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在留學路上 Ep.05 起跑

2021 Fall EE/ECE/EECS PhD 美國電機博班申請

謝謝您點開文章。全文共12集,於2021/07/19–2021/07/30每日連載,敬請期待!
一片不看好中,不知哪來的自信,決定挑戰博班!心中那把尺盤算著優劣勢,絕不坐以待斃!
清華大學體育館旁的斜坡跑訓練 (2020)
目錄01. 暖身
02. 拉傷
03. 參賽
04. 執著
05. 起跑
06. 咬牙
07. 冬訓
08. 補給
09. 狂奔
10. 決賽
11. 衝線
12. 啟程

其實有出國這個想法時,心裡就盤算著,讀博(PhD)吧!大二時,因緣際會和系上一位教授長談,聊完後開始對出國這條路比較了解,在筆記本 📔寫下大學畢業後去美國讀PhD,寫完就放著了,誰知道火候到哪,未來又會怎麼變?這個想法比較像自我實現,完全沒人要我這麼做,但就想體驗高等教育精華、觀摩高手做研究、看看自己差多遠。同時我也清楚知道,留學所費不貲 💰,雖然家人力挺我的選擇、也要我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但還是想用自己的能力逐夢,而博班將有較高機會獲得獎學金。

電機的重鎮在美國,所以留美成了首選。算是夢想吧…一直埋藏在心裡,身邊同領域的人很少大學畢業直接出國唸博,說出來只怕鬧笑話,笑我愛做夢,拿什麼出來跟別人較量?自己也很懷疑 😕,這到底是夢想,還是空想?在升大四的暑假之前,我大概只稍微跟系上一位常常聊聊天的教授提過我的瘋狂想法,教授告訴我,這條路很難、錄取率很低,不如先出國唸碩班再看看吧。那次聊完後,這夢想被埋進內心更深處,但我還沒打退堂鼓…

暑假那段準備GRE的日子,另一條線正悄悄前進,我同時準備著申請的school list(學校清單)和請教前輩的建議。都到這個節骨眼,沒有什麼好不敢的了,再不說自己的規畫,周圍的人想幫也幫不上忙…我找了好幾位系上的教授們談談,有些是快樂輕鬆的聊天、似乎勾起前輩們學生時期的回憶、話匣子打開停不下來 😃;有些則是充滿理性,仔細分析這任務的困難和挑戰給我聽 😟。大概一兩位前輩持樂觀態度,覺得整個系彌漫著不看好的氛圍,真要說就幾乎一面倒、不斷替我打預防針,可能怕我期待愈高、摔愈慘,我也逐漸陷入同個思維,認定眼前是個「近乎不可能的任務」,而我即將受旗 🚩、成為敢死隊。

稱之為「近乎不可能的任務」,其實與我申請時能端出什麼菜有關。我多次沙盤推演自己的優劣勢。最大的劣勢就是,沒有期刊發表。鄉野傳說常言,期刊發表是申請博班的關鍵 🔑,不一定是「必備」;但「沒有」,會先吃上大虧。以當時的實驗進度,我知道不用太期待,到申請時都不會有的。一直有前輩建議,要我請求專題老闆協助,看有沒有機會幫學長姐做點什麼,搭上發表的順風車、跟著在作者欄掛個名,免得申請時什麼都沒有。我笑笑聽聽,但沒有行動,也沒有為了發表再找別的實驗室。因為我知道強要來的東西不是我的,不想為了瘋狂追求而改變本來的生活。看來只能跟這個「最大劣勢」共處了,同時也埋下最不安的因子 😓。

再看看優勢,想來想去可能就一張紙,沒了。完全沒有炫耀的意思,一針針的預防針,搓得我猛然發現,似乎自己大學空洞的什麼都沒有。專題教授時不時跟我說,這張紙夠看就好,大把心力拿去做研究多好?這張紙,寫著大學的拚搏 ,從升大一的暑假開始,每一行都是數個日子的心血,拚了老半天,很可能在某個機緣下沒掌握好,紙上的字母符號就變了樣。這張紙帶我在專業的路上打底、漸漸建立信心。有人笑我上大學了,這麼執著又為何?就是一種使命感吧,身為學生最基本的本分,盡可能做到最好。這張紙 📄,成績單。

