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是我第二年考建築師,當時剩下法規、大小設計共三科未及格,這幾年以來所有科目包括設計部分準備上都靠自己摸索,所以沒有任何同儕作品參考形成進步的動力,甚至一張大圖都沒練習過就上戰場了,一直深信不疑大學五年的設計底子應該組以應付兩張A1大圖。
諷刺的是,先前沒好好練習過,若考試是唯一一張有完成,當然會產生「有畫完」的錯覺,放榜前都帶著不知道哪來的謎之自信。況且每個人對「有畫完」的定義都不太一樣,並不是上完墨跟顏色就叫畫完。
當初甚至懷疑到申請試卷閱覽,不看還好,一看就覺得自己的圖也太虛⋯⋯這也提醒自己,在考試的的時候一定要在中場用一個拉遠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的圖,會發現很多缺漏。
所以當下就決定再好好準備一年(但三月試卷閱覽後其實也只剩8個月了),重新建立心態,不要好高騖遠。
事前準備
應考用具
之後再寫一篇介紹我為了考試敗了多少工具💸
練習場地
前期 — 連鎖咖啡廳
我是一個適合在咖啡廳工作的人,因為四周陌生人的眼光會鞭策我開始從事生產,一旦進入狀況其實雜音都不太影響到我,尤其在抗噪耳機當道的時代。
10月備戰期之前,週末我都到路易莎練圖,而且都很不要臉的在大桌子展開我的A1圖及繪圖工具。常常看到其他人吃飯離開會用個人物品霸佔位置,我知道台灣治安很好,但我臉皮太薄還是會把東西收一收,但通常下午回來都會被大學生塞爆沒位子QQ。
備戰期 — 共享辦公室
有鑑於此,備戰期跟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租用共享辦公室練圖。
最後選擇JustCo共享辦公室,位於信義區。當時租用一個月6,000月未稅,兩個月的押金12,000。對於剛出社會又北漂族的我是有點貴,但是為了考試,連麥克筆的錢也沒在省了,硬著頭皮就給他租下去。
不得不說這6,000元花得蠻值得的,以下優點:
- 24小時開放(但7點後會關空調)
- 座位形式選擇多樣
- 景觀很好,適合看夜景放鬆
- 茶水免費,有清潔阿姨洗杯子及餐具
- 櫃檯人員態度親切
- 帶訪客進來OK,但建議還是低調一點
考前文昌宮拜拜
考試前幾天去了文昌宮拜拜,求了一個平安符放在工具袋裡面,然後莫名被路上買的冰拿鐵鼓勵到:
如果把每件事當玩樂去期待的話,
不就沒有事難得倒你了嗎?
「放鬆心態,態度嚴謹」是我面對壓力的心法。
考試當天
敷地考試
關於敷地設計我總歸幾點心得:
- 快:4小時真的很趕,完全就是跟時間賽跑,容積建蔽大致確定可以蓋多高之後,量體配置及動線核的關係有個雛形就開始畫正圖了。
- 圖紙後面用來抓排版:之前練習照著老師說的在圖紙背後發展設計,結果正圖都畫不完,後來背後只寫關鍵字發想跟確認比例大小以利排版。
- 申論題:申論題要壓在25分鐘寫完,條列式的寫不但層級清楚閱讀容易,還可以省空間。另外習慣寫完之後用麥克筆把關鍵字標起來。
- 二小時分水嶺:幾次模擬考都畫超時,考試當天真的是卯起來。先前試過很多種時間分配方法,最後記一個簡單的原則,以兩個小時為分水嶺,兩小時一到,即確認所有 (包括申論題)::鉛筆稿、墨線說明文字都完成了::。
建築設計考試
8小時設計總結:
- 午餐沒吃:午餐根本沒時間吃⋯虧我準備了雞胸、溫泉蛋、地瓜、跟一杯豆漿,結果一路放到下午五點。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壞掉,但我還是在收卷完飢餓之下嗑掉了。
- 遲來的讀懂題目:這次的題目是市場+健康中心+社福館,前面講了一堆疫情跟環境問題擾亂視聽,還好我在畫到四個小時(約下午一點)時突然意識到這三者機能的互惠機制,趕緊修正設計。
- 四小時分水嶺:一般來講還是以一半的時間做一個分水嶺,比起敷地比較不趕,所以四個小時完成整張圖的鉛筆稿後,抽離做設計的專注感,放遠檢查整體圖面還缺什麼題目要求的沒做到。加緊修正完設計,我這次鉛筆稿畫了五個小時、上文字一個小時、墨線一個小時、上色一個小時。
- 三位一體及鉛筆稿全繪製:另外一個關於畫圖的提醒,老師說所有的圖要「同步繪製、同步修正」,平立剖透及Diagram要同時,我覺得這觀念非常對,初期常常埋頭於平面圖,最後就是平面細緻度遠高於其他圖面,畫面不均衡。另外,::鉛筆想到什麼就要畫什麼::,一旦換筆就會忘記,例如柱心距離、退縮尺寸、說明文字先拉出線。
總結 — 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考後兩天,補習班老師在群組上分享:
常常有人太期待自己會及格,放榜後失落更深,有在浪費兩三個月半年就過去了,等到振作起來只剩半年由準備不夠,就在次不及格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再還沒確定及格前不要鬆懈,不要浪費這四個月。考試是自己跟自己的戰鬥,只有戰勝自己才會迎來勝利!
完全就是我去年的寫照。
會想放大絕大概只有正式考試那次,畢竟平常練習如果還開TURBO太傷神,反而會花更多冷卻時間浪費在耍廢上。
所以在2023年2月7日放榜之前還是要繃著一定的張力,持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