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三小說散文整體寫作策略分析與給寫作路上學員建議(同業會破防別看PLZ)

女性書寫在文學獎?五年內林榮三的得獎趨勢

陳泓名
Sep 22, 2023

這份心得由十四屆林榮三到十八屆,總共橫跨五年,當中也很容易發現自己的文學喜好;首先,敘事陷阱的題材我不是大喜愛,就是很討厭,這種強硬炫技的手法,本來就是我自己常常寫的;在者,鄉土作品如果是那種很傳統的以「異男」求偶焦慮+事業成長(衰弱)的老寫法,如果沒有在題材上、細節勝有所成誠意,我反而也很討厭這種寫法,相反的,如果很誠懇,例如李俊學〈地仗〉,我就會喜歡。

當然,為使這份研究更加客觀,我也嘗試加入許多的標籤,讓這份報告更有參考價值點。

在談這些分析前,還是得要有一些概念得建立:

Q:所以這就是未來我可以遵守的文學獎攻略嗎?

不適用廣泛的、長期的文學寫作策略,應該說,任何的建議,都不應該成為一個寫作者的長期明燈,你反而要小心那些高舉著明師、明言的人,寫作本來就事找到尚未寫明的事物,並且用力把它寫出來。也因此,只想著攻克文學獎的負面效果,只會讓你的寫作目標變得破碎;只想要文學獎證明自己,也會讓問題暴露在讀者面前,變的虛假易破。

Q:我看了作品跟分析,還是會懷疑自己的作品,怎麼辦?

不管是準備搭捷運去巴黎打書的老作家,還是初出茅廬的作家,大家都在面對這個困擾;有個很像是儀式感的話龍在文壇已久「恭喜出書」,以前我會想有啥好恭喜的,現在我發現,這個公洗不只是克服內心魔鬼,也是克服成書之前的種種阻礙,因為大家都很不確定啊,所以出版了、付梓了,那麼你內心的擔憂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結果。不管是好是壞,趕快去擔憂下一本的問題吧

Q:有些得首獎的作品,感覺你還是不喜歡,是不是這個分析有疑慮?

文學獎組成本身有它的制度、歷史因素,脈絡很多人討論過了,可以蒐集「文學獎」的關鍵字看各大作家如何談論,其實大家結論都差不多,只差在脈絡跟角度。如果要講一個最簡單的結論,那就是相信自己讀到的感覺。我也是一路分析我喜歡、為什麼喜歡、為什麼討厭,才比較知道要如何談作品。

Q:欸,你圖片最旁邊的文字是啥?很嗆?

最右邊的文字是我讀後的粗略心得,以及一些劇情提示,以免我忘記;當然你可以讀看看,這是我第一手得感想,非常做真;但我也不全然認為「啊所以這就是爛到底」「讚到爆」之類得,文學寫作跟問題都是處理這種空間曖昧的問題,之前也講過,這系列文章是為了讓大家有個「可質化」、「可量化」的標準來檢視目前遇到的問題,因此分析內容我覺得比較可觀可參考,當然,你要是喜歡看我直白嗆人,here u are~

先說結論,以女性經驗、女性敘事視角來書寫文學獎,本身就具備超級大優勢,以穩定佔據每年作品五成得獎作品以上,以下是表格整理分析:

第十四屆

鄉土書寫=3+2=5

女性書寫=1

這屆比較特別,可以與第十八屆參照來看,這屆的鄉土書寫作品敘事者都是男性,而女性書寫的內容,其實也不是特別偏女性,也混雜了鄉土書寫。

從寫作方法來講,其實散文也不一定要求要結構穩固,或者寫作意識很明朗,嗯......,我自己對散文的文類都還滿要求的,內心的標準是曾柏勛的〈出張〉,但如果〈洗事〉、〈天空〉都能得獎,那我可能也會開闊心胸地看待。

來看看〈洗事〉這篇作品的內容與〈出張〉來並看吧

洗事
出張

在寫作技巧上,出張明顯就慢了許多,段落接點都很講求閱讀上的工整,而洗事看起來就比較隨意了些。在這個基礎上,我仍然認為出張這種作品出版後,會有比較多行銷點,可以很清晰地知道為何要讀這篇文章。

