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政大傳播/台師大傳/中正電傳 研究所推甄分享

Cj_chachacha
14 min readFeb 25, 2022

--

各位好,我是 111 學年度的應屆畢業生👋 現在才發這篇文章實在是偏晚(拖延毛病都沒變:)。推甄研究所一路上受了許多師長、學長姐、親友的鼓勵與幫助,想紀錄一切境遇和心得,為自己留下回憶,也回饋給學弟妹們。無論點進來的你是已經下定決心或還在猶豫,希望這篇文章都能幫助到你!

首先報告我的推甄結果: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碩士學位學程/備取 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眾傳播研究所/正取 1

📍國立中正大學 電訊傳播碩士班/正取 2

最後選擇到政大傳播所報到!

CONTENTS

  1. 個人學習背景
  2. 動機
  3. 書審資料
  4. 面試過程
  5. 結論
師大校園路標完全體現我準備推甄一路來的心得(阿雜)。

1. 個人學習背景

國立中正大學 傳播學系

系排 2/39 (5%)| GPA:4.10|大一拿過 2 次書卷獎

📍實習與工作經歷

《天下雜誌》調查中心|實習生

《倡議家》 PaGamO素養品學堂|專欄記者

校內實習媒體《中正E報》|總編輯、採主、記者

📍活動及競賽經歷

第 18 屆新傳獎籌辦委員會|總召集人

國立中正大學親善大使團|團員→幹部→執行秘書

國立中正大學 111 級傳播系學會|會長

TOYOTA 一車一樹校園創意競賽|金獎

第 12 屆桃城文學獎散文組|第三名

第 18 屆新傳獎最佳影音新聞報導獎|入圍

小結

⭕ 相關實習經驗、競賽經驗、社團幹部、書卷獎
❌ 科技部大專生計畫

2. 動機

為什麼要唸研究所?

這個問題我問過自己上千萬遍,也是我一直拖到大四上學期才下定決心準備的原因(螢幕前的你各位還來得及!)。最初只是因為在校成績不錯,系上老師建議我讀研,於是先寄(擠)出中正傳播五年一貫的申請資料,但總覺得自己當時只是被趕上架的鴨子,不太積極,研究計畫也寫得很慢。

直到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到《天下》調查中心實習,在公司看到許多優秀記者,最後看見自己親手寫的專刊文章也悸動不已。實習結束後,我問 mentor 姊姊:「《天下》的記者幾乎都是研究所畢業嗎?」

「嗯,前幾年可能還好,但最近這幾年大家幾乎都有研究所學歷,而且也不一定是新聞專業。」

我當下一個「呃啊」(當然沒叫出聲)被點醒。回想實習過程中,因為工作不全然是傳播科系專業,所以我花了更多時間學習,我認知到自己其實很不足,無論未來要踏入什麼產業、什麼公司,都將永遠不足。「一個傳播系出身的學生,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價值是什麼?」大學四年我仍未能回答,研究所對我而言是尋找答案的途徑之一。

研究所如其名是一個做研究的地方,我想從中發現自己有興趣問題、運用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

你想唸的研究所提供了怎樣的資源?可以回答你哪些問題?進而讓你學到什麼?思考這些問題,為自己製造動機。

雖然當今許多傳播相關研究所不一定要以論文畢業,但我覺得道理差不多。另外,關於「什麼樣的人可以考慮推甄」一問,書軒學長的分享文章整理得很詳細,建議大家一併看看。

3. 書審資料

政大和中正都是以線上上傳為主,只有師大還是要寄紙本資料,建議大家平時養成整理資料的習慣,把經歷、獎狀、作品集轉成電子檔收錄,之後會比較方便。

我當時也參照學長的方式做了時程整理,真的方便又一目瞭然!(淚目感念前人種樹)

我的書審資料算是四平八穩那種,沒有使用特殊的排版,以看起來簡潔乾淨,凸顯自己想要呈現的重點就可以了。下面分述幾項個項目的書寫重點:

自傳

「簡單闡述你是個怎樣的人」,比起用比較空泛形容詞,建議舉出實例(例如課程表現、活動績效、實習成果等)更具體地描述,最後總結可以帶到一點申請動機。

字不宜多!教授要審的資料很多,因此也有人會用表格整理重點,但我自己偏好用行文表示。

推薦函

我申請的學校只有師大和中正要寫,聽說政大是從這屆開始不收推薦函的(也不收研究計畫),今年簡章出來再注意看看。除了收受與否外,也要注意上傳格式,像陽明交通有規定格式、中正要使用上傳系統,寄送紙本的師大不必拆函,整封寄過去就行。至於找誰寫,可以是:

