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不相信周玉蔻,但請別檢查他的「受害資格」

周芷萱
3 min readMar 16, 2018

--

根據風傳媒報導,周玉蔻在節目上說自己曾被現任閣員酒後性騷擾兩次以上,結果風傳媒臉書底下的留言都是對她的各種嘲弄,最多人按的還是笑臉。

比如說這樣:

風傳媒新聞下的公開留言,既然公開,我就不碼了(懶

「真為難這位閣員了」、「是真的嗎 ?那一定是喝醉了 ,腦不清眼茫茫才有可能 。」、「是誰?是誰?胃口這麼好。」、「真是不挑,我才不信」看到這些話,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笑笑就好(事實上也真的有人這樣說)。但這些話,真的不是可以笑笑就好。而且對我個人來說,一點都不好笑。

是否相信周玉蔻的話,是否喜歡他這個人,跟他是否「可以」被騷擾,是完全不同層次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如果只是不相信他的話跟人品,可能會說:「我不相信爛人說的話」、「這個人誠信有問題我抱持存疑態度」(不用這麼文謅謅啦我只是舉例XD)

這些留言的人顯然並非如此。不挑、口味重、難為,對網路語言稍有認知的人應該都可以知道,這是在暗示周玉蔻的外貌條件並不符合一般大眾的期待,留言者認為他條件「不夠好」,才會這樣說。

但是騷擾就是騷擾,什麼叫做「難為這位閣員」,騷擾人的人哪裡難為?難道因為外貌或是年齡條件不夠好,一個女人假如遇到不尊重的對待,就沒有資格感覺被騷擾嗎?

張花冠王欣儀都曾經遇過類似的「資格審查」,雖然後者可看出拿性騷擾當作政治工具的痕跡(請參見連結中的文章和留言),即使如此,依然不能合理化眾人「資格審查」他的行為。

為什麼?罵個王欣儀/周玉蔻/張花冠跟其他人有什麼關係?

你可能覺得周玉蔻可鄙可笑,覺得嘲笑周玉蔻沒有關係,認為他常說謊所以不相信他說的話。但在嘲弄周玉蔻的同時使用的這些語言,就是在營造一種社會風氣,一種資格審查,叫做「受害者資格」。

一個人在社會的眼中,如果會因為對他個人的好惡,而改變他有沒有資格「被騷擾」,如果會因為他的外貌條件來決定騷擾他的人是不是「委屈」了,那就是給了眾人權力來決定誰可以感受到不愉快,給社會判斷「誰可以被騷擾」的資格。

這些嘲笑周玉蔻的言語,正是利用了這個社會普遍的偏見和不友善。如果這個社會沒有一種潛藏的「受害者資格」審查觀存在,今天面對周玉蔻的指控,討厭他的人只會說「我不相信爛人說的話」,而不是「他沒有資格感覺到被騷擾」跟「騷擾他的人是委屈了」。這種受害者資格審視,就是很多人不敢說出口自己被騷擾的原因。因為說出來之後,要不是被說想太多、懷疑是不是想仙人跳,要不就是檢查各種條件,來判斷有沒有資格感覺被騷擾。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我們怎麼能問為什麼遇到騷擾,大家不報警不投訴?

所以不要再凹說是因為不喜歡王欣儀/周玉蔻/張花冠,或是他們做了什麼了,我不是在「幫他講話」。之所以要反對這種受害者審查,是因為這樣的語言就是在傷害所有曾經被騷擾的人,也包括男人,這樣的語言也是對未來所有可能被騷擾的人製造更多的傷害,傷害就是從言語裡面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

語言會傷人,而且比多數人想像的傷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