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海外生活|長輩的情緒勒索與價值觀不同

--

Source: https://global-goose.com/

看了這幾篇文章,心有戚戚焉,眼匡泛紅。

面對情緒勒索,給親人的一封四千字長信:不要期待父母會改變,請多幫著自己
對於家人的情緒勒索,我們究竟該怎麼擺脫?
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原來是因為不懂怎麼愛
致「沒能活出長輩期待樣子」的我們:同理他們的「難溝通」,然後勇於承擔自己的選擇

這是住在加拿大的第377天,剛滿一年,也剛收到了明年初申請學院的學生簽證通知書。心裡滿是雀躍的,原先必須等待長達三個月半的審核流程,竟然提早到了一個月內就收到核准通知。 但這份喜悅卻無法跟家人分享。

出了國之後才發現,原來台灣的孝順觀念這麼的重,比起其他國家,台灣長輩比起子女可以留學這件事,要更希望子女待身邊,過著穩定的薪水被僱用。

遠看像美國、加拿大、紐西蘭這些海外國家的父母,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開始上大學之後,更希望子女可以往其他城市或是國家深就,當背後的支持者。再近看看像是香港跟大陸,多半希望子女到海外去深就,甚至工作、移民,即使是獨生子女。

舉例來說,加拿大籍室友,目前在讀五年的工程師並實習工作中,聊天時,他父母覺得學校跟未來是你自己該去做選擇的,已經到了費用能夠自己負擔的時候了,該自己去負責,住其他城市也是必然的,他們會當後盾支持,而不是主導意見者。在談起父母親子關係的時候,他們已經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為什麼要被拒絕海發展這件事。

Emotional Blackmail

近期書籍封面上會出現的字彙「情緒勒索」,原來也深深地在自己生活裡上演。

像是決定出國之前,母親就會用「情緒勒索」方式說:「難道你要把我丟下嗎?」過了一年決定繼續留下來時,就會用「情緒勒索」說:「我想要買房子,妳什麼時候能回來?」或者是,平常聯繫的時候,言語也只剩下:「最近檢查生病了,但爬樓梯好累,想買個房子」

每每當你想聯繫母親時,回應的都是這些暗示希望你回來的話,這就讓我心裡愧疚感更深,也更想逃離這樣的寄望。說難聽一點,就像是在演一場戲一樣。也完全無法與她理性的溝通表達。

即使當初表態過,這個決定也許需要花幾年時間,不可能短期這麼晚就回去。但父母就像是「鬼打牆」一樣,只聽得進去自己想聽的話,就像是聽不懂你說的話一樣,感覺完全沒那回事,繼續反覆地重複自己的寄望。

Grandmother

我想,這件事應該得回朔到外婆身上。

在家族裡,外婆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子女每個都隨時待他身邊,經常噓寒問暖的關心,開銷生活也是兒子在照顧。但年老生了病之後,開始任性無理取鬧,搞得跟兒子老婆關係直線下降。不光是吃藥任性、亂發脾氣、光是無法正常外出跟飲食,也老是破口大罵。甚至還說子女們不孝順。

當然,很清楚明白家人的重要性與陪伴。

但小時候陪伴長期生病的父親之後,你必須犧牲你自己的期望跟生活去交換,憂鬱症就像深了根一樣,不斷地加深發芽,最後演變成了「生活毫無意義」一樣,像是個賺錢工具,但這些錢卻從來沒擁有過一樣,立刻就從手邊消失了。

Conclusion

開始想著如果選擇了回去,放棄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五六十歲後,我會怎麼想?

我想,我會憂鬱看著窗外,拿本書,在椅子上回想著過去的一切,邊嘆氣邊思考,為什麼這麼無趣的人生,工作賺錢買房子的輪迴,再看著自己再也無法實現往外跑的疲憊身軀,是不是也會跟年輕人說著,當初自己的夢想,為何抱著遺憾,現在也只能在椅子上夢想,這些話呢?

不論如何,相信選擇了選擇了「家人反對」的這個選項是艱難又痛苦的煎熬,感受到深切的孤單感,是必經的過程,感覺到沒有人在背後支持著你,你只能固然的往前走,繼續下去你所做的選擇與後果。

不敢說,這是對的決定。

但,無論如何,都希望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是過著毫無遺憾地離去,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刻的生活。

Article from: https://graymumi.blogspot.com/2020/06/day-377.html

--

--

Gray and Mumi Travelling 格雷姆米

來自香港與台灣的異國戀,藉由紐西蘭打工度假認識相戀,熱愛將旅行透過文字記錄海外生活,實現彼此環遊世界的夢想。https://graymum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