如果依然要靠這種「日常系經驗」來打敗「家庭歷史探詢」的獨特性,我認為有兩條路:走到林文心〈我與施女士的病〉等級的輕鬆與自在切換與後設自觀,不然就得要遵循洪璦珠、林佳樺的路線,把文字寫典、寫雅,找到這群原本就很喜歡這種文字風格的讀者。

第十五屆

鄉土書寫=1+0=1

抒情=0+5=5

這屆超級多抒情散文,那種作文類型的抒情散文很多;相反的,注重情節推展的小說有很多,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屆,〈猴〉的寫法至今都讓人印象深刻,〈擔馬草水〉原以為會非常的異男臭,但其實也滿溫馨的。

只不過,這屆的小說全都選男性,也會發現,男作家的寫作依然吃香,並且男作家寫「女性性別」主角的小說,也很愛符號化人物,這點在第十八屆完整體現。

我們可以發現,基本上你是個男性,不投林榮三沒什麼道理,性別比就是如此的懸殊。相反地,如果來看散文類,女性作家的數量,也壓倒性地多。

前面提到洪愛珠是個典型,那這屆的〈擔馬草水〉與上一屆的〈豕者〉可以來簡單談談為什麼〈擔馬草水〉類型的作品會比較吃香,上個截圖:

〈擔馬草水〉
〈豕者〉

看了五屆之後,我以前是認為,〈豕者〉這種文字精煉、段落指向性很明確的小說,甚至文學技巧上,在隱喻、分段能力,都比〈擔馬草水〉還要好,然而,閱讀評審紀錄後,明顯也發現,當技巧「好」到一個程度,會讓評審的警覺心大大上升。

也可以發現,其實每一段寫得很用力,很細膩,反而不會是好事。這也可以從後面林楷倫連續得獎的幾片作品發現,在敘事的精巧程度,遠遠不及〈豕者〉,但仍然持續得到評審的青睞,這也是因為,與其經營每個段落的細微動作,不如趕快告訴評審,嘿對,這人很可憐、這地方很慘、命運可悲。

我們也可以預想一個情況,當四百多篇參賽者將自己該年認為最「文學」的作品送往評審前,那會是怎樣的美學勞動?!當然,回頭過來,一種「容易」閱讀的「刻板印像」就因此誕生,透過一個個可悲男性的視角展示他們認為的可悲地方,這也是想得獎,就寫鄉土的真相

只是這些東西早就輸出快二十年了,洪明道也站往更溫柔技術的地方,黃茵也找到一種女性的語言,穿梭嘲諷這些自以為可悲的男人與女人。況且,第十八屆的小說作品,儘管仍然都選鄉土,但這些男作家筆下的主角變為「生女性」,寫法一故,因此我也覺得完全可以由女性作家來慢慢把這塊鄉土敘事寫下來。甚至還更容易克服評審內心討厭的那幾個典型,以及解決女性人物功能化的問題。

第十六屆

小說組最有新潮的一屆,並且〈我們要如何才能原諒自己〉的得獎,真正讓我訝異;以前認為要更壓進去、更情節化的個人敘事,竟然某種程度上,也肯認的女性書寫中「私小說」的寫法。

你會發現我的心得是「很粗糙」,但這完全是在「刻板印象的文學獎」的標準在思考,是的,我覺得〈遊樂場所〉〈斑雀雨〉〈四小天鵝〉更具備小說的技巧性,那種反芻後的結晶;但,「私小說」欸!?這個被玩壞的分類,竟然能夠出現,讓我非常訝異。

當然,如果你上我的課,我會闡明「我喜歡什麼」,但是,透過這次的閱讀,我也會告訴你,如果寫成情感豐富、個人色彩濃厚的小說,也不是完全沒機會。

〈我們要如何才能原諒自己〉
老祖

〈老祖〉這篇是散文類的異數,原本以為是阿伯的MURMUR,但是卻很有意思地動用許多小說的技巧,主動用三幕劇,以及不強加拉回個人感傷的寫法,當讓我覺得:喔,好怪,但好有趣。

如果說〈我們要如何才能原諒自己〉是很散文的小說獎

那〈老祖〉可說是手段精明的小說篇章。

接著我們突入最詭異的第十七屆(好難看)

我們講點有營養的結論:林榮三文學獎可以投什麼做品?

