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粉碎(書摘)

日本農民的怒吼與成田機場悲劇

Batu Lu
2 min readMay 29, 2018

作者:宇澤弘文(理論經濟學家),1992年初版

邊念會邊想起2013年的暑假,那個318前一年動盪不安不斷在尋找能量破口的台灣社會

1960年代以後,愈來愈多人主張羽田機場的面積過於狹小,對新的首都圈內國際機場用地的尋求益發積極。究其背景,一般認為是民航需求擴大之故,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其實還是軍事使用目的。特別是當時美國在越戰泥沼中愈陷愈深,羽田機場作為輸送兵員及武器之中繼地的重要性遽然增高,才是造成羽田機場變得狹小的主要原因。(p.133)

先祖之墓,祭祀著我們自身與心的原點。特別是對以農民為中心的聚落共同體來說,共有墓地更扮演著像是聚落靈魂原鄉的角色。而橫堀共有墓地中,也有那些參加三里塚抗爭,壯志未酬身先死的人們的墓。因此不僅是農民的靈魂原鄉,也是類似昔日三里塚抗爭之象徵一般的存在。(p.212)

然而,在反對同盟農民心中,或許也正在發生另一種形式的「消失」。面對國家權力的不當使用,為了守護土地與自身靈魂所發起的「起義」行動,全被濃縮在「反對興建機場」這句口號中,然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反對機場的口號似乎變成了目的本身。(p.226)

要充分滿足市民的基本權利,有一些重要的相關服務,所謂的「社會共通資本」,指的是能創造這些重要相關服務的稀少資源。(p.234)

「社會成本」的概念,是一種表現出在進行公共投資或是一般經濟活動的同時,各式各樣的社會共通資本被使用到什麼程度、或者說造成了多少破壞或污染的尺度標準。(p.235)

這本書有點難摘,一方面敘述和政府的協商過程有點流水帳,卻又像是不可忽略的行政細節,光看就覺得心煩,若是抗爭者應該更容易迷失在長期的對峙中吧。

書中指出一些紀錄片所見抗爭現場背後,更大的日本社會或是冷戰時期美日安保架構下的脈絡。農民或新左翼運動學生、成員對抗的不只是日本政府,而是更大的國際關係,並不是號召土地價值或左翼社會主義思想就能輕易反抗成功的。

作者居然是經濟學家,現在應該很少有這樣的學者了?因為是學者嗎,所以行文雖然傾向同情農民,但也書寫得讓人昏昏欲睡,與原本預期以為會像是「蘭嶼報告」的報導文學的落差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