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慶麟 Bill Liao
8 min readNov 5, 2017

學生創業團隊募資系列(一)淺談創投基金的組成與運作

一般來說,ㄧ無法立即產生正向現金流,抑或是商業模式需要規模化後才能有效運行的學生創業團隊(簡單來說就是你需要錢),此時資金來源理當會有這幾個選擇:
1. 3F : Family、Friend、Fool
2. 銀行
3. 各種創業競賽獎金(e.g. 龍騰微笑、戰國策...)
4. 天使投資人
5. 創投(Venture Capital a.k.a. VC)

但絕大部分的學生創業團隊,沒有想過除了上述選項一或三之外的可能性。我覺得原因只有一個:你根本就不是認真的。你可能心想:「Shit!我他媽明明就超認真的!黑人問號.jpg」你一天花費許多時間在這個項目上,不斷的Brain Storming、粉專Icon怎麼設計、誰要產內容...。等等等,先別急著怒火中燒,我們換個方式算好了,假設創辦團隊成員每個月去打工可以有一萬元的收入。核心創辦團隊有四位成員。所以團隊隱形的Burn rate應該是:10000 * 4 = 40000/月,也就是說就機會成本的概念來看,運行這樣一支四人團隊一年下來約莫要花五十萬元。所以上述的關鍵點在於你有沒有意識到你正在花錢

身為學生,最便宜也最貴的資源,就是時間。

簡單來說,我認為當創辦人沒有實際執行或思考過尋求需要負起一定責任的外部資金來源時,通常我會稱這樣的項目為Side Project,而不是創業題目,畢竟創業的艱辛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讓你拿來說嘴的事。

撇除掉上述原因,這系列文章希望能以過去一年來擔任學生投資人的身份,從創業團隊以及投資人雙方角度切入,寫給近期有意尋求外部資金來源,亦或是看過這系列文章後想要開始尋求外部資金來源的學生創業團隊。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談創投基金之前,我們得先釐清創投和加速器是兩回事。拿台灣頗具知名度的Appworks來說好了,他們同時營運了加速器和創投。但你可能不會知道他們其實有兩筆基金,一支為本善基金(三億元),一支為本誠基金(十五億元),而且這兩支基金的投資策略以及目的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說,不一定所有的加速器都管理創投基金,也不一定創投基金就沒有提供團隊額外服務。因為創投這個產業也正處變動快速的時代,因此常常有人將兩者混為一談。

先來看看這段節錄自Appworks成立本誠基金時的新聞稿:

關於本誠創投基金

本誠創投基金 (英文名稱:AppWorks Fund II),是國內自 2000 年以來第一支專注投資網路新創企業的創投基金,由國內主體「本誠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其海外平行基金所構成,總基金規模新台幣 15 億元,由國泰人壽、群聯電子、行政院國發基金、遠傳電信、聯合報系、CID 華威國際集團、富邦人壽、中國信託創投、開發國際共同投資成立,委由 AppWorks 之初創投管理

以這段新聞稿當做例子,我們來談談一支創投基金的組成以及運作方式。

通常一支創投基金主要由三種角色組成:Limited Partner(a.k.a. LP)General Partner(a.k.a. GP)Associates
Limited Partner : 富爸爸們(國泰人壽、群聯電子、國發基金...),通常組成成員為保險公司、政府、大型企業等
General Partner:這支基金的主要管理者
Associates:由GPs招募來負責提供投資團隊相關服務的員工(e.g 法律顧問、硬體顧問...)

GP要找到資金來源(LP)之前要先準備三件事:
1. 投資策略:這支基金投資___領域規模___輪到___輪之間的公司。(定義清楚投資領域、輪次
2. 推估利潤:這項應該蠻淺顯易懂,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3. 團隊背景:為什麼我和我的團隊可以做到這件事。(通常能成為GP的人,都是之前創業過或是某間獨角獸公司的早期天使投資人。)

基金營運:

