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創新開個頭?

Harold Lo
7 min readNov 16, 2019

--

Image source

「如何可以創新?」

每次當有同事提出這個問題,我答案總是:

1)世上沒有創新,你越問越沒有,越想越想不到;

2)看黃霑大師的YouTube (1) (2),你可能不認識黃霑先生,亦可能覺得很土,但這兩段片簡單易明,終身受用。

抄巧

大部份香港學生都懂這兩個字,「抄巧」原自「參考」,在廣東話兩者讀音很相近。

小明:「大強,你的英文家課做完沒有?」

大強:「當然做完啦,em… 你昨晚又通宵打電動?」

小明:「嘻嘻,借你的家課“參考”一下可以嗎?」

大家大概都清楚故事的後續發展,而且學生們都相當聰明「參考」後的「作品」,老師們沒有發現之餘,更有可能比「原作」更高分。這巧妙地抄襲功課行為稱為「抄巧」。創新亦然,天下無新事,要創新必先要有「大強的家課」,就是充分的底子,亦是一切創新的基礎。

第一份「大強的家課」

第一份家課,就是在大家身邊的書本、新聞、文章、YouTube。很多產品經理都與我有相同習慣,就是每天早上回辦公室路上或坐在辦公桌時第一時間是看科技相關新聞或文章。每天只需花10至15分鐘,與世界保持聯繫。這對每天都有新事物的科技行業固然重要。對其他行業而言,每天都必定會有相關知識或事件可以吸收。Keep hungry keep foolish ,最無知的人會以為自己是全知,開放自己吸收不同知識是打好底子的不二法門。

看網路內容是吃零食,但不要忘記更多養分的正餐,養成看書的習慣。Bill Gates 一年完成50本書、Warren E. Buffett每天看 500頁。當然,不是人人目標當億萬富豪,正如我們不是要當世界先生,但總得要有健康體魄吧。不少人在畢業後就沒有看書本,亦認為看書是很嚴肅、學術的事,看書成為了禁區。

在網絡時代,每天消化了很多很多的零食,可能足夠飽肚,但畢竟養份實在太少。書本是經過沉澱的作品,無論是輕小說、四格漫畫、職場工具書、學術文章,隨手拿來一讀,每星期10頁,都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更何況現在書本已不限於厚厚的紙本,手機、電子閱讀器、有聲書,都方便了很多。

Image source

吸收知識的範疇不能只局限本行業知識,更應關注不同範疇,包括文化、心理、環保、科技、體育、歷史、政治…… 創新是在知識網絡中醞釀出來。每個現代人都是 Slash 族,大家的角色與知識都不斷重疊,這就是產品思維中的通才。

Tips:

社交平台
有關行業訊息最直接瀏覽於 LinkedIn 內的分享,不難找到與本業相關的資訊。同時,為走出同溫層效應,建議你多連結不同行業的人士,從而吸收其他專業資訊。

至於專業訊息以外的內容,只要你認識幾位知識淵博又願意分享的朋友,就可以在 Facebook 上看到不少有趣的內容分享。

Text to Speech
我很喜歡在乘車或走路時的空閒時間吸收資訊,但那些時候閱讀手機確實不太方便。利用手機內置 Text to Speech 功能,可以閱讀整篇文章,極為方便,甚至比閱讀更容易吸收。

iOS 用家:https://m.wikihow.com/Enable-Text-To-Speech-on-iOS-Devices

Android 用家:https://www.wikihow.com/Use-Text-to-Speech-on-Android

第二份「大強的家課」

第二份,就是用調研去找出適合「抄巧」的功課。我們都有聽說過在洗手間內或在浴室內想到點子的傳奇故事,以為點子往往是天掉下來的事。當然,腦袋放鬆可以令點子更容易跳出來。但重點是在上廁所、去洗澡前,你腦袋內必需已經充滿了構成點子的材料。

絕大部份情況下你都並非世上第一人去解決相同問題,不論是新產品研發、市場推廣計劃、海報設計,你都必能搜尋到相似資訊。調研的範疇包括:

市場資訊
包括目標客戶群資訊、整體市場份額、相關項目的文章或視頻、競爭對手(下一項詳述)、市場趨勢、最新科技、政治和文化相關資訊。

例如設計某展覽宣傳海報,就必須知道該展覽的目標客戶、活動效果、同類活動的設計取向,以致活動的文化背景。構成一個清晰地圖,以免盲目犯錯。

競爭對手
包括直接競爭對手及相似產品。以GoPro為例,它算是創新產品,在它發佈之前並沒有一模一樣的產品。但世上已經有不同類型的攝影機,亦有不少戶外運動的類似拍攝裝置。這些拍攝裝置都是GoPro的直接競爭對手。同時,不同的穿戴裝置,即使不是拍攝用途,亦有一定參考價值。這就是所說的相似產品。

在網上不難找到相關產品的各種資料,包括產品故事、售價、產品評測、用戶體驗視頻、市佔率等。習慣做一個簡單的列表,清楚地列出各產品的不同資訊,再加上一個slide,將圖像資訊包括相片、截圖及其簡介都放上去。一份清晰的調研檔案對團隊思考十分重要,大家在思考點子時,都可以從同一個出發點起步。

用戶訪問
網上故然有大量資訊,但都欠缺直接感知,包括用戶即時反應、面部表情、說話語氣、使用流程細節等。讓我們能直接訪問最少兩、三位用戶,即使是同事或朋友,都能夠進一步從感知獲得得更多資訊。

從一個簡單輕鬆的對談,以致拿競爭對手的產品給用戶即場試用,所得到的資訊可遠比坐在電腦前搜索3小時要多。

Tips:

Google Form
要進行用戶問卷調查,並沒有想像中難,花十五分鐘時間創建一個 Google Form 問卷發給目標用戶。建議問題設定在 7 條以內,使用選擇題或量表問題為主,開放式問題最多一條。問卷太繁複,可能導致欠缺耐性填寫而放棄,或資料不實的問題。

如何創建一個 Google Form 問卷,請參考:
https://www.laptopmag.com/articles/create-survey-google-forms

Say, Do, Think, Feel
訪問用戶是,感盡可能獲得感知性信息,從 Say, Do, Think, Feel中得知用戶真正想法再進行分析,利用 Design Thinking 的 Empathy Map Canvas 可以協助發問方向。

Image source

下載 Empathy Map Canvas
https://gamestorming.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Empathy-Map-Canvas-006.pdf

為團隊做調研
要謹記 ,進行調研時必須要以「 這份調研是給整個團隊參考」的心態作準備,讀者不單是自己,要做一份別人懂閱讀的格式。這樣的一份調研,不論對團隊參考或日後準備計劃書時都有極大幫助。

做調研可以是個無止境的工作,獲得日後構成點子的重要信息就可以了,建議大家最多兩天內完成,我們要的是個底子,並不是一份學術論文。

從「抄 」到「巧 」

第一份「大強的家課 」是內功,第二份則是每次臨場發揮。打好內工基礎,對臨場發揮絕對有幫助。

現在我們有了可供「抄 」的那份家課,至於如何可以做到「巧 」,就是真正創意的部分。 包括家課的分析、連結點子的技巧(connecting the dots)、歸納完整點子,如何做到有創意,亦非不著邊際的家課,就留待下次再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