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 2016:發表會沒新品沒驚喜?更重要的是這些事!

林子威|Alex Lin
15 min readAug 15, 2019

--

WWDC 2016 正式公布四大系統的新功能與大放送開發者工具,甚至連 iPhone 上的壓箱寶 Siri 都釋出了。看似大方慷慨,其實 Apple 卻蘊藏著更大的野心。

我們在 2011 年 iCloud 推出時,透過已故 CEO 賈伯斯闡述的非常明白,Apple 要打造的是一個「生活圈」,而非僅靠單一強大產品立足於科技界。也就是說看本次的發表會,不能切成四個系統單獨來討論,而應該一次探討 iOS、macOS、tvOS、watchOS,四大系統的「連結性」,來理解 Apple 給用戶的下一步遠景是什麼。

※ 今年「Mac OS X」系統正式更名為「macOS」,代號為 Sierra。

【貼心提醒:文章有點長,建議找個最悠閒的時光慢慢品嚐,可以先去泡杯茶或咖啡】

強化原生服務與連結現有功能

Siri 與 Apple Pay 將無所不在

iPhone 上獨有的功能延伸到其他產品已是趨勢,例如 Siri 語音助理,以及 Apple Pay 行動支付就如期降臨到 macOS。

當你在 Mac 上的 Safari 網路購物時,可以選擇 Apple Pay 付款,下訂商品後拿起旁邊的 iPhone 立即用 Touch ID 解鎖付款。

Siri 則在 Mac 上以單獨的「應用程式」的形式登陸,在右上角顯示視窗(也能隨意拖曳)。

Siri 將能細部搜尋到電腦中的任何檔案,或是結合各種使用情境,例如在製作簡報或報告時,需要一張照片,可以直接請 Siri 幫你 Google 搜尋圖片,從 Siri 的對話視窗中直接拖取到簡報中,完全不用開啟瀏覽器。

iPad 上的子母播放畫面移至 Mac Safari

在 iPad 上我特愛的功能就是「子母畫面」,當你用 Safari 觀看 Youtube 影片時,能將畫面脫離原本 Safari 視窗的束縛,把影片拉到桌面上任何一個角落,甚至是疊在其他應用程式視窗上。

也就是說,即使你在 iWork 文書處理,把視窗切換成全螢幕模式,也能邊打報告邊看 NBA 轉播,不用特別雙開 Split View Safari 與 iWork。

※ Split View 是 Mac 上的視窗切分功能,當你把視窗全螢幕化後,可以拖曳另一個應用程式,將畫面一分為二,左邊右邊同時執行兩個應用,互不衝突。(詳情可看 Apple 官方頁面介紹

iCloud Drive 將桌面整個搬移

很多人都有把檔案散落在 Mac 桌面的習慣,Mac 的桌面其實也是一個「檔案夾」,而非像 Dashboard 一樣的獨立空間,Apple 為了延伸 iCloud Drive 的觸角,推出了桌面搬移功能,把你的整個桌面拉到雲端上。

這個功能對我個人滿有幫助的,因為我習慣把正在處理的案子、檔案、圖片、文件都放在桌面,但有時候趕著出門或開會,就忘記把檔案存到雲端上。若 iCloud Dirve 直接搬移我的桌面,反而能幫助我「不用整理,就能保存檔案」。

當然這項功能是可以自由選擇要不要啟用的,所以不用擔心你現在桌面有多到數不清的檔案,Apple 雖然希望、但不會逼你一定要租用每月 50GB 的 iCloud Dirve 空間。當然,如果跟我一樣有每天下班淨空 Mac 桌面的好習慣,也不一定要啟用這個功能。

在 iPhone 複製,在 Mac 貼上

Apple 希望你在頻繁切換 iOS 與 macOS 兩者時,能更順暢自如,除了目前已在兩者間搭起的 FaceTime 接讀互通、iPhone 熱點共享、HandOff 等功能外,這次更強化了兩者的「剪貼簿」連結。

例如你在 iPhone 上看到很棒的句子、圖片,直接按下複製後回到 Mac 上,按右鍵 → 貼上,東西就自動過來了!不用先再 iPhone 打開「備忘錄」App 暫存,再回到 Mac 上開啟「備忘錄」應用程式。

併吞及淡化第三方廠商存在感

在 Apple Map 上完成更多事

Apple Map 從早期令人詬病的認錯路、圖資不完善,到現在已成為一套完整的地圖系統,今年 Apple 更要結合廣大的服務,讓你在 Maps 上就能解決更多需求。

