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新手上路:BRD、MRD、PRD的差異

Echoes of Design Thinking
12 min readMay 17, 2023

--

Photo by Quinten Braem on Unsplash

前言

產品開發中的三個關鍵文件:BRD、MRD和PRD,是產品新手常常混淆的文件。當我還是產品小白的時候,也常常在產品文件中迷路,因此花了一些時間去探索文件的製作方法及架構,這邊把我所知的部份整理出來,希望能幫助跟我一樣在產品路上的旅人們。

文章重點目錄

> BRD、MRD、PRD的差異
> 簡易的產品發想流程
> BRD 文件架構
> MRD 文件架構
> PRD 文件架構
> 快速產出文件的小撇步

這篇文章適合誰讀

新手導向,這篇文章只針對MRD、BRD、PRD差異作基礎說明。 比較適合產品小白、新手產品運營人,任何想搞懂產品PRD等文件製作方法、開發流程的人。如果你本身已是資深產品人,這篇文章對你而言可能過於淺顯。如果你對文章有任何建議或指教,隨時歡迎底下留言交流,或者與我聯繫,我會很開心的。(我真的很想認識產品大神)

Photo by Arisa Chattasa on Unsplash

由誰來製作文件呢?

通常是由PM (Product Manager) 進行產品梳理以及需求排序等的工作後,逐一將文件彙整製作成型,並且向各單位及利益關係人等討論溝通,最終決定產品的執行與否。但在資源比較精簡的公司中,也有可能是UI或UX設計師兼任PM,又或者是企劃、業助等職務來兼任文件製作的任務。

但不要忘記,文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團隊溝通釐清產品的方向與執行方法,不論由誰來寫,都不會脫離溝通這個主要目的。

那不寫文件會怎樣

溝通當然要保持彈性,最難的部分就是要針對團隊規模與溝通、工作習慣,去產出一份大家都能清楚明瞭的產品文件。

當然也可能有些團隊是不寫文件的,不寫文件的團隊,或許只是有非常多不同的文件散落各地,又或許是因為真的忙到沒有時間、沒有人可以寫。

不寫文件的話,可能會發生以下三種狀況:

  • 沒有明確方向
    文件可以幫助團隊釐清產品方向,避免大家對產品的概念、功能、需求等等,存在模糊空間,導致理解不一致,進而產生許多溝通上的落差。
  • 缺乏可追朔性
    產品開發的時程是很長的,執行內容也很繁瑣。文件記錄可以把確定的需求通通白紙黑字列出來,當產品走偏、或是執行中有些細節忘記時,就可以用文件去做功能細節的回顧。如果沒文件,團隊可能就會出現各種「我記得當初⋯⋯」,最後也吵不出誰對誰錯,變成所有細節都要再花時間重新討論一遍的窘境。
  • 無法同步協作
    文件同時也是個產品的佈告欄,當有些功能做修正時,修改文件可以讓各執行單位了解修改的細節,並且一起進行評估與討論。所以這個環節如果脫節了,就有可能各單位執行方向都不一樣,最終串接時會出現非常多BUG,交付時程又得往後延。

為了能順利推進專案,還是建議產品人盡量找到自己的文件梳理方式,如此一來就能幫助團隊釐清產品,也能減少時程延宕、溝通不良等問題。

BRD、MRD、PRD的差異

為了避免溝通落差,確保團隊成員們都有好好走在同一條產品路上,因此產品開發的過程,PM會需要製作許多文件來輔助團隊溝通。

其中有三項文件在產品開發時常用到的:

  • BRD (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 業務需求文件
  • MRD (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市場需求文件
  • PRD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產品需求文件

要分辨這三個文件很簡單!只要看開頭的英文名稱就知道了! 人如其名,分別是Business、Market、Product,只要看英文開頭就知道了。

文件功能說明如下:

  • BRD (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 業務需求文件
    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我們釐清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也是我們說服老闆或投資人,投入資源,確認專案執行與否的關鍵文件。
  • MRD (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市場需求文件
    確認產品的市場定位,找到市場區隔與潛在客戶,讓營運與行銷單位清楚產品定位及任務。
  • PRD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產品需求文件
    開始執行開發,透過PRD文件讓所有執行開發人員了解開發需求。文件會隨著每次開發進度會議,在產品開發進行中,不斷修正再修正。(部分公司可能是用spec文件,不過文件的功能與內容大同小異)。

我畫了一張圖來幫助大家釐清這三個文件之間的關係:

BRD、MRD、PRD 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示意圖

產品發想流程

BRD、MRD和PRD,這三個文件貫穿了整個產品的開發流程。

產品通常都是由發散的想法,慢慢地聚焦、取捨、融合⋯⋯最終才會變成一個產品。我非常簡易的用下圖,來表示這三種文件在一個新產品的發想過程中所擔任的位置。

一個新產品被發起之後會經歷的簡易流程

上面這張圖只是個概觀,而且是單向軸。但實際上在產品的發想及開發過程中,這些流程可能是環狀的,必須經過不斷來回討論、修正,才會走到最後的「交付」階段。然而,想做一個產品,當然沒有這麼容易。通常在產品「交付」以後才是重頭戲的開始,後續的產品運營、行銷廣宣、優化迭代等還有很多眉角,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回歸正題,每家公司可能都有自己習慣的產品發想流程、文件撰寫格式、內容規範⋯⋯等,因此文件的部分,說是一回事,但在實際撰寫時,還是要針對文件的溝通對象或開發流程,做內容調整。

畢竟文件的最終目的,還是要達到「溝通」成效。當我們搞清楚這三個文件的差別後,接著就來列出BRD、MRD、PRD的大致內容架構,給各位參考。

以下三種文件可能有部分單元重複,又或者功能性差不多,因此架構會以本身經驗撰寫,不一定符合每一個專案及每家公司的撰寫習慣,大家需要根據狀況與需求自行調整。

BRD 業務需求文件

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

  • 也有人稱作「商業需求文件」
  • 主要觀看對象:老闆、投資人、股東

在開啟一個新業務內容時,BRD文件的用途是找資源、拉投資,或者得到老闆、主管、股東認可開發,因此要強調產品優勢、發展可能性與預估目標等。

BRD的製作重點

  1. 產品發想源自於哪裡?我們預計將產品做成什麼樣子?
  2. 為了做這個產品,我需要哪些資源?
  3. 這個產品的潛力,以及我如何用這個產品賺錢?

BRD文件也可能包含這些項目

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我自己有遇到過的狀況是,有些公司在評估一個新項目的開發時,可能是以「老闆需求」為準。因此新業務的展開,也是可能在不做任何市場分析與問卷調查的情況下勢在必行。這時候,市調與問卷的環節就會被刪掉。(當然,假如你的狀況允許,也可以先做調研,然後說服老闆放棄、或者改變作法。)

有些老闆日理萬機,可能會推崇說他只看一張A4的極簡報告。這時候PM就要把繁瑣的部分省略,擷取出老闆最想看、或者最在意的部分(通常是成本與未來預估收益的部分),等老闆有興趣想了解更多或是有詢問時,才去提供其他部分的細節。

遇到以上幾種狀況時,BRD的內容就會有刪減。

MRD 市場需求文件

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 也可能被稱作「市場報告」、「運營規劃書」等
  • 主要觀看對象:營運單位、行銷、業務、合作夥伴

文件用途是讓團隊的成員們清楚了解,這個產品要做什麼(幫助用戶解決哪些問題)、運營的方向、TA是誰等⋯⋯,讓參與專案的成員們清楚了解產品定位,未來的營運方向,以及各自肩負的任務。

MRD的製作重點

  1. 產品的功能、用途、定位及願景。
  2. 競品分析、市場區隔,主打客群(TA)是哪些人。
  3. 潛在的客戶(TA),產品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等。

MRD文件也可能包含這些項目

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MRD的文件看起來洋洋灑灑,不過有些部分還是要看公司的職務內容,產品經理在撰寫MRD時,可能涉及或涵蓋行銷或更詳細的營運面事務。

以我自己為例,PM的功能主要是針對「產品本身」的生命週期,以及產品各階段任務做規劃。也會需要針對預期目標與營運方向去做執行階段的拆解。但針對「用戶」獲取的行銷規劃,則不會特別列入MRD文件中。

假如公司分工較細的話,像是「STP分析」、「行銷4P+4C」,可能是由行銷單位進行規劃與執行;另「用戶誌」、「用戶旅程」的部分,若公司有專責的UX/UI,也可能是由設計單位來執行規劃。這時候,PM在這之中所扮演的角色,則是確認各單位製作出來的產品方向一致,並將內容整合。

文件內容需要涵蓋哪些內容,除了公司原本的習慣與文化差異以外,也可能因為職務內容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最主要還是要考慮到該份文件的觀看對象是誰,再去決定文件內容。如果文件觀看者其實不需要這些內容,資訊太雜反而會造成對方還要另外花時間去篩選內容,在溝通效率上就有可能產生反效果。