  1. 研究計畫或專題指導教授
  2. 實習單位主管
  3. 系主任
  4. 特定課程的老師(課程與研所相關)

學習計畫

這部分就考驗你對學校課程的熟悉程度了,可以選對你的研究有助益,或你想深入學習的領域。我申請的學校中只有政大和中正五年一貫需要附上,我主要說明政大的部分,可以注意一下:修業規定、畢業資格、是否有再細分選修專業、必選修課程、課程地圖等

政大傳碩官網有提供課程手冊和修業規劃,我參考這些資料撰寫,比較實際一些。

另外,除了研讀計畫,政大還要附上申請動機和畢業計畫。申請動機可以把重點放在「為什麼要選擇政大」,我細讀了政大的課程手冊,掌握一下學校有哪些資源、設備、老師和研究方向(對面試也很有幫助哦!)

至於畢業計畫的部分,比起攏統地寫「想成為怎樣(形容詞)的人」、「踏入傳播產業」、「為產業盡一份心力」,建議還是可以寫的具體一點,因為這也是面試的必問題。教授想知道,你想要用什麼方式畢業?期望自己未來做什麼工作?有沒有參加競賽獲執行專案的動力?是否有繼續修習的可能性?

我認為這不是限縮自己的出路,而是表示你真的認真思考過未來規劃~

研究計畫

管中祥老師:「問題俯拾皆是,看你有沒有觀察到而已。論文是訓練發現問題的能力、邏輯思考的能力、膽大心細的個性,這些都是未來職場的必備技能。」

研究計畫很重要、超重要、重要到爆炸,真的要對自己狠下心來!困難與否看個人,你終究是要寫的為什麼不現在就寫呢?寫累了就看看研究生迷因(?),幾個重點供參考:

1. 研究方法認真聽

人文或社會科學領域的同學,研方真的要認真上,對於論文的結構、格式和重點就不會太陌生。

2. 參考文獻海量找

如果還沒確定主題,也可以到碩博士論文網找靈感,看學長姐們都做些什麼主題、用什麼方法、有什麼不足或是建議(但要注意論文品質);如果是已經確定研究主題的人,建議先看中華傳播學刊、新聞學研究、傳播研究與實踐、華藝圖書館等學術大佬的文章,看他們怎麼運用理論、發展研究問題。

3. 不要抄襲死命寫

還記得嵩音老師(研究計畫指導教授)告訴我,其實社會科學領域很多研究主題,都已經被做過了,當下覺得有點失落「別人都做過那我還能做什麼」,但在準備的過程中,才理解這番話的意義:正是因為別人做過,我們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嘗試觀察當今的趨勢和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回應,體會到不同時空下理論的改變。

⚠️ 在撰寫的過程中要和指導教授保持聯絡,沒有人可以一次寫到好,一來一往才正常(但記得每次都要有進步,不然教授也是會生氣的)。

其他有利審查資料

由於我是本科系的學生,課程成果、實習、競賽活動、接案⋯⋯,大學四年作品量算多,但教授真的不可能一一看完,所以我在封面就做了一分鐘履歷,簡述經歷、職務、成果、KPI 等資訊。

我的內容目錄供參考:

  1. 個人經歷總覽(一分鐘履歷)
  2. 實習經驗與成果:有單位主管評分表或評語也可以放上去。
  3. 競賽得獎證明
  4. 論文報告:不可能放得下,簡單寫主題、摘要、方法,再附上雲端連結。
  5. 影像實務作品
  6. 課外活動經歷
  7. 附錄(如下)
最後一頁的附錄整理,有縮網址記得檢查(聽說有人曾經連到色情網站)。

這部分對非相關科系的學生就比較不吃香了,但我要說,其他審查資料真的就只是「其他」,面試的時候也鮮少被問到作品細節、辛酸史等等。推甄主要看的還是在校成績和研究計畫。雖然 CP 值不高,但還是得整理;回溯過去的作品、爬梳個人歷史,這個過程也能更了解自己。

盡量把作業當作品做,不要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4. 面試過程

辛苦你了!恭喜你來到面試階段🎉 我在三所學校最主要被問到申請動機和研究計畫,後者真的很重要,必須對自己的研究計畫暸若指掌,列出可能會被點(攻)出(擊)的問(弱)題(點);有把握的問題多解釋,沒把握的承認不足,並思考可能的解決方式。接著跟大家分享我被問到的問題:

💡政大傳播/3 位教授

因為中正和政大是同一天面試,上午中正結束之後我就匆匆趕到台北,進到政大校園還差點迷路😢 在休息室裡看到的每個同學舉手投足都有點記者主播範兒 XD 我真的是在慌亂且極度緊張的狀況下進行面試的。

1. 自我介紹 1 分鐘

我提到自己的學習背景、實習經歷,藉此表達我的個人特質,以及我申請政大傳播的動機。

📍研究計畫相關

2. 你為什麼會想做科學傳播呢?