例如你在行車導航時,可以查看附近的景點、餐廳、加油站等資訊,或是在查詢地址後,直接呼叫 Uber、滴滴出行等出車服務,並使用 Apple Pay 在地圖上搜到的餐廳、電影院訂票。

將 iOS 原生應用軟體,與第三方服務緊緊連結,卻淡化了其他服務的存在感,例如你不會再去開啟 Uber App,會更仰賴 Apple Map,這就是 Apple 想要的結果。

推出《Home》,成為智慧家電的中樞

如同前面所述,Apple 希望你完全依賴它的服務,但又不可能一次打造出這麼多的智慧家電,因此最好的招數就是釋出更多的 HomeKit 給開發者。

只要將裝置綁定在最新推出的 Home App 上,就能在一個介面一次控制家中所有的智慧家電,甚至設定群組一次連動所有的家電,例如你可以自訂一個叫「睡覺模式」的按鈕,啟用後窗簾就會自動拉下、電燈變暗、Apple Music 開始播放輕柔的睡眠曲。

這對第三方的智慧家電廠商是一大挑戰,要是你不配合 Apple 的 Home 生態,當使用者購買你的產品時,關燈要載一個 App、關窗簾要載一個 App、開冷氣也要載一個 App,使用者會傾向購買有支援 Home App,能一次搞定所有「控制」問題的產品。

因此廠商勢必得在優化使用者體驗與打造自家平台間做出選擇,而最後得利的永遠會是 HomeKit 大放送的 Apple,看似康慨,實則殺招百出呢!

互補各產品之間的缺陷

tvOS 化繁為簡並與 iPhone 控制協作

這次 Apple TV 不光只有加入暗色背景和 Siri 的第三方語音搜尋支援而已,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一項「化繁為簡」的技術,稱之為 Single Sign-on。

有使用過 Apple TV 第四代的用戶應該知道這樣的經驗,許多的 App 都要透過帳號綁定程序以及裝置認證(例如在螢幕上出現一組亂碼,需透過 iPhone 輸入相應序號,才會把 iPhone 與 Apple TV 連結)。

但每裝一個 App ,都需要綁定/認證帳號一次,非常麻煩,因此「Single Sign-on」就是一次批准多方 App 登入的絕佳解決辦法。只要輸入過一次,tvOS 會記住你的認證帳號與其他 Apple 裝置,因此安裝新的 App 後,tvOS 就會自動幫你完成認證程序,你所要做的就是打開來用就行了!

而 Apple 對 Apple TV 的 Remote 遙控器也有新的看法,現在不會逼你買第二個 Apple TV Remote 遙控器,只要你在 iPhone 上安裝《Remote》 App,就能把手機變成遙控器。

但進一步理解這個策略,Apple 提供便利的服務來強化、補足產品間的連結性,你反而會更仰賴多裝置互動,以長遠來看,你終有可能會買越多 Apple 產品,甚至難以從這些產品形成的生態圈中抽離出來。

Apple Watch 讓你再也不用輸入密碼

以往離座時我習慣將 Mac 上鎖,但每次都要重輸入密碼非常麻煩,我甚至還跟朋友說,下一代的 MacBook 要是加入 Touch ID 就好了!

結果 Apple 用更棒的方法讓你連指紋辨識都不用,新推出 watchOS 3 與 macOS 接軌功能「Unlock My Mac」,讓你戴著 Apple Watch 靠近 Mac,直接就能跳過密碼輸入畫面。

重定義 iPhone 鎖定畫面與 3D Touch

提昇 3D Touch 的實用性

由於 iPhone 6s 導入的 Touch ID 2.0 晶片真的太快了,當你手輕輕的碰到 Home 鍵,連鎖定畫面上的通知訊息都沒看完,就解鎖進入主畫面了,這樣「鎖定通知」的功能幾乎等於廢掉。因此 Apple 在 iOS 10 上加入抬起 iPhone 螢幕自動亮的感知功能,讓你先看完,再決定要不要登入 iPhone。

如此一來,鎖定通知畫面也得重新定義了,一改原先的文字條列形式,現在以「應用小卡」呈現,並結合 6s 推出以來一直超雞肋的 3D Touch 功能,提昇用戶使用的頻率。

例如當你看到鎖定通知畫面有人 iMessage 你,可以 3D Touch 輕壓小卡,直接在鎖定畫面觀看、回覆訊息,對方也能即時跟你聊天,過程中完全不用解鎖 iPhone!

