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筆記使用手冊

How to use the Moxibustion website content to help your healthcare

Neil Chen
May 18, 2023
Photo by Marion Botella on Unsplash

對於工科的學生,閱讀使用手冊是一般的日常。記得第一次拿到「身體使用手冊」這本書時,心裡真的非常激動,如獲至寶。自從出生以來,未曾有機會被系統性詳細告知,或是指導要如何正確保養、善待和正常使用色身,如同車子要有駕駛人員手冊和定期保養清單一樣。基於相同的原理原則,為「艾灸筆記」準備使用手冊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期望透過本手冊的說明可以幫助大家善用本網站所收集的中醫知識來增進自身的健康。

首先簡介一下中醫的學派,現存的醫館最多的是溫病派學院派,而經方派也有很多的擁護者,除此之外還有火神派、寒涼派等數家。溫病派主要由一群明清時代的人物創建,以葉天士和吳有性為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因為明清時代瘟疫流行,溫病派的醫者提出了溫疫及溫病學說,其中也承襲了寒涼派的醫道精神。由於我們離明、清兩個朝代不算太遠,中醫至今並未出現新的大家創立新學派,所以現今台灣及許多華人的中醫界依然非常流行這個派別的思路。從台灣的新冠疫情就可以清楚印證這個趨勢,所謂的「清冠1號」,就是溫病派常用的典型方劑,在中醫界現在被廣泛推廣。

接著我們聊聊學院派,基本上,現在坊間的很多中醫診所皆是由學院派的中醫師在執業。隨著近代西醫成為主流醫學,幾乎所有中醫系的學生,在學校都要學習西醫醫學的所有知識,所以現今中醫院校根本不會培養出「純中醫」的畢業生。這些受過名為現代醫學教育的中醫師,思路上絕大多數會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因此被稱為所謂的學院派。這種派別可以說是現代獨有的派別,這種派別的中醫師通常會以「中西結合」的方式來治療病患。在問診的時候,多數的時候會用西醫醫學的理論來進行診斷,輔助配合中醫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科學中藥或針灸等中醫療法,這是大家很常遇到的中醫派別。

再來我們談一下經方派,一般使用經方藥典為用藥基礎的經方派中醫師,也被稱為「經方家」。所有的學派之中,以經方派歷史最為悠久,且是最傳統尊古的派別,因為是源自漢朝的「傷寒派」。此派創立者是東漢名醫張仲景,他所著作的《傷寒雜病論》堪稱是中國第一部醫理、醫法、藥方兼備,並發揚傳統中國醫學的經典著作。由於經方家皆是依《傷寒雜病論》中的藥典(或稱經典方,簡稱「經方」)做為基礎進行加減,運用「四診八綱」來診治產出相應方劑,因此後代稱之為「經方派」。實際上,我們常用的科學中藥大部分皆出自經方,那些「桂枝湯」、「葛根湯」等你我熟悉的名稱,其實就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在此簡單介紹中醫學派的背景資料,最主要是要說明「艾灸筆記」本身的DNA。「艾灸筆記」中所有內容皆來自經方,主要是紀錄了閣主研習《針灸大成》、《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的筆記整理,因為內容過於龐大繁雜不利於記憶,所以閣主利用網站架設結合搜尋技術,將其筆記內容收集整理便於需要時隨時取用。

艾灸筆記網站首頁(https://blog.moxibustion.ca)

網站首頁為人體全身經絡圖,包括任、督二脈(藍色按鈕)和十二正經(六陽經為黃色按鈕和六陰經為灰色按鈕)。透過經脈的選擇可以查找相關穴位的資訊, 作為針法和灸法取穴的參考。

頁首的主選單上列有「經典」、「筆記」、「知識」、「養心」、「用藥」、「術語」、「聊聊」、「閣主」,其中「經典」內容來自《黃帝內經》中重要篇章的經典語錄,而「知識」主要收錄已故的大經方家倪海廈先生的著作或語錄,同時也收集中醫相關的醫理知識及文章。「養心」則是收集心靈層面的健康知識與觀念,以期邁向身心俱足的智慧。「用藥」顧名思義為使用方劑的臨床醫案紀錄,透過研讀前人的辯證用藥手法,可以幫助自己釐清學習盲點,改善自己出方的品質。

「筆記」本頁及其分頁重點整理了經方的所有醫理、辯證和方劑

「筆記」的內容較為豐富,所以分為「筆記」本頁和「湯劑功能簡表」、「藥材功能簡表」、「散丸膏劑功能簡表」、「經方方劑功能表」、「食療功能表」。「筆記」本頁主要講述中醫基礎觀念,是養生法的重要準則。同時也列舉艾灸的基礎知識和簡易的取穴資訊。最後是閣主學習筆記的重點條列,也是經方家的重要關鍵知識。本頁外的五個分頁主要是經方方劑、散丸膏劑、藥材及食療的列表,大部分截取自《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採用列表的方式是為了易於歸類整理,使用時也易於分類查找。由於閣主的中醫學習未曾間斷,所以此網站內容將持續增加,並努力跟進日新月異的現代醫學進展。

最後,若大家有任何中醫資訊分享,可以在「聊聊」頁面留言,期待能與同好交流,分享生命中美好的健康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