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迎接金融4.0,一次看懂台灣金融科技下一步!

疫情反覆的今年,台灣普行簡訊實聯制,用手機 1 秒完成 QR Code 掃描即可紀錄足跡,讓許多長輩也逐漸在日常中接受數位化所帶來的轉變,而 9月 22 日開放數位綁定的振興五倍券,更被視為數位生活、數位金融普及的一大舉措,相比過去的振興券,在因為疫情而全民遠距、網路溝通的時代,數位綁定的接受度和普及率預估能更勝以往,但是當日早晨大批民眾湧入五倍券網站及各大銀行綁定系統,網站紛紛當機,讓許多原本就不太熟悉數位綁定的民眾更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或是突然進入系統後不小心填錯,讓網路上許多聲音表示為了避免麻煩,寧願領取實體五倍券。

平日大眾最常接觸到的場景就是各種支付場景,如通勤搭大眾運輸工具、中午購買午餐、開車加油,幾乎處處皆是支付應用場景,而近年的新冠疫情延燒,讓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之際,對數位金融、金融科技在台灣市場的發展,進而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後疫情加速場景金融發展和資源投入轉變

國際頂尖研究人才社群平台 Impactio 於 9/16 線上舉辦的【2021 產研對談:FinTech 未來最大的機會、挑戰和可能的 Solutions】,臺科大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兼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智慧金融實驗室主持人鍾建屏老師分享,疫情對 FinTech 的影響可分為以下兩大層面:

一、金融服務環境的轉變

  • 應用情境改變

因為疫情嚴重,民眾害怕因接觸而增加染疫風險,加上簡訊實聯制施行,促使更多民眾從原先的現金支付習慣,轉變為使用手機等行動電子支付。

  • 產品數位化加速進行

許多民眾在隔離期間或是三級警戒期間,習慣足不出戶,但為了日常生活所需,開始嘗試全程於線上完成購物、消費的流程,進而讓許多產品和流程快速數位化。

  • 服務數位化普及

臨櫃服務人潮銳減,讓許多金融機構開始導入聊天機器人、並持續優化數位服務,並打造數位服務據點。

疫情促使民眾有更明確的誘因適應 App 和線上金融服務,進而促使行動銀行、網路銀行、線上貸款、網路投保等使用率大幅提升。

二、資源投入的轉變

  • 軟硬體資源轉變:

過去金融機構多以購買伺服器等方式提供服務,但是當疫情造成線上服務需求越來越大時,伺服器維護成本升高,加上容載量經常不夠的狀況下,讓許多金融機構開始考慮與雲端服務商合作,重新配置軟硬體的資源運用。

此外,由於線上、雲端等新服務接受度越來越高,逐漸普及化的同時,也衍生資安方面控管的服務,在台灣金融行業高度監理化管控的狀況下,金融機構也會特別注意資訊安全、風險控制方面的把控。

  • 軟人才需求轉變:

過去的傳統金融相關人才可能無法跟上趨勢,滿足金融機構將數位轉型的需求,對於跨領域如財務金融專業跨資訊工程專業的跨界人才之需求將逐步增加。

2022 將迎來金融 4.0,客戶導向是大勢所趨!

疫情改變了既有金融服務的型態,那未來的金融科技發展回朝向什麼方向?又可能遇到什麼瓶頸和挑戰?

根據VISA 的消費者支付態度報告2.0 — 疫情推動非現金中,有幾個值得一提的現象,

  • 59% 的民眾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嘗試不使用現金交易
  • 日常生活電商化,線上消費金額增加
  • 數位金融全民化,71% 消費者手機上有下載行動銀行 App

而台灣整體金融環境,未來可推測會有兩個大走向:消費者普遍適應並習慣數位支付環境,同時出現更多元的場景金融應用,例如全聯的 PX Pay 支付應用。

  • 金融服務可能會加速優化的趨勢案例分享:如大家所知道的客服機器人,尤其是語音的部分,會需要去在地化調整的更精細,例如配合臺灣國語腔去做辨識與回應
  • 未來將會是金融 4.0 的天下,從金融 3.0 金融服務適應手機,結合社群進入民眾生活的現象,漸漸過度成以客戶為中心,執行生物辨識(例如,KYC應用)、運用區塊鏈保障資訊傳遞等。

整體而言,金融業導入更多科技,讓流程更自動化,並且致力於虛實整合,提供更智慧化的便利服務,將會是大勢所趨!

