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傳播所上榜心得(非本科系/無補習)

RQ
Sep 30, 2023

--

我是去年(2022)六月畢業,並於九月初考慮報考傳播相關研究所,爬文後有詢問補習班課程資訊並且試聽。由於當時課程幾乎已經結束,報名的話只能看影片補課,我自認線上授課對我來說效果不好,於是最後決定自己準備看看。

原本有點猶豫要不要分享自己的上榜心得,因為我的備考過程真的沒有多數人認真,此外,即使沒有補習,還是參考了許多前人在補習後上榜的心得來準備考試。但我相信一定有些因為個人因素或是經濟條件沒有辦法補習的考生,加上網路上能搜尋到的無補習上榜心得真的很少,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他們一些參考。

背景:非應屆 / 本科系為外語科系(非英文) / 三年前多益835 / 無補習

成績:共報考了三間,分別是中山行傳所、政大傳播所、交大傳科所,最後 選擇去政大。

●中山行傳所 通過一階放棄面試

●政大傳播所 備取5 (備上)

●交大傳科所 正取

準備時程:

(十月中後為全職考生)

●9~10月

一開始先購買了大家推薦的用書,包含《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傳播批判理論-從解構到主體》、《McQuail’s 大眾傳播理論》。

最後有看完的是《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與《新聞不死,只是很喘》,其他兩本只看了一點點。

同時我會透過網路搜尋傳播理論的相關資料,並將資料整理在Evernote,如下圖以主題分類,盡量把找到的資料精簡濃縮,也貼上資料來源,方便之後可以再回去看原文。

利用Evernote整理資料

我覺得自己準備考試,一部分困難的點就在於要自己去搜尋、選擇並過濾網路上龐大的資料,除了各大新聞網站之外,以下幾個網站所整理的傳播理論也帶給我很多幫助。

傳播研究生的筆記本

開源教材WeLearn

ABOUT MARS MEDIA ACADEMY 關於火星媒體

此階段主要在加強對於傳理知識的建立,也養成自己關注新聞時事的習慣,在整個備考期間,我會時不時把在網路上看到的時事議題,例如AI繪圖應用、ChatGPT、推特動向、新聞議價法等等的網路新聞或文章,貼到word檔案中,一樣在閱讀後精簡濃縮,方便考前再次吸收。

11月

11月因為臨時決定想推甄看看政大的全創碩學程,全力集中在提升英文能力,雖然後來連面試都沒進……。之後我就很少花時間在英文上面了,後來想起來這個月準備英文算是沒有白費掉。

我在2020年1月時考到多益835分後,就沒有再碰英文了,雖然英文老本不錯,但還是退步了許多,而為了恢復英文語感、增加單字量,提升閱讀與聽力能力,我看了很多YouTube上的英文影片,包含阿滴英文的教學影片,還有很多TED-Ed、TEDx Talks頻道的影片,通常我會打開英文字幕,邊聽邊看,並查找當中陌生的單字。

此外,我開始會在Medium看英文文章,一樣是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與增加單字量,因為要準備英文面試的關係,偶爾也會朗讀上面的文章來練習發音。影片與文章我並沒有特別找跟傳播相關的主題,主要是看到有興趣的就點來看。

12月~1月

11月底我在蝦皮買了上榜考生的傳播所大補帖,包含筆記、考古題擬答、英文期刊摘要整理等等內容。蝦皮上可以找到蠻多人有賣筆記,我是選擇了預覽圖片中內容跟排版方式最順眼的!

大概用了兩個禮拜把筆記看完,12月中左右開始寫考古題。因為我大學考試中只寫過一兩次申論題,所以考古題擬答對我來說很有用,剛開始還抓不到感覺時,我是直接參考購買的擬答內容,理解後用自己的話再寫一遍,後來慢慢抓到答題脈絡後,則是想好要用什麼傳播理論解題後,回去翻整理在Evernote的筆記,或是購買的終極筆記中該理論的內容,一邊複習理論內容一邊寫考古題,並想辦法舉出近期時事的例子來解題,也就是說,我都是用開書考的方式在寫考古題,也沒有特別限制自己要在幾分鐘內解題完畢,希望寫出來的內容都是之後能記起來,用在考試中的最佳解答,只有在答題字數的部分有盡量寫多,至少一分一行。

考古題的部分我是一天寫50分的量,兩天寫一年,然後我會在寫完一兩年的考古題後,再花時間把答題內容打成word檔,一方面加強記憶,一方面整理成電子檔,之後考試當天要複習也更方便。

考古題大概寫到一月中,我總共寫了政大六年(111~106)、交大六年(111~106)、中山五年(111~107)。剩下到考試日之前的時間,我再次複習了寫過的考古題,以學校分類,挑出每個題目中的關鍵字、考了什麼傳播理論、我用了什麼理論來解題(建議可以依年度整理或依主題整理),並把可以解釋這些理論的內容更加精簡,用自己最能快速理解的話整理起來。除了再次複習,透過這個步驟,也可以掌握各個學校近年最常出現在考題中的概念、理論有哪些。這部分我一樣是先寫在筆記紙上,再key成電子檔。

筆記(依主題整理)
筆記(依年度整理)