🉑你的歷史小說某篇章🉑科幻穿越劇

從積極一點的角度來看,初審複審應該是想要選些特別的東西,因此,也是可以嘗試把自己的作品都投看看,別再問老師投XXX獎會不會中的問題,有丟有機會啦!

其他沒講到的,也不是作品形式出問題,就只是篇無聊而已,鄉土的東西又都跑回來,而且還不誠懇,讀了很難受。犯了許多我覺得有本來就有問題的雷點:女性角度單一、細節明顯田調過用力、只用男人女人代詞通關整篇作品。

散文的話,可看兩篇,

微城
我們的衣櫃

兩個都是非常好看的散文,我認為這兩篇都有很「豐富」的書寫經驗,並且執行非常好的點是:把策略/方向選好,不要廉價亂抒情

〈微城〉寫住在防疫旅館,寫的很CHILL,通常這樣題材難免營造恐怖、病、死,但是這篇卻非常~CHILL,有那種文心的聰明,卻又不同風格的,滿有意思!

〈我們的衣櫃〉,也是有個很內斂的風格,甚至是男性版本的林文心感,如果能繼續維持這樣幽默筆調,整個會很好看!

也因此,如果要沉重,那就得要有題材上很「重」的意識,如果題材是「小/生活」,我覺得這種寫法非常令人耳目一新!

來到了最有趣的第十八屆,這屆的得獎者女性人數只剩一位,THEN,又是鄉土題材全面霸佔,只有〈陷眠〉是寫女性困境與鄉土無涉。而且有意思的,作品(55中有4)、主角、都是、女性。

WOW,多麼,諷刺。

我先來聊散文:

我與施女士的病,這篇再次深深打中我的心,全面而沒有缺點;安全社交距離也很棒,難以想像這是老師小出來的作品,甚至有小說感;因此,寫得太小說,絕對不是散文文學獎的扣分項。

接著來放我覺得很值得討論的兩篇作品:

陷眠
最多三八的那支

陷眠具有一種語言潔癖的敘事方法,全部使用台語正字,也會看見有種很強的意念在裡面,這幾年也在討論是不是得一定要用台語正字最多三八的那支這篇告訴我們,不一定。當細節越好、越穩定,甚至可以用錯的。

因此,你會發現前者把台語裡=具有深刻意象的句子取出來並且精煉作品。而後者的小說,則是在活生生的細節情境裡面,找到一種很好入口的語感,讓讀者全都接受!

至此,我們已經讀完全部作品,更詳細的點評也可以聽PODCAST

結語

給END文章的你一些中途的結論:

不用墨守成規一些文學信條:不一定要正字、不一定要精煉、可科幻、可歷史小說、可私小說

鄉土小說仍是主流,請簡單、明白寫每個段落,不要修辭挑戰;女性很常被拿來當題材,得獎作家卻很常是男性寫原住民題材,常被符號化,也不深入在地細節

為什麼要做這些分析,嗯,為了文學政治吧,也主要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我喜歡的小說多一些;不過當然也可以當那個大聰明,選常常被選的寫法+題材,那很有可能中。

最重要的是,這幾天看完作品後,也對自己原本的「成見」有些鬆動;也達到本次計畫目的,起心動念,把原本學員各種不同的文章風格,探測看看它們到底走了多遠了。

4分以上的作品完全可以看,5分就是我很喜歡的。

陳泓名

小說、散文寫作。成大水利系、獨立書店「楫文社」負責人,現居墳墓山旁與捷運水泥基樁下。獲臺北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新北文學獎;獲國藝會與文化部創作補助:臺電工程史、離岸風電、公共工程、澎湖家族史;出版小說集《湖骨》、《水中家庭》。

https://portaly.cc/hstk24

--

--

陳泓名

小說、散文寫作 獲台北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國藝會與文化部創作補助公共工程、澎湖地方史、現代主義。出版小說集《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