「我自己本身是文科生的背景,身邊的親友也不太理解公投中有關科學、科技的議案,大家通常透過媒體和政黨傾向來做決策。但這樣真的是一個好辦法嗎?媒體是如何報導這些事情?民眾又是怎麼想的?我想要去理解這方面的事情。」

3. 但這個萊豬的議題比較複雜,可能一直在變動,或到後來新聞熱度降低,你做這個⋯⋯嘖⋯⋯有點難度哦?

(超緊張)「是,我也知道,但新聞熱度降低,不代表食安風險會不存在,我還是希望可以更深入的去看整起事件。」

4. 你用的是實驗法,為什麼?你知道實驗法可能遇到很多問題嗎?

「我想要藉由設計不同的變項,觀察閱聽人的反應。」

我接著說了實驗法可能遇到的外在效度問題,老師們針對我的研究設計討論了一陣子,最後說:「哈哈,但真的,每個實驗法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啦。」

📍申請動機相關

5. 我看你過去的新聞作品很豐富,對新聞滿有熱忱的,為什麼想繼續念研究所而不是就業?

我提到自己在大三時,有先修中正電傳所的課程,以及在《天下》實習後,覺得自己尚有所不足的感想;我認為進入到研究所,可以接受更紮實的學術訓練,對個人成長很有幫助。

📍畢業計畫相關

6. 以後想走新聞嗎?想當記者嗎?

我簡單說了一下備審資料裡的畢業計畫。因為對新聞與文字的熱忱,未來若步入職場,記者是一個選擇,但我也期許自己可以做調查報導或深度報導,或是進入新媒體事業工作,如《報導者》、《公視》P#新聞媒體實驗室、《聯合報》融媒體倡議部等。

📍其他問題

7. 有考過多益嗎?外語能力怎麼樣呢?

「有,但沒有到很高分(尷尬)。」

教授:「有過學校的畢業門檻嗎?」

「有(尷尬)。」

教授:「那就好。」

8. 有沒有其他問題想要問我們?

因為剛剛都提到多益了,所以我就順勢問了政大傳碩的交換生比例。

小結

面試政大的時候真的很緊張,也覺得時間流逝得很快,出來的時候頭昏腦脹,不知道自己到底表現得好不好。但能回答的題目我有多講一點,沒預料到的題目也都平平地過去了。

💡師大大傳/2 位教授

師大是我第一間面試的學校,當然有點緊張,但幸好有朋友的陪同,還遇到系上同學。在門口等待的時候,助理學姊叫我放輕鬆,跟我聊了一下天,就保持著平常心進入面試教室了。

1. 自我介紹 2 分鐘

兩位老師先跟我自我介紹,讓我覺得很親切,所以緊張感直接下降許多 XD 自我介紹的內容大概和政大差不多,但有提到一點我和師大的淵源(之前學測沒上 XD)。

📍申請動機相關

2. 除了師大你還報考哪些學校呢?

誠實如我說了政大傳播和中正電傳五年一貫,老師們好像第一次聽到五年一貫,就問我那是什麼,於是又解釋了一番。

3. 那如果師大和中正同時錄取你,你會想去哪裡呢?

「(猶豫了一下)應該還是師大,中正的課程、氣氛、老師,我都算很熟悉,所以希望換一個環境,可以有不同的刺激。」

我接著提到師大的課程和師資,對應到我的研究計畫,試圖把問題轉到研究計劃上。

📍研究計畫相關

4. 可以分享一下你設計研究計畫的歷程嗎?

我提到動機、文獻蒐集(特別提到師大的老師做的研究)、研究方法設計時,選擇組間設計(Between Subject)和組內設計(Within Subject)的選擇。

5. 那你知道 Between 和 Within 各別使用的統計軟體嗎?

大型挖洞給自己跳現場😢 這題沒有準備到,所以我果斷說了不清楚,但回去後會更深入去了解。

教授笑著說:「沒關係,進來之後就清楚了。」

6. 為什麼會想做科學傳播呢?

和政大第 2 題回答得差不多,但因為師大是第一間面試,所以我稍卡了一點。

7. 你認爲針對這份研究計畫,師大可以給你什麼?

我有說到在師大大傳網站上,觀察到很多學長姐是做文化研究的論文(想展現我有觀察師大的研究方向),但師大仍然有做科學傳播、風險傳播、健康傳播的老師(點名)。

📍其他問題

8. 你可以用一種非華語介紹自己的家鄉?