PRD 產品需求文件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 也可能被「SA文件」、「Spec文件」等文件取代 (視公司文化與工作習慣而定,有時候資料會拆得比較零散,以便各個協作單位能快速執行。)
  • 主要觀看對象:開發、測試、技術員、驗收單位等

文件用途是讓團隊的成員們清楚了解功能列表,及這個產品的開發細節,如: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需哪些欄位、如何操作、安全性、產品運作邏輯等⋯⋯

PRD的製作重點

  1. 文件修正版本紀錄 (修改日期、版本等等)
  2. 產品用途說明
  3. 產品功能目錄,針對各個功能做簡述說明。
  4. 針對更詳細的「產品功能說明」的補充資料。各單位協作時,可能會有不同的資料溝通需求,如API文件、Flow chart、Prototype、字元定義表等⋯⋯各式各樣的延伸文件。

PRD文件也可能包含這些項目

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有些公司會做PRD,但有些公司則是用Spec文件,又或者是「產品規格書」、「開發計畫書」等等。不論是文件名稱為何,這份文件的目的,都是為了讓開發團隊清楚了解產品執行時的細部需求。

當然我們很難一口氣,就將一份開發文件寫到100%完整。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資料需求狀況,比如我們在討論A文件時,又另外延伸出各種B、C、D文件,來輔助更細節的狀況說明。

假如你所處的單位,在開發時有多份文件,或是有頻繁的異動修改時,就要特別注意「文件版本管理」,確保工程、開發單位在製作時,所參照的資料都是正確的版本、正在執行的項目都是最新的需求規格。

如我所待的單位,時常在時程緊湊時,直接省略掉wireframe規劃,與可用性測試環節,直接製作高仿真Prototype(交互原型),請前端工程師刻板。(Prototype製作的完成度要多高,也會因工時、公司文化等而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針對圖片上所列出的「數據需求」的部分,在這邊特別說明一下。

不一定每個專案的開發都需要用到「數據」,如單純的形象網站開發,可能就不一定會用到。但如果產品有牽涉到購物車功能、或數據分析時,用戶就會有運算或者資料分析的需求。這時候PM就需要針對資料欄位,提供一些參考的Excel表格,或是各單位所需的過往表單等資料(比如訂單格式、公司內部表單等),作為產品執行開發的參考。

補充一下,有些公司也會把「專案時程」、「驗收標準」等環節列入PRD中,但我這裡並沒有特別列入。我在製作PRD文件的習慣是,只列「產品本身」的規格需求,像「時程」的部分,會因為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開發狀況,如時程delay、人員異動、技術執行有難度等各種狀況的發生,而需要頻繁調整。

因此時程管理,通常都會拉出來用AsanaTrello等專案管理工具進行。而「驗收」的部分,因為驗收與測試過程中,會需要頻繁溝通,因此通常習慣使用Google sheetNotion等工具以利溝通協作。

快速產出文件的小撇步

文章前段有提到,我們從BRD文件中取得開發核可,在MRD制定營運戰略,而PRD就是將產品實踐出來。

從上面三種文件中,我們可以發現三個文件的組成,或多或少有一些重疊的部分,因此當所處的單位需要同時製作這三種文件時,

這些內容就會像下圖這樣子呈現:

我們也可以預先將內容整理出來,這樣在製作文件時就能清楚知道,有哪些內容是重疊的,又或者有哪些部分是可以快速修改、延伸成另一份文件的。如果單位的專案開發原本就已有既定模式在運行,那麼預先製作好文件模板,也是個加快自己產出的好方法。

我後來寫了產品發想的分享文章,裡面有提供「市場調查」、「價值主張圖」、「商業模式圖」、「人物誌」的模板給大家參考,也有提供我編輯好的模板,大家可以下載來修改與延伸:

結語

之前看過前輩們是用這麼一句話,來形容這三個文件的關聯性:

BRD 是產品的 Head (或是 Why)
MRD 是產品的 Body (或是 What)
PRD 是產品的 Heart (或是 How)

我認為這三個文件就像是專案從不確定到確定,逐漸收斂成形的過程。產品文件在經歷無數次的「溝通+修改」中,變得越來越明確。(雖然也有是可能大家討論完後,發現完全不可行)。

以上概略的PM文件整理說明,希望有幫助各位釐清各個文件的差異,但願同在產品路上迷途的新朋友們都能順利找到方向。

--

--

Echoes of Design Thinking

雜雜打工人,暫時是個多愁善感彷彿林黛玉的女子,對設計思維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