受,每一個互動體驗都可以是改變人類改變、思考、行為的機會!

Design For Taiwan 正進行的,抑或是說設計思考正不斷被更多人熟知,不就也應證這點嗎?那我們要做的,就是那些你有感的!既然不是學校作業,不是公司的要求,那就要做出自己喜歡,做出與使用者、消費者共感共鳴。這便是在 DFT 中我們團隊努力朝向的目標!

以日本的養老院為例,因為高齡化的社會而有越來越多的養老院設立中,在不斷滿足需求的同時,也有許多業者正朝著『體驗設計』的方向改變。老師展示著一張照片,圖中是一群年長者在像是賭場的環境中打牌,而這其實是一家養老院。

台灣的養老院千篇一律,是一樣的模式與規定,工作人員穿著看護的制服帶著年長者做著例行的健身操,但他們想要的是運動嗎?那當然不!他們也會想要玩,想要不同體驗,雖然年紀大了但玩心還是有的,這間養老院便以賭養命,透過代幣或積分賭博,不同的遊戲模式,增強其玩樂與動腦思考的機會並強健身心,讓每一日的生活不再重複,並期待接下來的每一天!

App 上的體驗

清楚體驗的重要性後,我們進入正題,開始進入「UI/UX 設計」的領域,也就是「使用者介面設計」與「使用者體驗設計」。首先,便要從自己開始,在接下來的小組討論中要分別討論四個問題:

  1. 起床第一個使用的app
  2. 睡前最後在使用的app
  3. 最近下載的app
  4. 下載後但從沒用過的app

經過四個問題討論,老師想說的是,在手機佔據生活一大部分的現在,你想做的手機APP是否會變成那些從來不會再次開啟的那一類呢?

緊接著是介面與體驗設計的迷思,老師自己的經驗中曾發現,其一是曾經做過許多網頁的入場動畫,卻被一些使用者認為是佔用時間;其二為日本便利商店咖啡機的例子,雖然是一台設計精美的自助咖啡機,卻因為過於注重外型而忽略了使用者易用性,反而讓店員得自行貼上更多的使用說明。

這就是「UI/UX設計」的重點,如何讓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的流程是舒適流暢,在達成美感的同時也能保證產品的使用是容易簡潔,也要注意我們不能將自己當成使用者,以避免陷入前述的迷思當中。

使用者易用性測試

在真正為專案設計APP前,親自體驗過一次才能真的知道這些該注意的提醒代表什麼,因此團隊們分為兩組,分別購買高鐵與台鐵的車票再做退票的動作,各組一人擔任使用者,其他人則負責提問、紀錄,將整段過程的即時反饋記錄下來。

在這過程中各組都發現許多困難點,也對如何改進有不同的看法,而未來若想做APP也一定會遇到同樣的狀況,不同使用者會有不同反饋,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點修正是必修課題!自己在設計時也要避免如這些不好用的APP一樣,陷入「作者身為使用者」的迷思。

開始介面設計!

現在要正式進入各組製作APP為解方的流程囉!當然不是每個團隊都以此為最終方案,但這堂課是希望大家都能嘗試並學習不同的方法,在未來也將成為自身的經驗,有此基礎去發展更多可能性。

Step 1
將目前專案的顧客旅程與同理心地圖寫下,透過三大要素:使用者真實需求、遭遇最大的困難、需要完成的任務,來進行這次工作方的模擬APP開發,寫下流程後個團隊也會彼此測試,為對方「找麻煩」,從最刁鑽的角度幫助他人吧!

Step 2
找出方向,就寫下更完整的APP使用流程吧,畫出流程圖 Flow Chart,為後續的作業打下基底。

Step 3
根據流程,再來要用「Balsamiq」畫出 Wireframe 線框圖,顧名思義是單純只有線搞的黑白介面圖,因為這個階段我們不討論視覺,而專注於功能間的鏈結性,確定每個畫面分別有怎樣的功能即可。使用的工具「Balsamiq」除了能線上共同工作外,更重要的是不會讓你分心去在意畫面的美觀,進而遺漏某些功能的錯誤。

Step 4
最後是用 Mock up 工具「Marvel」來製作簡易的 Prototype,並在接下來的不斷試錯與互相找麻煩中,逐漸產出APP。

結語

改變體驗,要如何讓產品變成能夠讓人享受的服務,在完成工作坊後肯定能有所體會,從體驗經濟開始到透過 APP 這樣的解方來呈現,也是要再次提醒團隊要「脫離自己為使用者的迷思」,進行訪談與田調能了解使用者,但並不代表會真的變成使用者,在沒有他們參與的解方製作階段,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才能產出能幫助到對方的好方法!

若你也對設計思考或社會議題懷抱著熱情,歡迎關注我們!

--

--

Design For Taiwan

我們培養設計思考人才,在台灣這片土地探索著社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