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樹嗎?

葉慶明
6 min readOct 2, 2018

--

如果從前問大家,相信不少人不會有任何反應,因為大家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元素何其多,那有樹木的份兒。

2018年9月中,超强颱風山竹來襲香港;整個城市經歷超强程度的吹刮翻弄摧殘。9月17日,大家復工,市民、公共機構、服務業界、社區、義工迅速作出自救行動,將受災最嚴重的市面基本收拾過來。

然後,颱風較深層面的損毀浮現,偏遠鄉郊社區癱瘓,無數公眾場地、郊野公園、山徑、保護區、海灘需要關閉,跟著大家開始感應到平日走過的公園、馬路、單車徑、晨運地點 …… 我們周圍本來無數朝晚相見的樹木面目全非,折毀枯損了、翻根倒下了。

風後的彩虹邨 (photo by helyip)

本來對樹木無甚感覺的朋友,眼看數以萬計的塌樹,此刻問你「你愛樹嗎?」,相信不免搖頭慨嘆,風災無情,對大幅度的樹木傷亡寄以可惜憐憫之情。

風後的東頭邨 (photo by helyip)

問我「你愛樹嗎?,毫無懸念,「我愛樹!」,大聲回應。但隨之而來,心情翻動不休,超强『樹災』帶來的撼動,我不單跟無數香港人一樣同聲嘆息,那疼心,按捺不住。

此文以樹為題,原因在此。颱風帶來的衝擊,容後再表。愛樹,先從頭説起

愛樹,因成長的環境:家住港島西,地區依山建設發展,接觸山坡草林、綠色的機會很多;

般含道的綠色 (photo by helyip)

愛樹,也緣於耳濡目染:小時候(那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媽媽帶著我們姐妹上學,一邊走路,走過樹坡,尋常的自然教育:媽媽指著洋紫荊,那一塊兩瓣心形似的樹葉,說那是聰明葉。那年代,小朋友的書簽就是將聰明葉夾在課本中而成,一塊葉片,兼容了民間信仰(讀書要聰聰明明)與及綠色自然,簡單而美麗。春夏季,鷄蛋花、木棉,花開花落,媽媽會在路上拾起完好的花朵,拿回家風乾曬乾,然後用來煮涼茶,廣東人的五花茶、二十四味不也是有這些材料。

洋紫荊的聰明葉 (photo by helyip)

因爲多山又是老區,殖民時代建設下來的花崗岩(老一輩會說麻石)石牆,經年累月之後,造就了歷史與自然結合的石牆樹。小時候覺得走在「樹鬍鬚」下面很有趣。春夏之際,又會一地的「豆豆」,踩得滿地滿鞋底都是果蓉,足下之感,還有果子經踐踏綻放的青澀芳味,至今依然清晰。成長之後,才了解細葉榕的特色,氣根垂下,觸地又會成根,而此植物的果實,細小而繁多,果子成熟且會灑落一地。

榕樹的美髯 (photo by helyip)

樹木又給予大家不同的感官體驗。夏天炎熱的白天,站在高大挺直的白蘭底下,濃密的樹冠帶來涼蔭,最縈繞人心就是那只此一家清而幽的花香。生活在香港,大家都忙於出游臺灣、日本、韓國,甚至美加,賞櫻賞賞梅紅葉,其實春夏之間,我們有杜鵑、木棉、樹頭菜、鳳凰木,還有近年多種的黃花風鈴木,秋冬紅葉又有楓香、落羽杉、烏桕、漆樹等。而且場地有近在路邊或公園,也可/選擇郊游遠足同時賞花賞葉,身心健康皆滿足。

香港大學鳳凰木吐艷 (photo by helyip)

這個城市不少角落都與其樹景扣連,堅尼地城的科士街樹牆、中環的紅棉路、油麻地的榕樹頭、彌敦道的百年樹道、尖沙咀海防道的樟樹群、上水的天平路大葉榕、南生圍的檸檬桉、城門水塘的白千層 ……

堅尼地城的科士街樹牆 (photo by helyip)

心痛的是,以上所說的景、物、體驗,在這次超强颱風之後,很多面目改變以至全非了。

是的,我們值得恩慰也許少少自豪的是,經歷一次歷史性强暴的颱風,香港在人命傷亡的損失真的算低。然而,不能忽視的,是風暴給予我們環境的破壞,單以塌樹宗數來説,政府在9月30日公佈的數字是四萬六千。最令人焦慮和着急的是,政府仿佛一路未有全面和長遠的善後工程。

由9月進入10月, 颱風後樹木的討論越來越熾熱。由最初周圍塌樹阻擋道路和交通,到大家開始發現樹木受災程度空前,突出處置問題,政府隨之提供收集塌木場地,公眾同時著眼檢視和討論這個城市在樹木種植和管理的方法和政策,繼而,啟德堆樹區不勝負荷,大家開始醒覺樹木為有機資源而非垃圾,有關方面的處理,尤見短視。

風後的維多利亞公園 (photo by helyip)

樹木的安排和處理,如此種種,原來關乎一個城市的規劃。以往,都市中的樹木,對政府對商家對市民而言,感覺是點綴品多於自然資源,要開新地新空間,砍樹不需多費思量,但同時有新樓盤商場、新道路新康樂場地,大家都不忘種樹。但當中對樹種、對樹木成長的空間及土壤、種植位置等,有否認真深思?

趁大家在疼惜兒時陪伴成長的大樹倒下、平日遮蔭擋雨的林蔭大道殘缺不堪的時候,希望市民大眾還有政府當局也好好想想「我們愛樹嗎?」

愛,就要行動要全面要長久從今天開始,著手思考並施行樹木相關的政策。

獅子山下,我們要思考並施行全面和長遠的樹木政策 (photo by helyip)

後記:誠然,這次颱風猛烈是破紀錄的,我們的郊野自然乃至百年老樹受到挑戰,當中的破壞絕對蘊含天然災害的成份,但我們也不得不思考,爲何近年的風災天災密集了重型了?是否我們人類對大自然傷害與剝削過分了,地球已經不絕地發出訊號告訴大家情況不能繼續下去。極端天氣與氣候變化的應對,同樣刻不容緩。

新聞參考/延伸閲讀:

  1. 香港天文台《破紀錄的「山竹」

2. 東方日報 2018.09.18 《颱風並非真考驗 善後方是大問題

3. 星島日報 2018.09.25《山竹襲港連根拔 暴露植樹規劃災難

4. 晴報 2018.09.26 《專家籲分類處理免浪費 啟德堆樹區快爆滿

5. 香港01 2018.09.28 《校樹吹倒可重來 生命教育須走出課堂

--

--

葉慶明

愛大地萬物愛香港人文與自然生態。地球很危險,不願眾生走向滅絕,希望透過文字圖片分享所珍惜的,以微薄力量守護這一切。文字散落《香港自然尋趣 hk nature treaures》、《hkmicrocosm 細拾香港》、《micros 明記》、綠色和平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