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與影像的差別

異角藝術Art-Angle
3 min readOct 29, 2018

--

藝術的領域中攝影和其他媒材不太一樣,並不是以唯一或是獨特性來辨別其價值。拍攝形成影像,再經由輸出而成為作品,在影像的階段時攝影是擁有複製性的,特別是在數位時代,透過網路,大家可以輕易地欣賞到大師的創作,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創作分享給大眾。但這算不算作品呢?如果我在網路上看過了攝影師的影像,那我還需要親自到展覽參觀或購買攝影集嗎?

每一台電腦,每一隻手機的螢幕顏色多少有差異,在經由網路上轉載複製,尺寸比例也有所失真,呈現出來的其實只有影像的畫面/美學而已。因此,輸出就成為「作品」的重要階段,紙質的挑選、打樣,需不需要裱框都將決定作品的個性。以打樣為例,美術館通常會選擇C Print或是數位微噴來輸出作品,前者利用光學原理投射在在相紙上進行光化學變化產生影像;後者則利用科技將影像中的每一個點描繪到比視網膜更為精細,並用噴墨的方式顯像在各類紙張上,各有優缺,但都具有相當高的保存價值,只差攝影師落款便可成為原作。攝影集通常以印刷的方式製作,好一點的會使用到6色,一般則是以CMYK分色印刷,而一般的影像通常選擇大圖輸出,從價格、保存時間到細節呈現都不能和數位微噴相比。

展覽的呈現又是另一個考量,最常見的莫過於裱框掛在牆上,再為作品打一盞演色性高的投射燈,觀眾站在觀賞線前安靜地欣賞光影的變化和影像傳達的訊息。而有時為了要表達作品的概念,會選擇特殊的光源或是結合不同媒材呈現。

在瑪麗亞的展覽中,時常會聽到懷疑作品真假的聲音,很多人也認為這次展覽作品只是一般的大圖輸出貼在牆上而已,但其實每張作品都是攝影師親自認可的原作。在一樓「Swimming Pool」系列的展示上,為了使畫面延伸,讓觀眾更容易進入作品,我們選擇以數位微噴,無框只錶板的方式呈現,為了配合作品中利用強烈自然光所造成的平面感,我們特別使用平均光作為光源。二樓「Plastic World」和「Human Space」系列選擇以發光體(燈箱與傳統電視)呈現除了配合場地,也是營造出平行世界的效果,呼應作品意涵,在很多層面上確實實驗性較高,但在品質上絕對是可以保證的。

攝影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領域,相信未來也會有更多不同的呈現方式,如投影、燈箱等等,不管選擇哪種方式呈現,所謂價值不單純只是畫面本身,更多時候是創作者追尋的意義。

瑪麗亞.斯拉波娃亞洲首展1F Swimming Pool系列展出
瑪麗亞.斯拉波娃亞洲首展1F Swimming Pool系列展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