我用韓文介紹高雄。

9.你有學過韓文?說得蠻流利的耶。

「對,我從高中開始自學,考過 Topik II 4 級。」

📍畢業計畫相關

10. 你有沒有想像過畢業後三五年會在哪裡?

一樣和政大第 5 題回答得差不多,仍然回得有點卡 XD。

小結

師大是第一間面試的學校,所以真的很緊張(每間都有理由緊張 XD),但兩位老師很親切,也給予我的研究計畫一些回饋。但 Between 和 Within 那題我真的是裝逼火葬場😢,這個經驗也讓我面試後兩所都有更充足的準備。

💡中正電傳/3 位教授

先簡單說明一下,我所申請的五年一貫,是系上為了鼓勵大學部繼續就讀碩士班,讓大學部同學在大三下申請(但還是得和外校相關科系組一起甄試),錄取後在大四就可以取得碩士班研究生資格,這麼一來就能縮短學、碩士修業年限。聽說之前有學姊從大三就開始修所上的課,累積學分,申請五年一貫通過一後,在大五上(=碩一上)就取得碩士學位,提早畢業了。

我這屆大概有 5 位同學申請五年一貫,但甄試生的名額也不過 15 位左右,雖然有地主優勢,但還是得和其他人競爭。

1. 自我介紹 2 分鐘

自我介紹還真的有點尷尬,因為和對面的三位老師都算熟悉了 XD 除了簡單介紹自己外,我還提到五年一貫對我而言是不錯的機會,所以才會坐在這裡。

📍研究計畫相關

2. 為什麼會想做萊豬議題呢?

和政大第 2 題回答得差不多。但因為是電傳所上「政治傳播與行銷」、「科技傳播與文化」這兩堂課給我的靈感,我有特別提到。

3. 可以跟我們解釋框架(frame)的概念,以及你在研究計畫裡是怎麼運用的?

這個問題是要事先準備的,在研究計畫中引用的理論和文獻都要很熟悉。因為我的研究有延續過往的框架研究結果,所以被問到更細節的問題:

4. 但過去別人分析的這些新聞框架,在你的研究期間可能改變,或產生新的框架,這部分你有想過怎麼處理嗎?

這個問題我有準備到。「我會確立好我所要研究的期間,有必要的話,會再次進行這期間新聞的內容分析。」

5. 可以簡單分享你參考過的文獻嗎?

一樣是事先準備題,在寫研究計畫的時候不能只是複製貼上文獻作者和年份,最好也背下幾個相關的國內外文獻的內容和學者的名字

📍英文關

6. 在你面前有三張英文短文,你可以閱讀中間那張,告訴我們你理解到的意思嗎?

這一題和大學面試的時候一樣 XD 文章不長,約 5 段左右,應該是一般社會科學的學術論文,會有一些比較複雜的單字,但可以猜得到意思。

📍申請動機相關

7. 你在校成績不錯、研究計畫也做得蠻完整的,申請另外兩間應該都有機會錄取,真的沒有想要留在中正嗎?

小妙問這題的時候,感覺在建議我留下來(淚

我的回答有點語無倫次,內容大概是這樣:我在中正真的受到很多幫助、也很喜歡這裡的氣氛,成績和研究計畫也都是有老師的幫忙、同學的支持,才可以順利完成。但我有時候也會想說,系上的老師是這樣看待我,那麼外校的老師、其他的同學呢?所以我還是想要踏出去看看,不管面試有沒有上,都想知道外面的人對我的想法。

小結

中正這段大概沒太多參考價值 XD 但我還是想記錄給自己看,在這個地方曾經有那麼多的人幫助我,我永遠愛中正傳播😢 面試最後和老師們聊了一下,五年一貫真的還是不錯的選擇,老師們就再叫我考慮看看了。

5. 結論

謝謝你看到這裡,希望多少有幫助到你的準備。雖然我們的經歷和選擇並不相同,但我認為從大學入學到未來職場,甄試都是一場認識自己、包裝自己、展現自己的過程,必須非常誠懇。

希望大家都能量力而為,如果在準備書審覺得自己不足,或在面試過程覺得被打擊,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最後無論結果如何,這一切不會是全然白費的,至少是努力過的人生軌跡。

希望大家一起變口愛哦!

最後的最後,想留給這些人(都還沒寫論文還敢寫謝誌ㄚ):

謝謝給我的備審許多建議,陪我模面趴趴走的心妤;謝謝雖然選擇不同,但始終支持著我的室友瑀潔;謝謝開車載我到高鐵站的家倩;謝謝佳清、時濃;謝謝嵩音、哲哲、元輝、蔡導,還有中正傳播的許多人,你們都是我的家人。當然也謝謝我真正的家人。

祝大家一切順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