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跟設計有關?最早自稱UX專家的是位認知科學家

Hales Tsai
Feb 25, 2023

--

通過HCD原則讓設計友善、有效、有意義

Photo by NIKLAS LINIGER on Unsplash

「他設計我!」

感受一下,這個人口氣應該是滿氣憤的吧?

設計一詞可以理解為「設想」與「計劃」,當人發現自己被某些人通過某些過程,被引導做出他人設想的行為,如果是超出自己預期且不樂意的時候,就會很不滿意,就是文章開頭那樣的語氣。

但人為什麼可以被「設計」呢?

我相信在UI/UX設計領域內的設計師或者預計踏入設計領域的人,早晚都接觸會讀到Don Norman的著作。作為心理學家及當代認知心理學應用先驅,Norman對人的行為理解透徹,對新興的UI/UX設計領域帶來有關行為科學的啟發與奠定應用的基石。他也是最早在家用電腦還不普及時,使用「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一詞的專家。

人可以被設計,是因爲我們會下意識遵循行為模式進行而行動。

以人為本

Norman提出了HCD原則(Human-Centered Design),「以人為本」重視對「人」本身的關注,為人著想,不僅僅是一種人,我們應該要考慮組成系統運作內不同群體的人們,而且要解決真正的問題。

Principles of Human-Centered Design (Don Norman)

在《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Revised & expanded edition)》(設計的心理學: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中Norman通過大量的實證案例,歸納出基礎設計原則,說明將認知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等理論導入設計中的合理性。

設計真正的挑戰是:去理解使用者未得到滿足和未表達出來的需求。

好的設計是周到的,但好的設計比起糟糕的設計更加難以察覺,因為它更貼近人們的行為模式,使生活更加順暢。

讓日常事物變得美好的設計原則

也同樣適用於數位化科技時代。

根據人們的行為模式,Norman提出了根據行動週期七階段引申出的7個設計原則,包含可發現性、回饋、概念模型、預設用途、指意、對應性、使用侷限。每個階段都需要設計手段去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1. 我要完成的目標是?
  2. 有哪些可以採取的行動?
  3. 我現在要做什麼事?
  4. 我該怎麽做?
  5. 做了之後發生什麼事?
  6. 這是什麼意思?
  7. 這樣行嗎?我完成我的目標了嗎?
7 Stages of Action

我們用個場景舉例來理解看看,人們應該都有對美食跟社交的需求吧?

那麼來想像下,我,今天是週四,想確認找家適合2–3人聚餐聊天的餐廳,在週六下午4點與朋友歡聚。

用「我」設想

代入看看,換位思考也是「以人為本」需要的心態。假如你正在為集合了店鋪介紹的APP做設計,我們試著用7個設計原則拆解考慮:

可發現性

我打開了APP能清楚的發現,我想解決的問題該用什麼功能呢?為了找到合適的餐廳,我發現可以…

  • 用搜索功能(我聽過別人推薦某家餐廳,想進一步了解)
  • 點擊首頁APP有店舖類型分區按鈕(我想直接通過分類,篩選出符合條件的餐廳)
  • 查看提供之前瀏覽過餐廳的提醒(我之前找過幾家餐廳,但還沒能做決定)
搜尋功能、店舖分類、瀏覽歷史

回饋

我決定用搜索功能,搜搜看同事說上週去過還不錯的餐廳,當我點擊搜索框…

  • 輸入框移動到APP頂部,並在手機畫面底部出現了輸入鍵盤
  • 在輸入框與鍵盤中間的區域,出現了「歷史紀錄」、「推薦詞」、「最近熱門」三個組件

這時候我感受到「搜尋」功能是可用的,因為有畫面變化的清楚反饋。

搜索功能

概念模型

我發現「最近熱門」的組件中有幾個列表,其中有些文字還帶有火熱的圖標,還有上升的箭頭…

我一下就理解了,這是個排行榜,不同列表標題代表著店鋪類型,從寫著「餐廳」標題的底下,列表排第一的還帶有火跟上升箭頭的「OOXX餐廳」最近一定很熱門,很多人搜過跟看過這家餐廳。將組件往下滑動,越下面餐廳,雖然可能不是那麼受人關注,但在排行榜上,應該也是不錯,可以參考。

這很符合我理解的「排行」概念,而且挑選熱門的餐廳,我朋友可能也會更想吃,我決定想進一步了解…

排行榜

指意

在查看列表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行的右側有箭頭,還有不同顏色的標籤,我感覺應該是…

