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閒聊:外包建置電商網站需要多少錢?

Iris Chen
10 min readAug 14, 2018

--

前幾天有朋友請我幫忙估個價,將整個網站功能拆解後,依照經驗值抓個大致預算。於是想到這常被問到的主題:開發一個電商網站需要多少錢?

首先我們來看,想做電商有幾種方式:

  1. 直接上拍賣、購物開店平台
  2. 使用Wordpress購物車套件兜一兜
  3. 電商開站套件模組+客製化開發(俗稱套件開站工具)
  4. 完全客製化開發

一般而言,除非業主很清楚自己的差異與獨特性需求,不然我通常會建議儘量用前3種方式營運。

而我工作上只接第4項,所以就來聊聊第4項的客製化功能價格。深入淺出說明「為什麼電商平台開發價格可以差到這麼大?

*請注意:以下純為個人與周遭經驗分享,歡迎各方交流但勿戰!感謝!

前端購物網站,或稱為前台

先從簡單的說起:【前端網站】也就是消費者會看到的網站

通常包含:

1. 商品列表:首頁、列表頁(商品分類)、商品搜尋、商品頁。

2. 結帳流程:購物車、金流選擇、物流選擇、結帳完成或失敗

3. 會員註冊相關功能

4. 查詢訂單相關功能

5. 相關通知信

這樣算是一個基本的架構。我們再往細節走,以下是影響報價的思考點:

首頁:有沒有需要手動上稿宣傳的地方(例如大圖輪播)?有幾個手動編輯版位?還是全都依照程式自動更新(例如只抓最新分類商品)?愈多需要手動上稿的,後台就要有相對應的欄位管理,價格愈高。

搜尋:只做關鍵字搜尋?或者可以依照價位、款式、分類搜尋?當然工時都不同。

來源:Nike網站截圖

商品頁:是長長一頁介紹完?還是會分好幾個tab頁面?如果要放上網友問答評鑑留言,需包含前台網友留言form與list、後台留言管理檢舉下架機制,再配上通知評鑑與留言系統信,整區又是另一種價格。

商品推薦區塊,是只顯示最新分類商品、最近熱銷商品、你曾經瀏覽過的商品?還是要用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推薦「買過這個的人也可能喜歡的商品」?後者通常不是一般定位在「網頁工程師」做得出來的,需要另外買solution。

單純的購物車邏輯較不複雜,但如果搭配各種銷售方案外加折價券、各種運費計算等,這樣難度就不知是幾乘以幾倍了。

有遇過客戶詢問國外運費計算,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除非訂單量大到人工處理不來需要系統自動計算,通常建議人工計算後回覆、或者抓個價格範圍/限定送貨國家明確可規格化的系統邏輯比較容易。

還有「加價購」,有的是做在商品介紹頁所相關商品折扣推薦,例如買手機下方出現手機殼加價折扣購買,有的是做在購物車下方做全站熱銷或小物折扣購買。程式邏輯和使用情境不太一樣,也都是不同的工。

所以在後台,個別商品自己特定搭配的加價購,例如買某A商品可搭配abc三種商品加價折扣、買某B商品可搭配bdef四種商品折扣…這樣的機制比全站統一設定一種加價購複雜多,成本也高。

金/物流:包含信用卡、虛擬ATM、超商取貨付款、線上付款超商取貨、宅配、貨到付款等,都要與外部廠商串接。對了,還有電子發票、發票捐款等。做得愈多、錢就一直疊上去。

結帳前還看要不要加入會員?有的公司可分為會員或非會員結帳。這個會影響到後續的查詢訂單流程。

會員區可以是另一整套機制,包含訂單瀏覽查詢、察看購物車、待購(下次再買)清單,再往細部做還有缺貨時的「有貨通知我」等,以及個人帳號密碼預設地址設定等。

還有系統通知信,包含加入會員歡迎信、密碼查詢信、訂購成功信、ATM繳款催促信、訂單取消信等等。

如果以上述從簡單到複雜功能而言,價格區間可從萬元到百萬元。

接著來看【內部管理網站】,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後台」

我們先定義:誰可以進後台?誰來負責維護後台的資料?

