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or Relations 投資人關係是什麼

Ingo Wang
May 31, 2023

--

目前在上市公司IR團隊服務,發現在跟朋友介紹時沒什麼人聽過這個工作。

大家應該都聽過PR (Public Relations, 公共關係),而其實大型公司需要經營的關係有三種,除了PR之外,還有IR (Investor Relations, 投資人關係)跟GR (政府關係)。IR顧名思義,就是公司對投資人的溝通管道,透過與投資人的雙向溝通,讓投資人理解公司的財務績效、營運狀況與未來展望、解答投資人對於經營階層的問題,同時讓公司了解專業投資人及產業分析師的想法,實現公司合理市值、提升股東價值。

對我來說,IR需要結合行銷與財金的知識,需要對外宣傳公司在財務績效上的亮點;講白話一點,是資本市場中的行銷工作,或稱「財經公關」。

IR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IR的工作內容會因公司而異,但一定會包含舉辦法人說明會、參加券商舉辦的投資會議等。以下列出常見的IR工作內容:

  1. 舉辦法人說明會:很多人會好奇所謂的「投資人」是誰? 只買一張股票的股東也是IR溝通的對象嗎? 其實我們主要溝通的對象會是「法人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s),例如外資券商、投信、壽險公司等大股東,或是投顧分析師,他們會定期產出我們公司的券商報告供法人投資人參考。因此,通常上市公司一季會舉辦一次法說會 (quarterly results conference call)來溝通本季營運亮點,並開放法人現場QA,由公司管理高層(通常是CEO、CFO)或是IR Officer直接回答。雖然叫法說會,但很常是對大眾開放的,讓記者或散戶也參與。近期最夯的法說會大概是影響全球股市的NVIDIA法說會,而國內的法說會一覽表也可以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找到。
  2. 參加券商舉辦的投資會議、路演:除前述提到公司自己舉辦的例行法說會之外,也可以透過 (1) 券商為了媒合國內外投資人與公司經營階層,會在酒店舉辦大型投資會議促進雙向溝通;及 (2) 經營階層主動去拜訪潛在的法人投資人,例如到美國一週,每天直擊不同投信的辦公室去做簡報,稱作NDR (Non-deal roadshow, 路演),讓投資人對公司決策及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這些閉門會議能深化投資人與經營階層的關係、使投資人對公司未來展望有合理的期待、增加公司關注度、使經營階層了解市場看法。
  3. 發布每月營收新聞稿與fact sheet:以台灣上市櫃公司來說,依現行規定每月10號須公告營收情況,因此這天IR會發布月營收新聞稿,highlight本月營運亮點並update重大事件。同時,許多公司會發布更detail的fact sheet,內容除了營收以外,包含部門別營業利益、用戶數、退租率等額外資訊。像是台灣大哥大即可在官網下載每月fact sheet。
  4. 關注市場及競業動態:上述都是對外溝通的部分,但IR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對內傳達市場與競業動態供公司高層參考。我們會去聽競業法說會、時時掌握券商對於產業的分析報告並關注每日相關新聞,以及其他國家在相同產業上面的表現。除可當作公司策略走向的參考,也較能全面性的回覆投資人的concern與產業意見。

如何衡量IR的價值?

IR的價值在於提升股東價值、創造好的股票流動性,透過持續與投資法人溝通,使企業價值能被市場及投資人認同,進而支持董事會及公司決策、維持合理股價、減少籌資成本等。聽起來IR的KPI很難被量化,但還是有一些指標可以參考:

  1. 合理股價或市值:這邊絕對不是說公司股價好就是IR表現好、公司股價差IR就表現差,畢竟影響公司股價的因素很多,且跟公司營運及財務表現有較大的關係。然而,IR的工作是讓可公開的資訊正確精準地傳達給投資法人、解除投資法人對公司的不確定性或誤解,使股價至少能「合理」反映公司實際上的營運狀況。
  2. 券商分析師給的rating與coverage:IR主要工作就是經營與投資人間的關係,當IR可以給予分析師即時且正確的資訊與順暢的溝通管道,分析師也能提供更高品質的earnings forecast並更願意揭露公司資訊給潛在投資人。同理,除了sell side之外,buy side若能及時接觸IR、獲取想知道的資訊,也會比較願意hold公司股票,故投資法人是否持續持有公司股票也可做為IR績效的參考指標。當然,rating好壞及是否持有公司股票主要還是看公司營運表現,不見得是IR所能控制的。
  3. IR網站流量:公司的IR網站是對投資法人溝通的重要管道,當IR網站越容易閱讀、更新越即時、資訊正確且一致,就能取得投資法人的信賴並常常光顧。衡量方式包含每月造訪人次、網站停留時間、有互動的人數等。
  4. 公司獎項與肯定:公司獲獎往往與對外溝通的成功有關,這些溝通需要PR、IR及ESG(永續發展相關)部門大量合作,對外的新聞稿或是ESG報告書涉及財務表現的部分均需要IR協助來確保表達正確且一致。甚至有專門衡量IR表現的獎項,例如素有「外資圈奧斯卡」美譽的《機構投資人》雜誌每年就有「最佳投資人關係」的獎項、IR Magazine也會評比最佳投資人關係網站等。

從事IR工作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基本的是財報數據的解讀能力及英文能力。對於財報要有基本的掌握,才能有效與投資人分析及溝通財務狀況;且需要與外資溝通,所以前面提到的法說會及對外文宣通常都需要英文版。當然除了財務資訊,近年投資人越來越喜歡將ESG納入是否作為投資標的之考量依據,甚至會有投資人問較技術面的問題,所以IR會跟公司各部門合作,並且對公司整體做全面的了解,接觸的內容廣泛且多元。這份工作的好處是要對公司高層報告,並且傳達其想法出去,因此能訓練自己用老闆的思維來考量公司整體策略、著眼於新趨勢與大方向,不論在職場的哪個階段,都是很難得的學習經驗。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相對冷門的職業,提供另一種職涯選擇!

Email: ingowangcc@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