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時機、法律與遇人不淑 — M17在美國IPO確認失敗後的感想

果殼
果殼Shell Media.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un 14, 2018

我始終關注黃立成大哥的種種新創動向,也很高興M17有機會成為一隻貨真價實的獨角獸,對於美國IPO一事樂觀其成,但之後發生的狀況完全超出我想像範圍,只能說是長見識,因此也在前幾天寫了這篇,比較幣圈與資本市場的不同:

寫完後,後面M17與黃立成大哥也是不負眾望再度超展開。我覺得有必要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好好整理,並把個人想法寫下來,也為這件事做一個總結,以下很多是個人想法:

M17在美國IPO失敗的一種可能:誤判情勢導致資金沒到位

市面上有各種說法,有一說是交易所當機,我認為太扯,募資金額(預估6000萬美金)這麼低,世界第二大的紐約交易所還搞不定,那還叫NYSE(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嗎?

有傳言說M17揭露的財務業務文件有問題導致延後上市,我覺得就算數字有問題,也不會是大問題,否則M17何苦拿著有問題的財報,跑到上市門檻較高、審核更嚴格的NYSE給大家電?我認為可能性亦不高。

我認為是最有可能的:是誤判形勢導致資金沒到位,最後開不了盤。

根據《商業周刊》發佈的獨家內幕消息:這起M17撤回上市案的風暴,帳戶資金沒到位的確是延遲交易主因,但背後的故事並非失誤,而是「當大哥遇到菜鳥」,當麻吉大哥這位網路快時代創業家,遇上真槍實彈的資本市場,所交織出的罕見烏龍事件。

為什麼我認爲這篇內幕消息可靠性頗高,從麻吉大哥昨日(6/13)臉書發文所Fu*k的對象可看出端倪:

注意,黃立成罵的對象,不是交易所,也不是投資人,是他的合作夥伴:承銷商:台灣花旗環球證券與德銀證券。

M17事件始末流程拼湊

看完各種公開新聞消息,以及八卦後,在我跟會計朋友聊過後,我們嘗試拼湊整個事件,流程大概是這樣:

  1. 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必須募資到一定金額,否則停止交易。為了達到額定的資本額,承銷商會找一些買家集結資金。
  2. 路演法說後,美國投資人大家興趣缺缺,當時金融圈傳出只募了不到兩千萬美元。此時,黃立成與承銷團隊可因股價過低選擇喊停,但是不論是黃立成仍過度自信,還是投行錯估形勢,最後該團隊仍決定要敲鐘,把遊戲玩下去。
  3. 因為只靠美國法人、投資機構連6000萬美金都湊不到,因此還需要向美國以外地區募款,甚至需要兩岸四地的買家,包括台灣。
  4. 此情況下急需海外資金,從資金到位至如期於紐約證交所下單,尚需經從外國匯入、開戶等程序。但因洗錢防制法的緣故,資金匯至美國時間一再延宕;至於買家資格的審核也因洗錢防制及NYSE的審核機制,難上加難。
  5. 在上市當天造成尷尬的真正原因是買氣不佳,再加上海外資金因洗錢防制法令關係匯不到美國,以致出現「敲了鐘卻三個交易日無買賣」的烏龍,最終IPO破局。

承銷商有其他選項嗎?

台灣花旗環球證券與德銀證券是承接本案的承銷商。老實說,看M17的財報與商業模式我們可以找到一萬個缺點、問題,我們知道沒有任何IPO公司是無懈可擊的,M17絕對不是最爛的那個,但也不是最性感的那個。

現在的狀況對於承銷商以及M17而言,絕對是「雙輸」一場,若我們事後諸葛一下,對於承銷商而言,或許還有其他可採的方式可考慮:

不接:拒絕是一種藝術。

縱使要接,也可以不用在美國上市,選別處,例如香港上市。

包銷?為了自己投行的名聲,為了讓上市繼續走下去,加上其實募資金額真的不大,何不採包銷模式。

(註:個人不知實際銷售模式與狀況為何,如有錯誤請告知修正)

此外,當初是否高估了M17的市場價值、對於美國當地及跨國相關金融法令遵循是否輕忽了,導致資金無法及時到位?都是事後可以重新自我檢視的,也給未來其他企業一個借鏡。

未來M17告投行?

我並不知M17與承銷商的協議內容,但根據報導,我擔心後續是否會發生額外的求償法律途徑。

根據M17財報,這次籌備上市,包括會計師公費、承銷、給紐約證交所與SEC的申請費等等,合計高達三百五十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元)。這次上市募資的目的是用於趁勝追擊日本市場,擴大市佔優勢。然而M17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包括支付上市IPO費用,砸錢做行銷,以致帳上現金只剩下三千一百多萬美元,是否會因為本次IPO失敗導致暫緩日本市場擴張的腳步?

再者,三百五十五萬美元的申請費、日本潛在市場開發延後,可否以承銷商之過失導致M17發生積極與消極損害,進而像承銷商請求賠償呢?我們看到黃立成直接在個人頁面臉書開嗆,呈現出撕破臉的狀況,因此我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結語

最後更峰迴路轉的事情發生了,M17最新公開聲明表示,M17已獲得新一輪的私人投資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1億元),並將「暫緩」於紐約證交所的IPO。

看到這,我真的看不懂了,只能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如果承銷商找私募的能力如此高深、或是本來就有潛在有興趣的投資人,那何苦跑到資本市場上遭受各路人馬的指責、「糟蹋」呢?

整件事情給我的感想是,有人小時候就能看到魚兒逆流而上,有人兒時的夢想就是在美國IPO,但無論如何這次主事者對於M17的公司價值或潛力過度自信,在不對的時機點強求上市,並忽略的法令遵循的潛在風險,然後這些問題投行無法協助解決或排除,最後在市場普遍買氣不佳的情況下全盤皆輸,獨角獸本次大戰的結局如此,令人唏噓。

不過,我個人相信,麻吉大哥會再度回歸的,我們期待他接下來的強力反彈。

1.拍手,不只是支持,也是另一種意見表達,所以2.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1–9個拍手。3.如果你願意轉發這篇文章,或推薦給妳的朋友,請給我10個拍手(然後輕鬆轉發出去)。4.如果你很喜歡我的文章請給這篇文章11個以上拍手,越喜歡拍越多,我之後就為你而寫。當然不論有沒有拍手,請回覆我:對這篇文章想法如何、之後想看到什麼,我很固執,但我樂於溝通!

--

--

果殼
果殼Shell Media.

Blockchain哲學家| 寫出觀點,看到對話,找到果殼。| 法律諮詢、合作請至果殼臉書:https://goo.gl/TmwbtT | Web: https://mrshellmed.weeb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