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Reaper剪輯的作法和小心得 ▏Podcast存亡日誌

Shao-Hua Chen
Jul 8, 2021

--

用Reaper第二次從錄製到匯出完整產出一集,開始有了一點小小的使用心得,同時剛好也傳出了關於Audacity新版本有安全疑慮的消息(在臉書社團Podcast Club上看到的),稍微瞥過消息本身和後續的官方回應、相關討論,不過很快發現這個領域的專有名詞我完全看不懂,所以就沒有繼續看下去,只是知道有這件事。

在產出這一集的過程中,我發現…

我適應了操作邏輯

使用至此,Audacity的操作邏輯已經被我完全拋到腦後了;我可以左右手並用,協調流暢地用Reaper修剪音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是因為慢慢知道的越來越多了,心中也會冒出一些稍微進階一點點的疑問。

Reaper是否有可能做到某個我想要達成的動作,或是我知道它可以達成,但是到底要如何操作或設定;還有關於聲音處理這個領域的知識,某個特定的詞彙到底是什麼意思、對音質有什麼樣的影響等等;所以在製作這一集的期間,所看的Reaper教學影片,更偏向去搜尋一些很特定的關鍵字,來研究關於這些關係到音質的功能。

逐漸掌握處理音軌的方法

我真的不是一個耳朵厲害敏銳的人類,常常看教學影片中示範修飾音質的操作,但是操作前和操作後,我其實聽不太出來音質有什麼差別;聽不出差別,就更遑論要自己去使用那個功能,修飾我錄出來的音軌了。

通常我只有在自己聽別人節目的時候,我才有機會感受到其中差異。聽完一集A節目,接著馬上又聽B節目,如果兩個節目的音質有很明顯的落差,我就會發現。

從這個過程中慢慢訓練我遲鈍的耳力,去聽出音質的差別,然後再從我聽出來的領悟,回過頭來學習使用Reaper的功能改善音質的方法。

1- 降噪ReaFir(FX)後,搭配 Dynamic Split Items(Action)

這一集解決了降噪後仍然有些微金屬聲的問題。解決的方法非常土法煉鋼、直截了當,就是錄音的時候先把冷氣關掉

雖然就算關冷氣錄音,依然會有一些背景噪音,以這一集來說,是忽大忽小的蟬鳴聲,不過蟬鳴聲能夠順利被去除到不太容易發現的程度,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後來在下面這個影片學到,降噪之後,如果說話和說話之間的空白間隙,仍然會有一些沒有被降噪去除的不固定雜音,可以用Dynamic Split Items這個Action來批次處理。

雖然我不太確定對於處理間隙中的雜音,它是不是一個理想的方法,不過結果是滿意的。

在執行這個動作之前,要把Ripple Editing選成disabled,不然空白間隙會直接被刪掉,這樣可能就變成句子跟句子之間完全沒有頓點、換氣,感覺不太自然;另外,在執行Dynamic Split Items之後,似乎也有必要重新聽一次整個音軌,處理被這個動作切分出來的一些片段,可能是刪除,或是微調,不太可能因此就不用再手動整理音軌。

左上角Toolbar裡的Ripple Editing功能,有disable、per track、all tracks三個狀態可以選

2-音樂讓出高頻空間,給人聲當主角:Resonant Lowpass Filter(FX)

如果一個段落同時有說話和背景音樂,我會去把音樂的音量拉低,讓兩者的音量調配到理想的狀態,這是我直覺不要讓兩種聲音打架的方法。

不過看了這個教學影片才頓悟,原來除了音量之外,也可以在聲音的頻率上面做調整,效果會更好。因為以Podcast來說,人聲是主角,音樂是背景,所以當兩者重疊的時候,可以適度過濾掉音樂的高頻部份,把這個高頻的空間獨獨讓給人聲,但又不會失去搭配音樂來營造某種調性的效果。

3- 好用的音量調整:Volumn(Pre-FX)(Envelope)

上面這個畫面是我這一集完成時,開場音樂和開場語搭配的狀況,除了照著上面影片的作法,把Resonant Lowpass Filter放進Envelope的位置來跟隨音軌調整過濾高頻的程度之外,也可以跟隨音軌機動調整音量。

我用這個音量機動控制的功能來處理換氣呼吸的聲音,我覺得完全沒有換氣聲可能會不太自然,所以還是保留了,但又不希望它太大聲,所以就在最後一次從頭到尾整理音軌的時候,把聽起來太大聲的呼吸聲調小。

句子開頭和尾巴的口水聲,則是用上面說到的Dynamic Split Items這個功能,它會自動把口水聲切分獨立成一個片段,所以在重新聽過的時候,把這些碎小的片段刪除就行了。

4- EQ依然無比神秘

我看了一些講解EQ是什麼、EQ該怎麼調整的影片,一開始可能因為比較偏向看基礎教學影片,所以大多得到的資訊都是「每個人的聲音不一樣、調整的方法也不一樣」這樣概論式的說明。

後來用EQ這個特定關鍵字搜尋,有看到每段頻率該怎麼調整這種明確又詳細的建議;不過老實說,我雖然調出了一個效果若有似無的波浪形狀,但是因為關於EQ調整的建議,各個教學影片之間的說法差異頗大,不太有一致的觀點,所以我仍然一頭霧水,不得其法。

EQ大概也是那種,總歸一句「憑感覺」的很玄的東西吧;且讓我再參透、參透,慢慢開悟。

下面這個影片無關Reaper,是各個頻段的解說,可能可以幫助理解該怎麼把自己的聲音調整到好聽舒服的狀態。

其他我想知道、還沒研究的疑問:

volume(音量)和Loudness(響度?)是類似但不一樣的東西

之前一直好奇剪輯完之後要上傳的那個完稿音軌,到底要多大聲才對,因為不知道,所以就決定盡量大聲一點;後來在一個教學影片中發現,關於是否能聽得清楚,不只是音量的調整,還有Loudness、LUFS這個東西;再搜尋了一下,更發現每個影音串流平台有它自己的一個對LUFS和Peak標準值。於是不知道還好,知道竟然還有Loudness(響度?)這個東西之後,就更困惑了。

避免刺耳的S聲(De-essing)

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怎麼讓ㄙ音不那麼刺耳,不過之前好像有看過某些教學影片有提到,只是它似乎是比較複雜的動作和設定,當時還處於慢慢熟悉基本操作的幼幼班階段,所以完全看不懂。

雖然可以人工避免,盡量不要把「ㄙ開頭」的字發得太明顯,但還是想知道能怎麼處理,讓整個人聲的部份聽起來更柔和。

雖然逐漸摸熟了剪輯需要的主要功能,但如果真的要說我完全知道怎麼用Reaper,顯然還差得遠了,我目前知道怎麼操作的東西感覺都還非常表層,甚至還有許多功能的名稱讓我無法理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做什麼用的。

我的Podcast節目是Dive into Life潛水人生,聊的是潛水,真正去海裡的那種潛水;但是不會潛水也可以聽看看。

這次剪出來的新一集,聊的是被我弄壞、弄丟的裝備們,以及去量身訂製防寒衣的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