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筆記: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 / CH1 動機

Horus Lai
4 min readSep 30, 2016

--

日前開始參加了Soft & Share 精實雲端讀書會,跟以往參加過的讀書會採取完全不一樣的方式來進行,是透過Zoom雲端視訊會議,並且使用了ORID焦點討論法(其實也是個很適合用來自言自語,定期自我省思的工具)。預計進行十週,每週全部成員先就該週閱讀章節,以離線方式先將自己的ORID張貼至群組Trello佈告欄內,屆時等會議開始時,再依序輪流發言及討論,以下為首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CH1動機」之心得記錄:

讀書會團體:Soft & Share 精實雲端讀書會

舉行時間:2016/9/27 (二),20:30。

O(觀察現況):

前言中有句話特別觸動我,「我們想靠工具提升生產力,弄出一堆電子產品、應用程式、追蹤待辦事項的複雜檔案系統,卻沒學到科技想告訴我們的事。」這讓我直接聯想到荀子說過的一段話:「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世間種種功名利祿皆是人所發明出來的,但往往我們最後卻被這些東西給控制住了,而忘了初衷。

而第一章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們人做事的動力,來自有主控權的選擇,選擇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自己有操控感」。剛好「電腦玩物」裡面有寫到一段跟CH1裡有關的事情,就是待辦事項就做想做的,不用照順序沒關係,但至少要做,我們至少在這個方面能夠奪回一些主導權,可以說是本書的實踐範例之一。

R(說出感覺):

其實這章放到第一章來討論,我覺得對於華人教育體系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諷刺,幾百幾千年來的教育體系,從科舉到聯考到多元入學,曾幾何時真的賦予了莘莘學子們「動機」了?這個社會環境的氛圍裡面,父母、長輩、師長、相關無聊人士、路邊阿貓阿狗…等等,會告訴你要「好好唸書、考試考一百分、進好高中、好大學、好公司、賺穩穩薪水、買房買車、結婚生子」,叫你完成這些事情,然後,然後,然後,然後就沒有了。

這個體制裡,壓根就不希望你「選擇」些什麼,只會告訴你要做些什麼,然後把你量產成規格化的商品,接著上市到人肉市場上去讓人喊價。我們所能做的選擇,很大一部份可能只有些許蒜皮雞毛的小確幸而已。在每個人自我覺察自己想要追求些什麼之前,所謂的「選擇」也只不過是個假議題。如果沒有真的能夠「有意識的去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追求自己內心深處真的想要的東西,那就只是人云亦云的盲從,隨波逐流於塵世之中罷了。當我們真的能夠操控自己,才能真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另外,我從不覺得事業有成的人,或是臺語裡所說的「生意仔」,真的完全天生就是如此。他有可能受到原生家庭、個性、教育、政經因素、文化背景…等等的影響,使之剛好「陷入了一個能夠產生動機並自我激勵的正向循環之中」,所以也就成了該領域的成功人士(當然也有所謂的「天才」這種真的超出規格的討論範圍。是真的天才,而不是臺灣教育裡的「假資優」)。

I(找出意義):

人生有太多想做的事情,而有列不完的待辦清單。但這些事情中,總有些是相對不那麼重要的,「想要」跟「需要」是兩種不同的層次。當我們能夠正確的賦予每件事情該有的優先順序還有動機之後,才能夠真的具有生產力。人生是不公平的,有人一生出來就是處於白人富裕家庭、接受良好教育、生活無虞,而卻也有人是誕生在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易子而食的國度,但無論是怎樣的人,在時間面前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如何為這24小時發揮最大的效用,端賴我們為之設定的動機為何。

另外,我們做這些事情的原動力,到底是因為「熱情」或是「對不足的恐懼」,如果能有正確的認識,相信也能事半功倍。

D(採取行動):

為每件微小的事情找出動機來,像是柳根瑢的「一讀一行」,或者是「拖延心理學」裡面所提到的一些自我激勵的方式。而除了營造動機之外,在單一事件上面可採用「曼陀羅筆記法+5W2H」,將之快速套入思考模版,進而拆解之,可解決剛開始的啟動障礙。而就「拖延症」的角度來看,其實有個爛開始也沒關係,過程中可以不斷的改善,讓最後的結果會是令人滿意的。通常要去做一件事,最困難的就是剛開始啟動的部分,臺語有句話說:「頭過身就過」,也真的是滿有道理的。

總之Learning How to Learn,and Just DO it,既然這世上唯一公平的只有時間,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將學習效率槓桿至最大值,才能將產值最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