個人資料去識別化的同時,也要精準行銷打中對的人!

活動分享過程中,聽眾交流詢問講者,如何在去識別化的同時,提供客製化服務?

個人資料的去識別化是針對特定第三方業者,與之合作時資料需妥善處理,不暴露個人消費者是的私人資訊,但是金融機構在提供服務時,能接觸到顧客合法授權的私人資訊,追蹤個別使用者的數據,對自家顧客執行精準行銷是沒有問題的,而運用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等執行精準行銷也是未來趨勢!例如情侶分帳 App 透過收集、分析大眾的行為數據:分為交往、結婚、生子等不同情侶常經歷的階段,開發適合的應用功能,如剛開始交往,還對彼此很客氣,通常分帳會使用 AA 制,到結婚後整個家庭共同記帳等等的客製化功能,讓消費者能夠更方便、無痛的享受使用者體驗。

未來 FinTech 的四大瓶頸:資訊收集、資安、法規、人才

在 FinTech(金融科技)於台灣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有不少挑戰出現,由於金融業與金錢、財產和個人資訊息息相關,法規和監管上相較其他產業也更需嚴謹把關,所以金融科技或是金融服務的創新,常常伴隨新的衍生風險管理或是監理要求,而對於部分金融創新服務,消費者也不一定能全盤接受,造成FinTech發展上的限制和挑戰,而接下來金融創新發展過程中,具體可能碰撞到幾個層面的挑戰:

  • 由於個資法的限制,收集資料或是資料的轉換、再利用困難度高。
  • 金融機構外包給第三方業者(如TSP業者)時,將牽扯到資安、法規、RegTech(監理科技)等問題,未來需搭配管理第三方服務供應商的配套措施。
  • FinTech 風潮雖旺,但是教育體制還正在轉型、適應新趨勢,培育人才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養成中,造成目前金融科技相關的跨領域人才大幅短缺。

金融新創或是想推出金融科技創新服務的研究室、企業,常常抓不清主管機關的底線和喜好,由於台灣對金融產業的風險、監控較為嚴格,金管會等主管機關,通常會聚焦於四大要點:風險控管、消費者保護、資訊安全、KYC(Know Your Customer),若在推出新服務造福群眾的同時,也能兼顧前面提及的四點要素,距離商業市場就是咫尺之距!

引用來源與註解:

1 Impactio 活動精華收錄:2021產研對談:FinTech未來最大的機會、挑戰和可能的Solutions

https://www.impactio.com/event/fintech

2 udn 後悔綁定了嗎?五倍券、加碼券「亂象」一次看

想想和 Impactio合作嗎,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

學術研究中心&實驗室進駐、廠商洽談|業務-Allen allen.chung@pacston.com

媒體合作、社群曝光及活動籌辦與洽談|行銷-Irene irene.chang@pacston.com

也歡迎透過以下社群資源,多多了解 Impactio!

官方臉書社群: Impactio學術人才網絡平台

官方主辦產研趨勢活動:Impactio Events

臉書社團:學術交流生態圈

Podcast 節目:學術交流生態圈 | 專屬科學家/教授/研究生的節目

--

--

Impactio 國際頂尖學術人才社群平台

Impactio是美國學術影響力分析和科學網絡方面的領先平台。 我們致力於降低管理論文及引用數據的困難度,將複雜的資訊轉化為具鑑別力的分析報告,同時提供全方位的學術網絡平台。我們想打造多贏的OMO學術交流生態圈,串連產業、官方、媒體、大眾和國際學界,讓更多實驗室、研究團隊、研究成果能被對的人看見,甚至發展成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