而原先 App 圖示上輕按 3D Touch 的功能也得到提昇,加入「預覽畫面」,例如當地天氣的顯示、NBA 賽事即時的比數更新,種種功能都是為了讓你「不用點進 App」,就能在主畫面得知你要的答案。

通知中心的弱化與即時資訊的強化

iPhone 通知中心原本以「呈現過去的資訊」為主,例如誰傳了訊息給你、誰寄了 Email 給你、誰打了你部落戰爭的家。而 iOS 10 反而弱化了通知中心的存在感,將新介面著重在「資訊即時的更新與呈現」。

當你將主畫面向左滑,原本只有常用聯絡人、常用 App、Spotlight 搜尋框等功能,現在改為如同 Android 的「資訊看板」,一張張 App 小卡即時更新資訊內容在此,大幅升級原本通知中心的可看度。

iMessage 加入通訊軟體的戰場

iMessage 一直以來我都把它當成很「乾淨」的社交應用,例如我跟團隊間的工作聯繫就有個習慣,一定要用 iMessage,跟私人的 LINE 切分開來。因為 iMessage 不會有 LINE 貼圖、動態特效這類的功能,所以我可以很專心的跟對方談公事。不過這個習慣可能要迎來一次既疼痛又愉快的轉變了…,iOS 10 將對 iMessage 注入大量的「社交通訊軟體」元素:

對話框的改變

社交軟體共有的元素就是「泡泡對話框」,幾乎是共有的視覺語言。Apple 為對話框注入兩項元素,分別是「互動特效」與「評價系統」。

  • 講到情緒激動時,可以讓對話框放大與震動表示興奮。
  • 聊天時可以在背景升起大量的彩色氣球慶祝當下的內容。
  • 為對話框加上一層魔法迷霧,讓對方用手指撥雲見日才能看到你的告白。

利用大量的「互動特效」元素,iMessage 大幅刷存在感想要追上已經完熟的通訊軟體系統,更激進的導入了如同 Facebook 的「評價系統」,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讚、like」,你可以對朋友說過的話表示認同,就給予對方的對話框一個讚。

Emoji 語言辨識轉換

台灣用戶可能對表情符號 Emoji 沒有那麼痴迷,但在歐美地區 Emoji 可以說是日常對話中,再自然不過的語言了。輸入一段句子,按下全新的 Emoji 辨識轉換,iMessage 會幫你過濾句子中具有 Emoji 的單字,輕點就能替換成表情符號。

iMessage Apps

既然要主打 iMessage,Apple 想必也知道他們缺乏如同 LINE 一樣的貼圖元素,畢竟有時候一個貼圖更勝千言萬語!因此 App Store 將會開闢一個「Apps for iMessage」專區,讓開發者能針對 iMessage 開發應用貼圖、支付工具。

本次 WWDC 還特別示範在 iMessage 利用點餐服務,直接在跟朋友聊天的過程中,點選應用 → 選取餐點 → 下訂確認,過程中完全不需要離開 iMessage。

動態照片與 Digital Touch

在 Apple Watch 上,有項被稱為「Digital Touch」的塗鴉功能,終於開放到 iMessage 上,你可以在 iMessage 簽名、或是畫一些可愛的小圖示給朋友。

同時 Apple 也將去年 iPhone 6s 推出的「Live Photo」功能與此塗鴉功能結合,可以在照片、動態照片上繪圖、畫愛心、加入可愛 Emoji、貼圖等等,再傳送給朋友。

因此你可以把 iMesaage 看成一個 Apple 想獨立主打的服務,但如同我們第一個環節聊過的,它包含許多原生成熟的技術,在這次 WWDC 只是集大成而已。

Apple Watch 即將起飛

看了 watchOS 3 的介紹有種莫名的感動,雖然沒有發佈新的機種,但系統上最令人詬病的效能問題都將在 watchOS 3 解決,這次的更新將是為下一代 Apple Watch 2 做好充足準備:

App 執行速度快七倍

舉個例子,我最愛用的 Bus+ 等公車服務,最佳的應用情境應該是手舉起來,看到車子還有多久會到站。但現在往往都是我舉起手來,等了 30 秒畫面還在 loading…,到最後公車都來了 Apple Watch 畫面還沒跑出來,Apple Watch 根本成廢鐵。

在 watchOS 3 將第三方應用 App 背景執行能力大幅提昇,也就是說我最常用的 App 會在我還沒使用時就不斷更新資訊,當你舉起手腕、點擊 App,資訊就即時呈現等都不用等,因為它隨時都準備好了!