(A)自家公司員工:
品牌電商、或者小型電商平台多屬此。只有內部員工有權限,不開放外部人員上稿或查詢。

(B)自家公司員工、外部供應商:
這就要看內外人員的權責區分在哪,從中再細分外部供應商登入系統後可接觸的範圍。
一般考量點是節省內部人力,讓外部廠商可以自行上架商品、或者查詢銷售報表等,但不一定會讓外部人員接觸重要功能如訂單管理、行銷管理等。但有的會讓外部人員接觸部分訂單維護功能,例如供應商可自行維護訂單狀態,但不能取消訂單,這種細節就比較複雜,

(C)開站平台:
讓供應商可以自行上架訂價、設定行銷優惠、管理訂單報表以及自行開店。這完全是不同等級的系統設計。(看看人家momo、pchome、蝦皮的資本額與員工人數…。)當然硬要以較低成本做開站平台,還是有「小做」的空間。

簡單區分開發費用:1的話價格會落在數萬~百萬、2的話價格大概數十~數百萬、3的話價格就數百萬~千萬。中間的價格落差還有以下幾個考量:

後台商品管理系統:包含商品分類設定、商品查詢列表、商品維護頁面、上稿預覽頁面等。

商品部分可以做到非常複雜。簡單的商品名稱/價格/規格/圖片上傳等這是相對單純的。複雜的部分有二個大關鍵點:

  1. 庫存怎麼管?
  2. 有沒有各種行銷方案?

如果是做轉單電商,也就是沒有自行出貨、轉訂單給廠商出貨。大概會設定一個安全庫存人工手動調整。

如果是自有庫存,需串接ERP系統做到即時庫存甚至多倉處理、多平台出貨管理或線下同時接單等狀況,就會相當複雜。

行銷優惠方案這是一個我不太喜歡碰的區塊,因為玩法太多種了,PM和系統分析對這部分需求和邏輯要掌控很清楚,不然整死大家。玩法舉例:

  1. 全站統一折扣
  2. 全站統一折扣但部分商品除外
  3. 分館(依商品分類)折扣,但部分商品除外
  4. 全站或分館買幾件幾折:例如3件75折
  5. 策展型:部分商品幾件幾元:例如年終特賣商品3件199元
  6. 策展型:挑選特定商品給予特定折扣,例如開學季文具85折
  7. 依照不同會員身份給予折扣
  8. 折價券玩法也是另一個坑:限時、限定商品可用、限制使用次數、限制折抵金額、限定折抵折扣、限定身份可用…

然後,行銷人員可能還會要求折上加折,例如1.全站折扣再加上7.會員身份折扣,但又怕低於成本要做防呆提醒,還要能依照折扣優先次序調整….千萬別這樣玩!

組合商品也是另一種行銷玩法(商品A+B一個價、A+B+C一個價),需要有很清楚的品號與料號,還有搭配贈品選擇,這部分不只行銷包套複雜、庫存管理也有難度。

太複雜的功能最終只會累死大家,不止開發成本很高、測試期很混亂、最後上線使用時,操作人員可能覺得太複雜就不想用了,這就是一種浪費!

再來是訂單管理,我們先講前面提到的「轉單」:

如果是上述(A)模式,原則上我們希望訂單收進後讓系統自動通知供應商出貨,儘量減少人工作業(例如手動整理訂單在Excel之類的)。但實務上不可能每家供應商都有能力透過API自動接送並追蹤訂單,應變作法是至少要做到自動匯出訂單檔案、並能夠發送Email到供應商指定窗口出貨。

