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女性參與,打破產業玻璃天花板

Gender Observation
3 min readMay 25, 2018

--

上週凱特布蘭琪在坎城影展帶領了82位女星一同走紅毯,來抗議坎城影展以及電影工業對於女性的排擠,象徵著在過去71年來坎城影展的歷史中,只有82位女性導演曾參與這個影展,而男性則是懸殊的1645位。

衛報引述了Kinomatics Project的數據,女性導演在電影產業裏的參與數量只有大約3%,誇張的是在我們所熟知的好萊屋,擁有強大電影工業的美國,只有2.75%的女性導演。瑞典電影協會主席更呼籲應該要重新檢視整個電影產業的權力結構,並且引入更多女性的聲音。

各國女性導演比例,資料來源: 衛報

電影產業在去年的me too運動爆發之後,開始越來越多人跳出來指責各種電影產業的男女不平等,其中也包含前陣子Benedict Cumberbatch所指責的男女不同酬的問題。

提升女性參與率除了可以加入女性的視角,提供電影更多不同的觀點之外,更可以遏止玻璃天花板的情節。由於整個產業的結構以及父權社會的壓迫,許多女性在職場上即使有才能,也不見得有機會可以爬到與男性相同的位置。

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以及女性玻璃天花板的問題,都是相當父權的展現,男性為了要維護自己本身男性中心集團,刻意的排擠女性,讓女性無法升遷或者無法讓女性有出頭的機會,這也間接地導致了男女不同酬的問題,然而即便女性和男性有相同的位階和能力,薪水也很高一部分不相同,刻意他者化女性。

同工不同酬當中,會認為男性值得更高薪水的一個論點在於男性需要養家,若是揚棄養家的概念會對於何謂「真正的男人」感到懷疑,女人只是個幫手,家庭內的幫手,專門在「服務」男人,他者化女女性的主動權,會有男人要養家的概念的人著實非常被父權社會所壓迫著。

光是看上述的數據就可以發現女性在電影產業的處境是相當被男性所把持,其實可以看不只是電影產業,許多的產業所把持的人清一色幾乎都是男性,Fashionista 前陣子的報導也指出,時尚產業雖然主要消費族群是女性,執行端也是女性為主,但是各個牌子的高級主管清一色都是男性,女性的比例低於20%。

為什麼要提升女性的參與率? 因為現在的社會都是被男性所定義。由男性來教導大眾什麼是電影、男性來定義女性什麼是時尚。重新檢視整個產業的權力結構,打破玻璃天花板,提供女性更友善的權力環境,打破由男性來定義的世界。

--

--

Gender Observation

A discussion page with gender representation issues in popular culture and all kinds of media. 聊聊並觀察媒體以及網路間各種對於性別不友善以及霸權嶄露,解構媒體對於性別的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