與 Apple 生態圈接軌

Apple Watch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樞紐開關,也就是說它雖然難以成為獨立裝置,卻被賦予更多應用性,讓原本三至四個節點的執行動作,縮短為一個,例如掏出手機 → 解鎖 iPhone → 打開 App → 執行功能,變成只要在錶面上按一個鈕就搞定了。

Apple 大量釋出的 HomeKit 就是希望廠商,以 Apple Watch 為觸發鈕,讓用戶在手錶上就能控制智慧家電。

SOS 模式

Apple Watch 這次更新了一個特別的 SOS 模式,長按裝置上的 Home 鍵,就會看到 SOS 啟動滑軌,向右滑即可呼叫報警。

令人安心的是 Apple Watch 會偵測到你所在國家的「警方專線」為何,例如你在美國被綁架時 Apple Watch 會幫你撥 911,在台灣則會自動切換成 110。

運動、激勵、社群

除了前面提到大量 iMessage 導入原本在 Apple Watch 上的手繪功能,Apple Watch 也將原生裝置上的應用橫向擴張,例如主要的「活動記錄」App,不再只是看自己一天消耗多少熱量的工具,更結合了 iMessage 和社群功能。

直接在活動記錄就能看到好友的活動情形,還能適時的發訊提醒對方「快起來動一動了,今晚去跑步吧!」,畢竟與同好互相激勵,是持之以恆運動瘦身的好方法!

Scribble 手寫輸入

Apple 一定注意到輸入上有極大的問題,在第一代 Apple Watch 上只靠語音輸入,拜託這真的很難,尤其前面有提到 App 效能執行的問題,光是講一句話或對 Siri 下指令,就要等個老半天,講出來的話還有錯字無法更改。

而這次推出的「Scribble」手寫輸入辨識,快速的用手寫下字句後直接呈現文字!而且 Apple 很明顯對中文市場下足了功夫,在發表會上還示範寫了「八點」兩個中文簡體字,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各項系統支援的機型統整

當然大家一定會擔心手中的機器過舊,在秋天正式上線時會不會不支援?這邊幫各位統整一下:

所有系統在 WWDC 的第一天就已釋出「開發者版本」,有購買 Apple Developer 帳號的朋友即刻就能先行測試。

7 月會提供第一階段的 Open Beta 版本供一般使用者嘗試看看(如果你夠大膽又不怕 Bug),而所有的系統都將於 2016 年秋季正式上線。

總結:就是要你的生活充滿 Apple

Apple 積極推動生態圈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你百分百依賴他們家的產品與服務。

電腦用 MacBook 或 iMac。

手機用 iPhone。

最好再配一台 iPad Pro。

手上戴著 Apple Watch。

家裡電視接著 Apple TV。

把所有的檔案都上傳到 iCloud。

戴著 beats 聽 Apple Music。

用 iMessage 聊天。

用 Apple Pay 付款。

這些產品與服務單獨看,都不是該領域最強、最獨特的,但是結合在一起卻環環相扣、優缺互補、層層疊加,WWDC 2016 要傳遞出的就是這個訊息:「系統與 App 會使產品連結在一起,開創更完整的生態圈」。

這也是 WWDC 近年來回歸純系統的發表,而不讓產品在這個季度搶眼的原因,因為比起單一產品上的大幅度創新,現在 Apple 更希望全面性融入你的社交、工作、與生活。

但這一切都是有選擇性的,你可以跟我一樣投入到 Apple 打造的生態圈中,同時配合自己的生活步調使用 Google、Evernote 等第三方服務。身為一個 AppleUser 應該要有分辨自我需求的能力,而不是完全接受 Apple 給予的任何東西,當你熟知它的模式,選擇適合你的服務,是用哪套系統或是哪個品牌的手機就不再是重點了。

除了不要過度依賴某一個品牌,也不要因為 Apple 發表的東西沒有新外觀、新功能,就認為 Tim Cook 很廢。「因為賈伯斯時代有大量的新產品,相比之下就認為現在的 Apple 停滯不前」,是整個時代進程緩慢最好的藉口,但卻是我最不能接受的說法。

所謂的創新不是只靠一個天才想出來的,而是靠眾多的嘗試、技術、習慣、變遷,慢慢搭建起來,找出最致命的環節並提出解決方案,這才是我認為的創新。

--

--

林子威|Alex Lin

寫作者,現為線上課程講師與製作人;我希望自己生產的內容都能將你的認知水平推前 1 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