我們從成本、利潤、策略三個面向來討論基金的營運。

成本:
如果GP成功募資之後,需要籌組一個團隊來為接下來即將投資的團隊提供服務(投後管理:Post-management),勢必會需要一筆錢來支付每個月團隊成員的薪水,那這些錢從哪裡來呢?從募得的基金來,我們稱為資產管理費。通常資產管理費為一支基金的1~4%不等,這個數字會不斷來回變動,隨著VC的影響力提高而增加資產管理費,該數字唯一平均數,具體抽成因公司而異。而來回變動的原因是因為忙碌程度不相同,例如一支基金的年限為10年,前3年資產管理費是 3.5%、4~5年是2%、6~10年是1%。可以想像成因為一支基金在前3年的時候最忙碌,4~5年次之,5年之後最輕鬆,至於原因在後面會說明。

若單純對GP來講的話,還有另一項額外的成本即是GPs需要挹注一定比例的資金在基金裡面,例如這支基金的目標金額是10億台幣,GPs可能就要投入 x%的金額,一方面也是LPs為了確保GPs能盡其最大的努力找到最好的投資組合。

利潤:
一般人對創投的印象可能是擁有超高薪水,那接下來我們來談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在募集基金之初,GP會與LP談定基金回報的上限,舉例當初約定是兩倍好了,假設在10年基金年限到期之後,將所有投資組合進行回收,發現利潤是當初的2.2倍,此時創投只需要連本加上當初談好的兩倍回報還給GPs,剩下來的即是創投業的績效獎金。這筆獎金會按照一定比例分給創投公司成員。假設這支基金是10億台幣,10億 * 0.2 = 2億,這其實才是創投真正賺錢的地方。創投基金表現曲線通常為J型曲線如下:

基金利潤曲線圖

透過這張圖順便說明一下為什麼資產管理費會有所差異的原因,圖中看到前五年為投資期,曲線於前三年持續下降,在這段時間需挹注大量的心力及資源在管理以及尋求投資標的,五年之後基金開始獲得回報,此時已經不需要尋找投資標的,創投可以專心在投後管理上,承擔的壓力相對輕鬆,因為投資組合已經固定。順帶一提,通常創投不會在前五年把錢投光,會保留一定額度給投資組合,以便團隊需要募下一輪資金時創投可以跟投再推創業團隊一把,另一方面也讓自己手上的股份份額不會被稀釋太多。

策略:
接下來談到每個創投(甚至是每支基金)不一樣的投資策略。其實所有創投的回報最後落在一個平均值,此先假設投資回報率是250%。創投基金可簡單粗分成兩種:前期、後期。前期拿500 Startups,後期拿百度資本當成例子。這裡我將數學模型簡化,暫不考慮成本問題,下面例子數字大部分皆為假設(但應不至於偏差太多),重點是如何計算前期以及後期創投的投資回報率會落在一定範圍內

500 Startups:每個項目投資金額平均為10萬美金,採取以量取勝的方式,投資30間公司,只有1間公司10年後會存活下來,但由於500 Startups投資這間公司的時候是極早期,因此500 Startups佔了10%的股份,這間公司現估值1億美金。1億 * 0.1 = 1000萬美金,也就是說扣掉當初的成本,最後獲得的利潤為700萬美金約莫為230%投資回報率。(500 Startups投資策略

百度資本:每個項目投資金額從5000萬~1億美金不等,但投資之後這間公司幾乎有87%一定會走到IPO(首次公開募股)。但由於加入輪次於非常後期,因此佔的股份少。假設以1億美金投資了一間公司之後,該間公司IPO後估值為30億美金。百度資本佔了1%的股份30億 * 1% = 3億,最後獲得的利潤為2億美金約莫200%投資回報率。

小結:

如同文中所提到,創投以及加速器這個產業變動也非常迅速。例如像進駐在台北CIT的加速器MOX(為GMobi、SOSV),提供團隊利用GMobi在東南亞的優勢,使用他們位於東南亞的管道協助創業團隊快速的擴張;抑或是在全球化投資非常積極的500 Startups等等... 每一個創投品牌皆有其獨特的優勢以及價值主張,能提供團隊的協助當然也不盡相同,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之後理當對創投有更近一步的認識。

接下來這系列文章預計想要談學生創業團隊如何評估天使投資人以及在一場募資簡報中投資人到底在意的是什麼。但也只是預計啦,有可能我一個發懶就不寫了,亦或是突然文思泉湧多寫了好幾篇,之後也會慢慢分享我在Rookie.Fund擔任一年的學生投資人之後所學以及對台灣學生創業團隊粗淺的見解,也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可以持續發漏我的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