  • 往右的箭頭代表可以點擊查看,會有更多資訊
  • 小標籤代表這個餐廳的屬性,比如「火鍋」、「西餐」、「披薩」等等
  • 甚至還有優惠券的圖標,這應該是有優惠活動吧

我覺得這些元素都指向了我能理解的含義,所以我點擊有「火鍋」跟「優惠券」圖標的「OOXX餐廳」…

預設用途

我點擊了列表中該餐廳的所在行,成功符合我預期的跳轉到了餐廳的介紹頁面。並展示出餐廳基本信息、聯絡方式、評分還有其他人寫的評價。確實能幫我進一步了解這家餐廳,我能更好的決定要不要訂這家餐廳。

排行榜 - 餐廳頁面

對應性

我發現這個頁面從上到下安排的信息滿合理,從上到下是餐廳自己的資料到其他人的輔助評價:

  • 頭部是這家餐廳的基本信息跟圖片
  • 在頁面的1/3處有餐廳地址跟聯絡方式
  • 接下來是菜單跟人均價位,以及最近的優惠活動信息
  • 還有google評分跟其他人的留言給我參考
  • 頁面最底部的一直有固定的選項條組件,包含「分享」、「收藏」、「預約」

我仔細看過後,覺得餐品、位置跟價值都滿適合的,優惠活動還是3人同行優惠8.8折,所以點擊「預約」按鈕…

使用侷限

出現了一個包含日期跟時間的選單,在週六的時段中,原本想約的4:00是灰色的,而且點了沒有反應。看來只有綠色的4:30是可以預約的,而且綠色文字後面還附註了5人,我想這應該是指4:30才能預約,而且位置剩5人了。

  • 我點擊了4:30,按要求選了3人,留了自己的手機號碼,點擊提交預約。
  • 根據畫面的「等待確認」顯示,若店家在營業時間內會在半小時內,打電話跟我確認是否預約成功。
  • 不到5分鐘,餐廳就打電話過來說我的預約成功了,APP上面也出現的「成功預約」字樣。
餐廳頁面預約 - 預約選項

到此為止了嗎?

作為一個集合了很多店鋪介紹的產品,似乎從使用者查找開始到成功預約為止,就完成了功能使命。但我們再帶入回「使用者」本身,是不是還有個問題沒有解決?

「找餐廳」解決了!「預約」解決了! 等等,還差了「通知朋友」這一環節。

預約等待確認 - 餐廳來電 - 已確認

也許有人會說,餐廳介紹頁面有分享按鈕啊?使用者也可以在通訊軟體上,直接跟朋友說名字跟時間啊?但作為提供美好使用者經驗的初衷,我們可以讓「通知朋友」這件事情變得更有儀式感。如果在APP預約成功後,可以提供一個「發送邀請函」的功能,讓畫面精美的邀請函,可以直接轉發到朋友的通訊軟體上,邀請函包含了餐廳名字、地址、時間及預約人的信息。這不就是可以省下預約人的時間,受邀人的感覺也會更好嘛~

設計原則的內化

UI/UX領域的設計原則有很多,對於不同的設計原則,可以作為開始新事務時遵循的參考方向,這只是個開始,我們在設計的實踐過程中要不斷思考消化,慢慢得知其然,並知其所然。

死記硬背設計原則或是一定要一一對應組件或頁面,很容易會消磨對設計的熱情。我們終歸是要回到設計的本質,去為「人」考慮,在商業與資源之中找到平衡。以人為本(HCD)的設計,提供了對使用者友善的經驗,有效的解決使用者的問題,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有意義的變化。

設計從驗證裡調整,從使用者對設計的反饋中昇華,將設計原則內化成自己做設計的風格,形塑自己的設計風格吧。

這是《聽說你想學UI/UX》系列的第四篇,想以簡單不生澀的方式,讓人更加了解使用者經驗行業,幫助想自學想轉職的朋友,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你可以在下方序章裡,當作系列索引讀到所有已發佈內容及發布預告。

或是直接追蹤我!不錯過新文章~

Hales,書店的女兒,使用者經驗行業從業10+年,如果能在持續分享中,在某一刻觸動到你,那我會很開心,謝謝你的閱讀👏 👏 👏

--

--

Hales Tsai

Professional UX designer with over 10 years of experience. Passionate about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