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會:不逃避、不拖延、不懶惰

Gary Hung
6 min readFeb 23, 2019

--

人類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多半會選擇不正面面對。為什麼?從生理上來講,「思考」是非常耗腦的事情,人們多會選擇輕鬆又不燒體力的事情做。從心理層面來看,每一次的困難,都代表面對失敗的風險,為了不要讓自己心情低落,逃避就成了解藥。不面對困難,雖然這樣解決不了問題,但至少不會讓自己感到挫敗。所以,「不願面對」,好像還可以得到一點什麼好處齁?除了不正視問題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不願面對所造成的影響

面對問題若選擇「逃避」,就會讓事情「拖延」、久了就會變「懶惰」。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落入其中一個,就會牽連其他兩個,然後再繞一圈回來。可怕的是,這個問題又衍伸出更多問題,這時就更難解了,如果又不解決它,它又會再擴大成更大的問題。最後,問題還是在那,你什麼也沒解決。

「預防更勝於治療」,你要做的是,一次就做對,不要讓更多問題浮現。面對問題,先不談怎麼解決,先談我們要抱持什麼樣的心態。那就是:不逃避、不拖延、不懶惰。

學會不逃避

人之所以會逃避問題,大多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解決。但我們可以先確認一件事,「這個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嗎?」我認為問題可以概略分兩種:挑戰、限制。挑戰是:可以被解決的問題,而且能夠帶給自身更大的成長。限制是:不能被解決的問題,不論是誰都改變不了的,只能等待限制本身自己做出改變。

舉例來說:我的家教學生每次數學都考得很不好,在我分析以後發現有兩個問題,一是他聽不懂學校老師教的,二是他不想寫也不想學數學。學生聽不懂,對我來說是個挑戰,我得想辦法講得更簡潔讓他更能理解並學會,而且我也成功做到了。但他本身學習數學的態度就不認真,拿到考卷就算會寫的也隨便猜猜,老師也挺無奈的,這就是一個限制,是旁人改變不了的,只能讓他自己哪天改變自己。一開始我會逃避這個學生,因為我覺得自己老是拉不起來他的成績,後來理解有些問題,是你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的。認清這樣的現狀後,我也不會再逃避了,因為每次都把該面對的“挑戰”解決,就好。這問題背後的“限制”,就假裝不存在就好,改變不了的話逃避是沒用的,乾脆就坦然面對。當然你可能會說,老師的存在不就是為了激發學生態度嗎?但對現在階段的我來說,我沒能力解決,所以這問題對我是個限制。等我哪天教學能力變的更好,“限制”是可以轉成“挑戰”的。

面對問題,先區分是不是可以被解決,解決可以先解決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的,就先擺在一邊,等日後有能力的時候再來面對。認清哪些問題是在你的能力範圍,接著想辦法改善,逃避的次數也會減少。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別一直放心上,先專注在能解決的問題即可。

學會不拖延

常常有很多事情,你明明可以很早之前就準備好,卻拖到最後一刻。因為你沒有安排這件事情「什麼時候要做」及「怎麼做」。就像作業一樣(是不是講到很多大學生的心聲)。

如果是要花較多時間的事情,我會用一本行事曆,在我知道有某件事情要被安排時,先判斷該事情什麼時候要被完成,翻到月曆的部分,寫在那天的前一個禮拜。接著分解這項工作所需階段,再分別填入月曆部分的小格子,做進度分配。再翻到日曆部分,把每一個進度做拆解,看需要什麼資源、如何獲取這些資源等等,這麼做可以降低日後思考時間,執行速度會更快。

如果是不用花很多時間的,我會在知道以後就立刻完成。例如老師派的某項作業,就下課時間馬上寫完。連進度都不用安排,就可以寫進完成事項當中。可以立刻完成的就立刻完成,能減輕後續壓力。

如果有很多雜事,不會花太多時間,但沒辦法立即完成。我會抄在便利貼上,累積到自己覺得可以的量時,找一個空擋時間,一併處理。例如:寄email、寫作業、打電話給某個人、讀某一個網站的文章、回朋友訊息、整理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一併處理也是一種方式

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態度,就是「安排好了,就必須如期準時完成」。如果你今天安排半小時內寫完一封email並寄出,那就得在這半小時內完成,若沒完成,你又排到另一個時間去做,那中間的時間會為了這件事情很難專心。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很重要,今天安排的沒辦法完成,下次就要「安排更多時間做這件事」或者「提升自己的速度」

將一件事情分解成二維度:什麼時候做、怎麼做。把困難變簡單,把難以理解的工作拆成易懂的操作單元,做起來不那麼累,又能如期完成,這樣就可以避免拖延的習慣了。

學會不懶惰

解決懶惰,最重要的是「找到動機」。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業和上課,不外乎是無聊,或不知道幹嘛做這些。大學生唸書不外乎就是為了推研究所和找到更好的工作,但這個動機不一定可以驅動每一個人。每個人懶惰的原因不一樣,推動每個人改善懶惰的動機也不一樣。

如果你對一件事情很有熱忱,那就不會有懶惰的情況出現。但如果搖擺不定,很容易就怠惰了,可以先找出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的動機和理由。可是如果怎麼樣也找不到,先別怪自己懶惰,可能這件事情你就是沒天賦,你就是做不來,或者是你根本不喜歡,那就要趕快認賠殺出。花時間在一個你根本不可能會獲得成就的事情上,然後還說自己只是因為懶惰,連藉口都找錯是很荒謬的事情。懶惰不是藉口,只是為了掩飾你沒有心去認識自己到底擅長什麼喜歡什麼。

我認為大部分的懶惰並不是原因,而是一種結果。因為做了一件獲得不了成就感的事情,才會導致你懶惰。當懶惰的心態不斷累積,才會變成原因,才會導致你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

找到屬於你自己的動機,給自己一個脫離懶惰的理由。這理由和動機的強度,必須大過你躺回床上繼續耍廢的拉力。如果怎麼找也找不到,就趕快放下這事,找下一個能激發你熱忱的事情。

就算你做到我上述所說的,相信我,你還是會逃避、會拖延、會懶惰。我們總期待自己“每次”都保有良好的態度,但事實是,很難面對每一次問題,都用如此積極正面的態度和做法。唯一能做的事情,學會這些方法和精神,“降低”與“改善”,自己「逃避」、「拖延」、「懶惰」的情況。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人偶爾還是會想耍廢啦,只是不會那麼常耍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