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菜一湯到一菜一酒一甜點

Hsin
6 min readApr 28, 2020

--

以下為個人主觀感受,並不代表全紐西蘭情況。

隨著人生每階段居住地的不同,從住家裡、住外面到住國外,食物來源也變成吃媽媽、吃外面到吃自己,在台灣選擇外食省時又省錢,但住在這種外食很貴選擇又不多的地方,如果不想荷包縮水太快就是自己開伙。許多背包客常常搭伙輪流煮飯,或去找別人蹭飯,已遠離背包客交友圈的我凡事只能自己來了,所以常花不少時間在上面,從想菜單、備料、開煮、清理一小時肯定跑不掉,但也是有不少好處的,第一是沒有壓力,難吃就難吃不會被人嫌,第二是好吃的時候,那成就感也不是隨便可以壓抑下來的。

住在這羊比人多的國度也一陣子了,超市所供給的食材與台灣大有不同,許多熟悉的食材在這不好取得,無形間也調整一些飲食習慣,底下來分享幾個主要改變:

▎吃草還是吃菜好?

白韭菜、金針菇、絲瓜、杏鮑菇、韭菜花,這些我喜歡吃的菜這裡通通沒有,倒是有炒了一輩子也軟不了的高麗菜,還有五花八門的花椰菜,不時也會有一些滿好吃的蔬菜,像是當季蘆筍、還是當季蘆筍。受限於這貧乏的選擇(這裡的菇類龜尼趟踢都只有那白蘑菇跟黑蘑菇),有時候不得不買佔蔬菜區一半的草來吃,其實草只要加一些有的沒的,也是相當delicious的。

▎從三菜一湯到一菜一酒一甜點

這是洋人跟台灣人飲食習慣很大的差異點之一,我們吃飯時桌上大多擺著各式各樣的菜色,但洋人幾乎就是一人一盤,洋人媽媽大多準備一道主食,像是肉醬麵、捲餅、派,甚至有時候一碗濃湯配上烤麵包也是一餐,即使有不同的菜色也會擺在同一個盤子裏面,就像我們去自助餐打菜一樣。台灣人呷飯配菜,洋人則是澱粉、肉、青菜都在一道菜裡面,偶爾配個沙拉,而這種一人一盤的習慣也是為何常能在中餐廳看到一個洋人自己吃宮保雞丁,而同桌的另一個人則自己吃著水煮牛,不像我們總是一起分享。

在這要維持三菜一湯的飲食習慣有兩大挑戰,一是我家只有四個爐,沒有飯鍋也沒有電鍋,光是煮飯和煮湯就佔了兩個爐,再炒個菜就佔了三個,四個爐用了三個,阿別人不就都不用煮飯了?二是要如何確保每道菜到開飯時都還是熱的,這時候「備料」、「烤箱」和「入境隨俗」就是最好的解法。

紐西蘭家家戶戶都有大烤箱,能善用烤箱出菜會輕鬆許多,可惜我對烤箱真的是相當的陌生,目前我只會烤個肉、馬鈴薯,或是丟些冷凍炸魚和雞柳條。除了烤箱外,冷盤也是相當方便,一些從冰箱拿出來能直接上的菜,像是醃黃金蛋、醃小黃瓜等,最後再以酒代湯,兩菜一酒還不算太麻煩,但近來越活越懶,所以常以炒飯、義大利麵或咖哩來解決一餐。

我愛吃的孢子甘藍(brussels sprout)

▎飯後甜點

我大膽假設「紐西蘭人」一天吃的糖量是與「台南人」並駕齊驅的,差別是台南人是從早到晚平均地從每道菜中攝入,像是雞肉羹、肉圓等,紐西蘭人則是一次性地從爆甜的餅乾跟蛋糕大量攝入,但如果說有台南的鹹食比紐西蘭的蛋糕還甜我也不意外。

