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自戀文化

Chang, Hao-En
2 min readJun 5, 2018

--

針對「自戀」,向來有一派的說法認為,面對競爭激烈的時代,若沒有自信根本不可能脫穎而出,相信自己已成為取得成就的必要條件;但這類意見,混淆了自我價值與自戀之間的差異。

自戀者沒有自知之明

不可否認,自戀者往往對勝利有巨大執著,這的確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他們傲慢、自負、虛榮、浮誇、自我中心,而且沒有「自知之明」,這是與適度自信者的最大差異。

由於喜歡向外展現的人格特質,自戀者經常會過分宣稱(overclaiming),也就是裝成無所不知,這讓他們看來聰明過人;可想而知,聰明外向的人極易受別人歡迎。但這是營造出來的表象,更甚者,他們還真的以為自己比別人優秀,自戀心態造成自戀者無法正確省視自己。

某項研究曾用知識測驗測量自戀者的回答情況。結果指出,自戀者對自己的答案擁有高信心,當答案揭曉卻事與願違。另外,自戀者的風險容忍程度也比旁人來得高,他們擁有一種沒來由的樂觀。然而,也因自戀與自信之間的關係密切,使人在短時間內難以辨識,「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很適合描述辨認自戀者的景況。

自媒體加劇自戀

社群網站的普及,增加自戀者的表現機會,迫使較不自戀者不知不覺地加入競爭,連「朋友」多少都是彼此默默競逐的項目,即使臉書上的多數朋友意義較相似於「相識」;再來,螢幕文化的根源在於,以引人遐想的影像為基礎,滿足人們的偷窺慾與自身的曝光渴望。

根據傳播研究的觀點,社群網站普遍鼓勵人們展露某些特定面向,意即社群網站的設計本身並不是外人所想的那麼支持多元。使用者展露的角度,時常是較美的左臉或健美苗條的身材,就算是出糗的影像,也是po圖者刻意營造的形象。

對自己好一點的思考盲點

不光是網路帶來的問題。物質主義過盛,更是將整體文化帶向自戀的根源之一。「對自己好一點」這句琅琅上口的新時代金句,原意應是不要用過度要求的方式對待自己,而今卻成了花大錢後的自我安慰,沒有人會把這句話聯想到心靈的純粹深層改變。

(以上內容整理改寫自《自戀時代》)

--

--

Chang, Hao-En

寫書摘,是想梳理看過書後留存在腦海的片段訊息/在星期二發文,是因要避開假日和星期一症候群/選23:00,是因隔日就是星期三:上班日的中間日,再過兩日又放假了。不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