有的人覺得這樣內部員工要做太多事,所以採行(B)模式,也就是讓供應商自己上來維護訂單。這就牽涉到對方的人力以及銷售規模,並不是每家廠商都願意。

大量自行出貨的訂單通常會串接物流商系統批次處理訂單、外接第三方/超商系統出貨,這裡有許多業界慣例,相對而言比較少奇奇怪怪的需求。

訂單管理另一個複雜層面是逆物流,包含退換貨款項處理邏輯、系統與人工處理流程的界定等,訂單狀態要追蹤到那個細節、成本庫存歸屬等,是另一門學問。

供應商管理不見得每家都會有,例如品牌電商可能就不做。有的只做供應商名單與報表管理,有的開放讓外部供應商登入,就會串接到權限管理。

另外一個坑是報表管理。格式有月報/週報/日報/自行設定時間區間、內容有銷售報表、帳務報表、會員報表、行銷成效報表…等各種不同面像需求,搜尋條件又可千變萬化,除非錢很多不然儘可能不要做各種美輪美奐的dashboard。如果有外包工程師要接案開發報表管理,請務必明確定義需求後再報價。

會員管理與客服系統可大可小(其實每個功能都是可大可小)。有的只做簡單的會員資料查詢與維護、有的要串接CRM、有的還要做到客戶Email來函/電話對談記錄/網站留言管理等,差別就是工工工、錢錢錢。

警示系統往往是大家比較容易忽略、也不一定會做的。包含庫存警示、訂單未處理與異常警示、物流金流異常警示、以及其他各種系統面警示訊息。會搭配dashboard、log、email、簡訊通知管理人員即時處理。通常是看業務量大小決定要做的複雜程度。

再來就是人員權限管理。如同上述(ABC)三種模式,誰可以維護哪一部份功能、誰只能看不能新增刪除、有沒有開放公司外部人員進入、以及公司對於外部連線安全是否有特殊要求(例如鎖IP或者VPN登入)等等。

其他各種外部系統串接,如上述的ERP、CRM、電子發票財會帳務系統、電子報發送系統、廣告系統等等,中大型集團還有自己的會員系統等,有非常多的不確定因素,以及其他廠商的系統規格與變更、溝通與開發時程能否配合等。

還有一些基本費用,例如伺服器設備、頻寬、網域、SSL 、定期備份服務
金流申請、遠端備援、Load balancer等等,這通常就看自己的需求選擇來付。

另外一個可能會有爭議的是測試這件事,不在網路IT圈的人,可能覺得「承包開發就是要把系統測到好!」但光是手機的各種系統平台瀏覽器版本來看,「測到好」是個非常高成本的人力支出以及專業領域(想想看你要調多少台手機來測)。所以我們通常會定義哪幾支市面常用手機的哪些瀏覽器需測試,免得bug介面修改無限上綱。

最後一個是上線後續與維護合約。外包開發商給不給程式碼,程式碼的版權限制與使用範圍,如果自有工程師會接手外包程式、是否有教育訓練時數以及移轉成本?Bug修改的時間範圍、後續需求變更的時數成本等,都會影響到外包價格。

以上外包電商價格影響層面,其實就大概憑記憶寫寫的,如有遺漏歡迎大家補充。電商網站變形的話還有團購系統、募資平台、各種B2B平台、以及電商APP等,族繁不及備載,有緣再說~

來補充一個網友提醒的:

我們在開發平台前,有經驗的會先做流量預估、特別是瞬間流量,這個也會牽涉到開發人力/成本。

能撐起大量瞬間流量的平台結構,對程式與系統結構的技術功力要求相對更高。我曾經遇過實習工程師小做一個實驗性網站,老闆看了很開心問能否立刻上線,結果被工程主管攔下,因為我們當時日常網站流量大概就需數十台Server,這小網站必須整個重新改寫才能用。

因此後來工作上與外包工程團隊合作開發時,都會先看對方是否有大型平台開發經驗,工程師的經驗值、專業技術能力不同,當然報價也有差~

--

--

Iris Chen

自由工作者;Facebook私密社團【數位產品經理不想公開的秘密 Secrets Digital Product Managers Don’t Want to Disclose】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ecretsOfDigitalP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