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艱辛創業路─○○○糙米麩

hallochichi
4 min readFeb 28, 2020

--

「我們這個米奶粉,用糙米、燕麥、黃豆做的,很營養喔,小朋友吃了比較不會拉,會比較飽,身體會比較健壯,又比奶粉便宜。」如果生在七、八十年的美濃,在賣場、超市、雜貨店,一定對「○○牌」米奶粉不陌生,主原料是糙米麩,黃豆粉香、燕麥濃,常常喝,個頭很快就長起來了。

現在沒鋪貨,也沒店名,機器放在家裡,全靠口耳相傳。「米麩在磨粉之前要先『蹦』,像蹦米香那樣,讓它漲起來;燕麥也要爆過;黃豆要炒過,有一點焦焦有裂開,再磨。每個人炒的程度都不一樣,要看技術看經驗,糙米麩要加什麼也都看個人,這是我們家的配方。」這算是老闆○○○做最久的生意了。

他做過很多工作,還沒娶老婆之前做裝潢,後來去開高雄客運,但薪水太低很難養家,賽洛瑪颱風(民國66年)過後決定轉行,開始糙米麩的生意。「颱風過後水泥瓦一塊一塊都飛走了,我借錢、貸款開始新事業,沒有退路,壓力真的很大,晚上都不能睡,胃還不好。」不過他也不是莽撞的決定,先在別處觀察覺得有前景,而且美濃產米,沒有原料斷貨的問題,加上當時孩子還生得多,可以打通路,便撩下去做。「當時開客運薪水七、八千,磨粉機器要四萬多、炒的機器要一萬多,還要蓋工廠,要很大膽。就是賭一個運氣,有我就吃,沒有我就倒,這樣。」

他開始研發、製作,從原料、比例,一種一種慢慢嘗試,終於找到最好喝的配方,但這只是第一步。通路一樣從零開始,一間一間去拜訪、推廣、鋪貨,讓消費者慢慢知道這項新產品,進而愛上它。通路除了銷售還得解決儲存的問題,罐裝成本太高,袋裝總是被老鼠咬破,但銷毀太浪費,他霸氣地蓋了豬舍養了母豬,把回收的糙米麩通通當飼料,生出白胖健康營養滿點的小豬仔,又是另一個創業。

虧了兩年之後終於開始回本,而且越做越大,台南、高雄、屏東,稱霸南臺灣,「做到整個市場都是我控制的。」當時夫妻倆整天瘋狂加工,三台磨粉機沒有停過,卻也累出病來。「一年365天找不到一天不用吃藥,工作時間長,地方熱,貨趕不出來,批發商要的又不能斷,斷了他找別家就慘了。」

民國86年因美濃位於高屏溪水源保護區內禁止養豬,○○○少了一個收入成本提高了,而且台灣小家庭越來越多,孩子減少需求降低,他便將「○○牌」收起來,只在自家做加工了。

加工主力是磨粉的機器,粉的粗細可以靠裡面的網目調整,從80目到100目,「最細的150目就是用來磨化妝品等級的。越細出來越慢,它裡面不是用磨的,而是將布袋綁在機器上,用高壓抽粉霧,通過網目。要是顆粒太大就會掉回去再磨一次。」很多作物都可以磨粉,杏仁粉銷路很好,曾經賣過把黃豆蒸熟、脫殼再出來的豆漿粉,卻銷得比預期差。豆類的話黑豆、黃豆都要炒過。「我曾經有跟日本簽約,要磨芋頭粉,找了高樹農會合作,但他沒有這個量。後來日本人拿木瓜給我,請我代工磨成粉。是半黃還沒軟的,剉簽曬乾才能磨。木瓜粉甜甜的,還蠻好吃的。番薯也是這樣磨,曬得越乾越好,要不要留皮就見仁見智。」

○○○自己也很好奇還有什麼可以磨,像是茶葉,雖然他沒做過,卻直說可以試試。他最不愛磨的是薑黃,「朋友拿一點給我磨,結果味道太重,機器要拆下來洗,工錢都不夠了。像這種味道種的,要大量才來磨。」真正不能磨的是會出油的作物,像是花生,要去找別種研磨的機器。

現在一年裡面就屬掛紙那個月的銷路最好,「可以說是整年都淡季啦。」他說笑著。掛紙要做粄,內餡裡面要加「米粉」─白米炒過之後磨成粉,再去滾餡,「讓它比較黏,才會一塊一塊的比較好包。全美濃只有我們做,所以那時候大家都會跟我們訂。」雖然有些人家裡也有磨粉的工具,但米炒過以後較硬,容易把小馬達燒掉;這裡專門磨粉的機器就沒有這個問題。

還有一種客人曾經拿來磨粉的種子也很特別,是野生的山粉圓,「客家話是『臭風粄』,種子吃起來蠻好吃的。一斤種子配兩斤糯米,吃甜的,是客家的傳統粄,比較特殊很少人做,拿來給我加工,都是自己做自己吃的。」現在大埤頭近廣興國小那邊也有人做,只是採葉子熬成汁,像做草仔粿,用種子做得幾乎沒看過了,野生的也很少見。

陸陸續續有人來買現磨的黃豆粉、黑豆粉;一些有機栽培的小農也會拿自己種的作物來磨。雖然不養豬了,但他們現在有新的副業─養蝦,附近的池塘都是自家蝦池。「農家人都是這樣,這邊做一點,那邊做一點。」話雖如此,但把每個副業都做得像主業一樣,也不容易啊。

(此篇未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