說到飯後甜點,我第一想到的是「媽媽切好」的水果,因為如果媽媽不切水果,就不會吃飯後水果;紐人的飯後甜點則是蛋糕加上冰淇淋,沒有蛋糕也要吃個冰淇淋,如果懶得去拿冰淇淋就吃巧克力,總之就是一定會有個甜食在晚餐後出現。為了確保有源源不絕的甜食,我現在住的當地人家每兩三天就會烤個餅乾或蛋糕,桌上永遠都會有個盒子裝著這些甜食,幫甜食補貨的勤勞程度令人瞠目結舌,除了自己做之外還會再從超市買一些現成的,對甜食的依賴程度有如台灣人對手搖飲料的中毒深度,三不五時就聽到他們需要再補一些巧克力塊和糖。對我來說「天天」吃甜食和蛋糕的觀念還是相當新奇的,會吃到甜食都是在特殊的情況,可能是某人的生日、慶祝自己加薪升遷,或是聽說哪間店的甜食很有名才會去買來試試看,但對於紐西蘭人來說「甜」或許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就跟台南人一樣。

在隔離期間為了消耗時間,做了些甜點來吃,以前的我沒有習慣吃甜點,只有上班會在廚房撿些蛋糕屑屑來吃,在吃甜點當下真的很愉悅,特別是再配個茶,茶與甜點的匹配就有如鹹酥雞跟九層塔在口中的結合,一個是解甜膩、一個則是解油膩,雖然吃甜點的當下奇摩子很好,但沒多久後我就會開始昏昏欲睡,不支倒地。

▎消失的炸物和海鮮

飲食中多了甜點,但少了炸物,雖然我們常說炸物是垃圾食物,但我仔細想想後,感覺炸物貌似比甜點健康一點,甜點就像是精緻化的垃圾食物?炸物還可以炸個肉、青菜,但甜點就是糖與麵粉,還有上面的半個草莓。

即使我多麼喜愛炸物,但想到炸完的油和整個油膩瓦斯爐需要處理,我就打消念頭了。此外,海鮮也幾乎從生活中消失了,除了青口外其餘都是冷凍的,對於喜歡吃魚的人更是只有常見三種選擇,冷凍Hoki、blue cod、鮭魚,我也很少很少看到紐西蘭人吃魚,除了炸魚薯條之外,相較之下台灣的魚料理真的是非常普遍和五花八門。

到處都有的炸魚薯條

近來也才發現許多這裡買不到、也沒想過是市井小民如我能做出來的食物,像是雞蛋豆腐、麻醬…等,這時候就得感謝我的前室友和許多大廚的經驗分享,其實有時候就是這樣,只要開始做某些事情或講出問題後就會有人幫忙,接著就會發現其實沒想的那麼困難,或是進而確認那真的是難如登天,不管怎樣,至少算是有進展。

有時煮飯的靈感也是來自生活中人與人的交集,像是學學室友煮的東西、或出去玩的時候看朋友怎麼煮,或是抄襲我們Cafe的菜色,模仿真的是很好學習方式,等到抄襲的菜色夠多的時候,眼裡看著一個食材,腦中就會有許多不同的組合。或許煮飯也是一個非常好跟他人搭起橋樑的方式吧!一起準備食材、跟別人分享你做的甜點、跟別人學習怎麼煮,有好多種角度能自然地別人產生連結,能有機會把這個技能從0到進化成即使只有0.1,也算是滿不錯的,開始煮東西這幾年也領會了一個道理,這道理放諸四海皆受用,在此與大家分享:

「不會煮飯沒關係,至少要會洗碗。」,共勉之

「不會煮飯沒關係,至少要會洗碗。」,共勉之

「不會煮飯沒關係,至少要會洗碗。」,共勉之

小弟靈感來的慢、出來的也慢。
想看我分享哪方面紐西蘭生活也歡迎留言或私訊我
想看更沒價值、更沒系統性的更新請追蹤 @hencarhsin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五次手,是按上面的拍手,不是在電腦前面拍手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