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課綱探討程式教育

扎根程式學習從國家做起

HiSKIO
4 min readMar 25, 2019

程式語言與日常溝通的語言最大的不同是,沒有人是出生自充滿程式聽說讀寫的環境,因此再怎麼傑出的程式開發者或工程師,對於程式都不是自然習得(acquire),而是後天學習(learn)而來。在科技發展漸趨蓬勃的現代,何時並且如何讓孩童接觸程式語言也成為近年各國推動的一大議題。

台灣程式教育現況

自2018年起,12年國教於108年科技領域課綱草案中,將程式設計納入國中及高中生的必修課程中;同時,將國小的生活科技領域獨立出來成立科目。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推手的中研院院士李德財表示,將同時於高中推動選修課,並鼓勵大專院校採納程式設計作為推甄篩選標準,以提供誘因吸引學生家長著手學習。教育部呼籲隨著科技技術的日新月異,世代隨之變遷,教育亦須跟進腳步。

近幾年來,台灣程式設計的教育一直是民間機構在領頭。兒童程式設計學院如雨後春筍般,其中著名的學習機構包含橘子蘋果兒童程式設計學院、iCodeSchool以及樂學程式學院等,以才藝班和暑期營隊等形式,其價位並不親民,卻存在著相當數量的報名人數。這樣的現象除了體現了學習撰寫程式的潮流趨勢,更顯著地說明了學習程式的起步年齡層已逐漸下降。

更值得一提的是,得以負擔這樣的費用在幼年培養程式能力的,不外乎存在於教育資源及資本較充裕的家庭中。如此不禁令人反思,倘若將這股潮流導入國家教育中,不僅價格較親民,是不是亦能更廣泛地被推動。

資料整理自親子天下

推行的潛在問題

(1) 城鄉差距

首先浮出檯面的根本問題,是城鄉之間的差距該如何補足?偏鄉的學校資訊不充足,硬體設備不夠普遍,資源亦相較都市學校來得匱乏。生長的家庭環境也不一定能夠提供一家一機,相較都市學生出身於具備電腦設備的家庭中,已先形成一段齊頭式不平等。

都市越成功地推動程式設計教育,在偏鄉沒有相當資源的補足前提下,勢必將擴大難以填補的城鄉差距。如何讓師資深入偏鄉,甚至長久留在偏鄉教學,提供穩定的師資來源亦是一大問題。

(2) 師資從何而來

教育部目前對於程式設計相關師資的培育,鼓勵在職教師進修、儲備師培生以及現職資訊教師研習,但程式設計偏向歸類於「才藝」類別而非「學科」的階段,並沒有專業的相關領域師資培育。

而程式人才多分布於業界的實用性技術領域中,在這段起步的銜接期間,引進業界傑出人才進行教學將會造成缺乏教學經驗及方法的爭議。無論是選擇先引進程式相關專業技術人員,還是受過專業師培訓練的老師進行教學,未來於師資培育的相關制度及管道方面,都需要更多的著墨與政策規劃。

(3) 產學教材更新

程式設計這個領域總體來說,是為實用及應用的技術層面而生。為了能夠最適當貼合市場的需求及潮流趨勢,任何程式相關的逐流觀念及種類都需要時常更新,勢必也會帶動教材的更動。即便為同一程式種類,也會隨時間研發出新的版本或是語法功能等,以達到最大的效果及便利性。

一套程式教材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可能正歷經著更新階段,更動的頻率將比一般學科快上許多。除了釐清在哪個年紀即階段的學童需要達成怎樣的程式學習標準及目標,於教材的更新上更需要耗費許多心力來確立該編排何種取向及種類的程式課程。

資料整理自親子天下

程式教育的未來展望

在技術跟著時代演進的循環中,程式技能並不是一項固定死板的技術。新的世代存在著新的供給及需求,程式的更新及開發隨著科技進步也會更趨多元多樣,因此程式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教育面一旦決定因應程式學習的這股潮流並受用於教師及學童身上,於往後的教育體制、風氣、教材、教學方法以及搭配的軟體硬體設備上,都需要跟著頻繁地更新與異動。

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也是與國際接軌的一大步,國人學習程式設計的平均年齡一旦成功的拉低,程式領域的知識將會擴大普及,對於台灣的科技產業也會成為另一個躍進。

延伸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