最後到了考試當天,我只有重複看自己以這個方式整理出來的各校檔案,我認為這幫助了我在考試當下,一看到題目,就可以快速地把在這一題想得到的所有理論、實例先寫在題目紙上,再開始作答,就不會寫到一半,忘記還有什麼內容可以寫,也能夠更方便地調配,每一個概念想要寫的行數。

此外,我也把這幾個月貼在word檔的時事議題再次整理複習,精簡內容、挑出關鍵字寫在筆記紙上,將57頁的內容濃縮在3張筆記紙上。

英文的部分,在這段時間我把買的筆記中所附有的中華傳播學刊摘要看過一遍(約三十頁),把陌生的單字查過一次,也將政大考古題中的問答題寫過一遍,查其中不會的單字。最後考前則是再次複習較常出現的單字。

中文的部分,因為只有政大有考,我沒有特別花時間準備,只看了歷屆考古題考過哪些題型,讓自己對考題類型有個底。(看過後發現基本上就是沒範圍,中文能力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累積起來,所以我就決定聽天由命了。)

考試當日

●2/1 中山行傳

其實第一天考中山我就沒寫完,而且那天我沒戴手錶,考場也沒有時鐘,沒有好好分配時間的結果就是寫不完,不過剛好最後面的題目是我不會的「取消文化」,就算硬掰應該也是跟正確解答完全沾不上邊,就沒有太在意了。

然後我第一天考完就覺得手很痛,我從小握筆方式就不正確,而且又會很用力寫,回家爬文後才找了正確握筆寫字的教學影片來看(應該是布衣老師的影片),隔天寫政大真的差蠻多的,後來我也都會在無名指貼ok蹦緩衝。真的覺得還好第一天有考中山順便練筆,發現一些問題,可以馬上做調整。

●2/2 政大傳播

有了前一天的經驗,這次考前直接在學校附近的生活百貨店買了電子錶跟ok蹦來用。政大是我唯一有寫完的一間,不過我在應考前就有決定,不會要求自己每題一定要寫到一行一分,而是盡量把我想的到的內容都寫上去,沒有的話不會硬湊字數,印象中最後傳理應該是有寫到80行以上,中英文考科的部分至少都是我還作答得出來的題目,就盡量寫多。

●2/7 交大傳科

因為我最想上的是政大,在前一周考完中山與政大後就開始放鬆了,交大是用一種既然都報了,就去考考看的心態去的。其實三間考完後我覺得交大的題目最難,而且題數多,考到的概念也最多樣(印象中三間只有交大有考到AI相關),最後沒寫完,所以可能有15~20分是直接沒拿到的。英文科目是共同考科,題型是選擇題,比較沒有寫不完的問題,不過寫完覺得題目也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總結

我覺得在考試的那幾天時間,重要的是要穩住自己的心態。我在考完試當下也會去Dcard看看大家討論題目,但並不會太影響我的心情,因為如果有很難的題目,那其實對大家來說都很難,不需要因為寫不出來或沒寫完而崩潰,反而影響後續的考試。此外,其實三間考試中我覺得寫最順的是政大,最沒希望的是交大,但放榜反而是交大正取,政大只有備取,所以考試結果如何真的很難預期,讓自己心情保持平靜應考就好。

其他分享

用筆

一開始寫考古題時我買了比較貴、有軟墊的國考筆來用,但不知道為什麼寫起來常常斷水(我買的兩支不同型號都有這種情況…),後來上網爬文,買了價格親民又好寫的筆來寫筆記與應考:

考試用筆淺談 (文章超用心!)

最後我買了文具店剛好有的款式:ZEBRA SARASA CLIP環保中性筆 JJ15-FB 0.5 與 SKB Feeder 0.5 G-101

個人覺得兩支都蠻好寫的!

適時放鬆、運動

我不是能夠坐在書桌前苦讀好幾小時的考生,也沒有特別限制自己的娛樂,只有在考中山、政大那兩天有把instagram暫時關閉而已。此外,我在備考期間還是會找時間去運動(一周2~5天),放鬆一下讓腦袋放空,不過我也會利用在健身房有氧運動的時間,順便看一下電視新聞。

善用網路資源

我覺得自己準備考試,困難的點就在於要去選擇、過濾龐大的網路資料,如前所述,我會利用Evernote、Word來整理,方便重複複習。

此外,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個網站:

傳播研究生的筆記本

開源教材WeLearn

ABOUT MARS MEDIA ACADEMY 關於火星媒體

我也常看志祺七七、公視P#新聞實驗室等YouTube頻道。

考古題

經過這次考研的過程,我覺得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考古題,如果重來一遍,我或許會更早開始寫考古題,透過考古題的練習,可以更快地抓到「自己到底在準備什麼」,並且開始練習如何將理論實際應用在作答中。

心態

最後,我認為面對考試的心態也影響我很多,我算是比較幸運,家人沒有給我很多壓力,我也沒有讓身邊太多人知道我要考研。我會提醒自己,研究所沒考上也就是去工作,不會更壞了,盡量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雖然備考時身體還是因為壓力出一堆問題^^)。我認為研究所就是人生中的一個選擇,考上的話可能會是個特別的經歷,沒考上也未必是壞事,身心健康還是最重要的。

希望這篇不長不短的心得能夠給正在準備傳播所考試的考生們一點幫助,感謝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