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如何找到夢想的工作Part 1: Explore yourself

Leo Hsu
7 min readFeb 20, 2022

--

Small things, listen to your brain. Big things, follow your heart.

開始工作後與不少朋友分享自己找工作的過程,自己又是如何找到外商的工作並確立職涯方向。找工作的過程中花了不少精力在探索自己,除了感謝這一路來家人、朋友、師長、前輩的幫助,也與內在的自己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對話。期許可以把這個過程分享給正在努力的各位,一起設計屬於自己的未來。

這個系列會分成三個層面:

Part 1. Explore yourself

Part 2. How to realize your dream

Part 3. Your weapons

本篇文章會先著重於探索自己。

1. Reflection: 從過去的經歷分析自己

畢業後的職涯方向包羅萬象,但如何做自己「喜愛」或「適合」的事情,在跳入職場前蠻推薦可以先與過去的自己對話,分析自己優缺點。以下從三個方向去探討,可以用紙筆(當然電子的方式也可)把分析的點記錄下來:

  • 實習或是工作經驗

筆者覺得實習和工作經驗是最直接的管道去體會這項工作自己是否喜愛或適合。可以從實習跟工作中觀察職場前輩所負責的項目是不是自己未來想深耕的方向(蠻建議直接與前輩聊聊,虛心求教大部分的反饋都不錯); 抑或是從自己經手的case去分析這個過程什麼是自己有興趣的、什麼是自己不喜歡的。

  • 修習的課程

雖然理論的課程和職場所用到的技能會有差距,但這些課程也是實務技能的基礎。舉例來說,可以從實務專題去全面性的了解完成一個專案可能發生的問題,並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討厭什麼。回想上過的必選修或通識課中哪方面的課程自己印想深刻,想再深度著墨。

  • 社團經驗

社團活動是一個很好的管道去培養自己的軟實力,像是擔任社團或是系隊的leader可以學習團隊合作、組織架構、以及領導等等能力,並去反思自己是否享受這個過程。如果喜歡擔任leader,是喜歡哪個部分? 如果覺得自己無法勝任,是因為哪個環節自己無法適應? 其他的社團/系隊幹部亦然,可以仔細咀嚼每個活動背後的意義。

2. Imagination: 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

除了從過去的經歷去分析自己,也可以嘗試想像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白話一點就是找一個role model。這個role model可以是生活周遭敬佩的人,也可以是自己在某個產業嚮往的模範。重點是從這些人身上分析出自己需要的能力,同時觀察如果要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有什麼技必需具備。以自己在職場的經驗為例,筆者現在從事的產業為離岸風電的專案管理,專案的Project Director同時具備產業的solid knowledge、一定程度的business mindset、同時理解台灣的政治環境。這些能力不僅讓他可以領導專案往technically and commercially viable的方向前進,重點是在台灣落地化。

3. Filter: 建立自己的清單

歸納Reflection跟Imagination所分析自己喜歡、不喜歡、擅長、不擅長、需要具備的能力等等,並從以上項目列一個自己的「在乎清單」,並把清單裡的項目去分配比重,畢竟決定工作的因素不會只有一項。以自己為例 (大概列舉一下):

  • 喜歡: Engineering analysis,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Open-minded working environment
  • 不喜歡: Office hierarchy
  • 擅長: Analytical thinking, English communication, Teamwork
  • 不擅長: Programming
  • 需要具備的能力: Solid knowledge in renewable energy, Entrepreneurship to run a business, Social skills to maintain positive relationship
  • 在乎清單:
  1. 可以發揮我的長才,做我喜歡的事 (30%)
  2. 我可以對公司有貢獻,累積經驗和成就感 (25%)
  3. 公司可以培養我不擅長的能力,以及需要具備的能力 (15%)
  4. 我認同公司文化並和同事相處得宜 (20%)
  5. 薪水自己可以接受 (10%)

4. Dream Job: 理想的工作

有了自己的「在乎清單」後,就可以把自己在乎的點跟市場上的工作去比較。這時以筆者的角度有兩個大方向可以選擇:

  • 在公司付出價值:

簡單來說就是看自己在乎清單的期望值跟公司開出的職缺是否相符。例如可以根據在乎清單filter出了二十個想要的position,在經過書審面試過程後假設剩下拿到四個offer,這時又可以再根據在乎清單去決定自己最想拿哪個offer。

  • 自己創造機會提供價值:

前者比較偏向傳統的上班族,如果在乎清單中很希望有自由的上班時間或是自己創造機會,現在有很多「斜槓」的副業,甚至自己創業當老闆也是一個方向。

至於如何找工作職場需要具備的能力就在Part 2跟Part 3再做論述。

5. Mentally Strong: 習慣失敗

最後談談心態面的建立,這兩年因為疫情影響,深刻體會工作不好找,好工作的機會更是一位難求。但也感謝疫情讓我更進一步探索自己的潛能並在失敗中汲取求職經驗,其中有兩點想特別highlight(親身經歷)

  • 對失敗免疫:

接受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總覺得在台灣的成長環境中,害怕失敗的氛圍常常瀰漫在生活中 (希望沒有太偏頗哈哈)。學生時期害怕考試考不好,害怕問到不該問的問題,工作後怕自己performance不好被罵,怕做出來的東西不是老闆要的… 必須說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分享一句自己很喜歡的話:

I win or I learn, but I never lose.

重點是從失敗中學習,記錄自己犯錯什麼,分類這些錯誤,抓住可以進步的機會,並從中修正自己的缺點。犯錯可以流淚,記得站起來往前走就好。

  • 斷捨離:

找工作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原本想要的工作被篩選掉,甚至是在面試過程中被刷掉,內心多少都會很care那些失去的機會(以心理學來說比起已經擁有的,人們通常更容易在乎那些失去的東西)。但記得提醒自己過去的就過去了,小小分享一個讓自己斷捨離的小方法: 如果有兩個選擇不知道要放棄哪個,那就去比較放棄哪個自己比較容易後悔,事後回頭看時也更能不留遺憾地往前走。

Last but not least

以上過程其實蠻花時間去反思並做紀錄,但畢竟工作佔我們生活一大半的時間,個人覺得好好思考一下是蠻值得的。

另外必須說找工作時有很多現實層面的考量(ex:經濟因素、家庭因素)不見得會讓我們有機會去「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但筆者還是秉持

做最好的準備,也做最壞的打算的心態去面對。不能控制的事情就不去多想,專注在自己能改變的事物。

最後還是馬後炮一下,以上五個步驟都是很理性的分析。當然也可以非常灑脫的去嘗試任何想試的工作,只要不留遺憾就好~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我會很謝謝你幫我拍手、留言給我feedback、或是把文章分享出去! Share my ideas to inspire others.

--

--

Leo Hsu

A storyteller who is eager to share his experience with the world and step out of his comfort zone to try new things #Sustainability#Engineering#Business#Car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