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論戰? 淺談#MeToo 的反彈

Gender Observation
2 min readMay 21, 2018

--

#MeToo運動並不是有如台灣媒體所報導一般在西方非常的順遂,在今年初在歐美則是有關於MeToo的論戰,底下就介紹了些正反兩方主要的論述。

在許多反彈的聲浪中也有不乏許多自稱女性主義學者的批判在裏頭,例如Daphne Merkin and Bari Weiss 以及Katie Roiphe 分別在紐約時報哈潑時尚撰文,批評許多的metoo指控都太小太無趣,Merkin還嘲諷這些跳出來指控的女性是脆弱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家庭主婦,Roiphe也嘲諷這些只要用#metoo的人都可以自稱女性主義者,是twitter feminism。

他們的共同的中心論點在於女性應該在當下就可以自行解決這些性騷擾,而不是之後才來網路上po文討拍,這個運動就像回到第二波女性主義一樣,沒有相信女性有那個能力在當下可以說不的權力,遇到性騷擾最好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去面對處理他,而非只是憤怒,女性有那個權力去選擇要不要接受這種性。

而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受害者有可以選擇的權利嗎?

“你為什麼不就離開?” 反對MeToo運動的人常常會這麼問,其實在父權社會成長底下的狀況,家父長制以及資本主義的制度底下,都教導如何不要反抗,更何況許多時候的性騷擾都伴隨著權力在裏頭,許多評論也指出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負擔的起緊急且臨時的計程車費用、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時失去一份工作,被限制的當下根本無法做出選擇。

MeToo的運動其實是賦權給女性形成一個集團,把這些遭到騷擾的女性集合在一起,提升這些受害者的權力來進而對抗這些性騷擾等侵害。Metoo 運動所涉及的人相當的廣泛,許多的故事都超越了種族、宗教、貧富等等,這些不同性讓大眾了解到各種不同厭女的形式,以及透過這些故事了解並非所有女性都有能力可以去調適或是掌握當下這些情況

Metoo 運動除了讓女性更為團結對抗這些性騷擾之外,另一個更大個功能是在於讓更多人了解到厭女的不同型態和行為,並且透過社群媒體的功能將這些資訊傳播給更多人了解,這也讓MeToo能夠對於鬆動父權結構對於厭女的建構。

--

--

Gender Observation

A discussion page with gender representation issues in popular culture and all kinds of media. 聊聊並觀察媒體以及網路間各種對於性別不友善以及霸權嶄露,解構媒體對於性別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