還有一點,「田徑」 🏃。我認為這是我最特別、也最珍貴的素材,但該放在哪裡好呢?從大二上學期開始,田徑承載著無數回憶。和課業相比,田徑有著最高的priority。總覺得田徑是最誠實的,練多少得多少,這個「得」或許不是最終賽場上的成績,但一點點的進步都帶給我莫大的滿足,哪天破壞了練習的規律,很可能前功盡棄。想到課表會害怕,害怕再次陷入那個又痠又喘、天使和惡魔交戰的痛苦。但克服挑戰的成就感,驅使著我走向隊室、換上鞋子、再次接下戰帖。很慶幸有一群隊友教練陪著我一起突破極限、體驗蛻變,很青春、很熱血 🔥!外人看來,或許會覺得,放在申請資料時,充其量只是一項與研究八杆子打不著的課外活動…不行!「田徑」絕對不能僅是申請資料中、CV(Curriculum Vitae、個人簡歷、履歷)上、最不重要那欄中的一行字…

與此同時,GRE唸累唸煩時,上各個學校找有興趣的實驗室成了我的休閒。當時在Berkeley一個lab(實驗室)網頁上的alumni list(畢業學生)找到一位學長,上面留有email,問了Google大神發現是台灣人,也找到一些學長的background。於是我寫了一封email ✉️,附上CV、簡單介紹自己,希望跟學長聊聊,進一步了解實驗室的情況。

這是我第一次寄信給完全陌生、沒有透過介紹或牽線的前輩。不確定會不會得到回應,心想反正你我不認識,頂多被認為是怪人、是垃圾信、一去不復返…信寄出後,日子繼續正常運轉。沒想到,隔天下午1點多練完田徑、吃著午餐,回信跳出來了,學長很樂意協助!我條列了幾個想問的問題,再次回信。

當週末,我和一位從來沒見過面、沒講過話的前輩視訊!對彼此來說,都是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學長是台大電機系畢業,大學畢業後直接到Berkeley唸PhD。從Berkeley畢業一年多,目前在research lab工作,同時準備申請美國教職。抓到機會,我又成為那個想到什麼問什麼的好奇寶寶 👶,不過這次有事先準備問題,而學長也很熱心的一一跟我分享他的過來人經驗!學長說我是第一個直接寄信給他請教留學相關問題的陌生學弟妹,過去曾經和其他台大的學弟妹聊過,但陌生來信可是頭一遭。這一步得到不少資訊,我也更認同PTT(批踢踢實業坊,台灣的電子佈告欄)留學版上說的,留學這條路上,處處可見台灣人的溫情

不要等待別人給機會,要成為一個為自己創造機會的人!

從高中到大學,課堂上的我閒不住、喜歡互動。當老師丟出問題、班上陷入思考時,我脫口而出的答案劃破寂靜。有時正確無誤;有時卻搞得全班啼笑皆非 😆,我還是天真的笑笑不怎麼在意。趕課枯燥的教室或許因此多了點活力,此後老師常常指定我口頭、或在黑板上回答問題 ,因而多了不少臨機應變、腦力激盪的訓練,對課程內容印象也更深刻。感受到老師特別關照,某次我在小考的訂正背後留言、感謝老師給我這麼多機會 😇,而老師留下了這段話。此後每當我懷疑自己這麼做會不會太奇怪、太特別時,總是自我催眠,「妳正在創造機會」!這次也不例外。

之後即便我知道任務艱鉅,還是逐步向前輩學長姐們釋放我打算出國攻讀博班的訊息,同時請教建議和經驗,對任務內容愈加明確,準備方向也更加清晰。

作者的話
這輯不小心>5分鐘,還請見諒🙏
下集預告
自己寫的文件可以拖到最後一秒、勞煩前輩們協助的推薦信,務求準時優雅!

謝謝您讀到這裡,下集明天(2021/07/24)見刊。

文章比較像心情寫真,如果有什麼建議、好奇想問的、或觀後感,歡迎在FB、IG、LINE私訊或留言與我分享,或寄信到 gigisport123@gmail.com,感謝~明天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