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實習|亞洲自由選舉網絡(ANFREL)(下):紀錄與啟發

張伊茹 (Ivory Chang)
9 min readOct 2, 2018

--

關於我在申請ANFREL實習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選送青年赴新南向國家深度研習計畫」的經驗,請參考:NGO實習|亞洲自由選舉網絡(ANFREL)(上)

關於我在ANFREL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經驗,請參考:NGO實習|亞洲自由選舉網絡(ANFREL)(中)

本篇將撰寫關於返國後的經驗分享、發表和紀錄,及整趟實習帶給我的啟發。

綜覽實習工作

今(107)年是亞洲選舉頻繁的多事之秋,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馬爾地夫、孟加拉、緬甸及泰國等多國陸續/即將舉行選舉,台灣也將於十一月舉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九合一選舉),ANFREL作為亞洲選舉觀察及政治人權倡議的組織,自然極為忙碌,因此在此時來到ANFREL實習,可謂幸運,得以觀察、見識甚至參與許多第一現場。

我在ANFREL的日常實習工作內容,主要為協助撰寫企劃書、製作對外簡報、支援倡議記者會等,並於ANFREL 主辦兩年一度之大會AESF(Asian Electoral Stakeholder Forum,亞洲選舉關係人論壇)期間協助籌備、赴斯里蘭卡支援大會。整體而言,實習工作主要為ANFREL三大工作主軸中的宣傳倡議(Campaign and Advocacy),故得以第一線觀察、見證推動民主化的NGO工作,並認識許多在民主人權相關NGO服務的前輩及他們的努力。

對NGO的個人觀察

其實,以組織願景而論,我相當敬佩ANFREL志在亞洲從事選舉觀察以推動民主化工作;然而,以組織永續性而言,卻非常不容易。

圖片來源:Asian Network for Free Elections (ANFREL)。

首先,志在「亞洲」如此廣大的版圖上,以推動「民主化」為終極目標,從事「選舉觀察」這件本身便不簡單的事,可謂難上加難。

其次,ANFREL的人力極度有限(在與其他在泰的INGO訪談過程中亦有相同觀察),一切龐雜的專業工作皆由老闆及兩位主管一肩挑起,僅有至各國進行選舉觀察時會有短期的國際選舉觀察員隨行共同分擔工作。

再者,ANFREL上有每兩年一度的AESF、線上資料庫AERC(Asian Electoral Resource Center,亞洲選舉資源中心)及在地青年計劃等須長久經營,人力、金流都左支右絀。

種種因素之下,若無更多人才投入與社會意識關注,絕無法健康地長久永續,實為在NGO服務的一大考驗。

返國後的紀錄

返國後,除個人網誌發佈(請參見:NGO實習|亞洲自由選舉網絡(ANFREL)(上)NGO實習|亞洲自由選舉網絡(ANFREL)(中))外,我也積極爭取公開發表機會,期待分享於實習期間的學習及淺薄的個人經驗。

其中,實體宣傳方面,主要在校園社群及學生團體、公民社會團體及政府相關單位舉辦分享及發表。以校園社群而言,我於10月1日受邀至高雄女中班級分享NGO實習經驗、台灣青年國際參與(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領域NGO工作)的管道等。

其次,於9月28日至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以「篳路藍縷:亞洲的民主選舉及NGO鬥士」為題發表演講,分享國際選舉觀察工作、NGO之專業工作及對台灣民主的省思。

另外,受邀至國立教育廣播電臺「青年轉動全球」節目訪談,並完成專訪錄音,分享如何爭取教育部研習經費補助、NGO工作之經驗、在泰生活體驗等,節目預計於10月26日播出。

最後,受邀至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行動・全球移動」國際及體驗學習成果展參展,於12月15至16日於華山文創園區分享國際NGO實習經驗及在泰生活體驗等,並以「篳路藍縷:亞洲民主選舉及NGO鬥士」為題發表演講。

帶回台灣的省思:「民主鞏固」後,臺灣民主面臨的挑戰

平時,在ANFREL所關注之事皆為亞洲各國選舉的公平、公正與誠信;其中,臺灣的民主機制已步入穩健的「民主鞏固」階段,選舉過程和平順暢、程序公平公正,能有效透過規律選舉實踐和平的權力轉移,因此近年已甚少有國際選舉觀察團體進駐,連活躍於亞洲選舉觀察的ANFREL都只進行遠端評估分析。這一點倒是令遠在異國的我為家鄉感到小小地自豪。

然而,經過實習觀察及訪談,我發現臺灣民主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並不發生在選舉期間,反是民主循環中大選間的「選間期」才是問題所在

選舉循環(election cycle)中,公民社會普遍只在意激烈的「選舉期間」,卻少有對選前和選後的重要環節的關注,諸如選舉法令的修訂、選舉爭端的處理、公民意識及選民教育、選務人員及觀察團隊職能培訓、或公民團體監督選舉之法規制定等……。相較於火熱的選戰,這些都是臺灣社會較少關注的議題,導致代議政治反映民意的功能部分失靈,民眾感嘆每逢選舉才能真正地作回國家的「頭家」;而國際組織長期駐點觀察、進行在地宣傳倡議所費不貲,因此,若非民主、人權狀況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國家,自難以在選間期獲得國際NGO穩定的企劃贊助。

而在選舉期間,則仍存在諸如選舉文化、選舉經費和選制等問題,如:首先,勤跑基層、掃街拜票等臺灣選舉文化,有利於掌握豐富行政資源和地方人脈的現任者;其次,海量競選文宣、廣告宣傳和媒體曝光的競爭,及高額選舉保證金制度(有關全球各國選舉申請費及保證金制度,可參考民主及選舉研究機構),都考驗動員高額金錢的能力,不利於缺乏資源的政黨或候選人;另外,就選制而言,立委選舉採取類似日本的並立制,則不利於小黨競爭。種種因素皆變相提高公民社會參政的門檻,因而無法確保政治人物對選民負責,都是使政黨政治、代議民主失靈的因素。

根據經濟學人信息社(Economic Intelligence Unit)之「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指出:臺灣在選舉過程和多元性(electoral process and pluralism)和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的表現出色;但在政治參與(political participation)和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方面則差強人意。

自由推進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iberty)之「2018世界選舉自由指數報告」(World Electoral Freedom Index 2018)也呈現相似的現象,指出:臺灣在政治及經濟發展程度高,然而開放參選程度(active suffrage freedom)、選舉參與度(passive suffrage)得分偏低,分別名列全球第163和90名,而選民影響力(elector empowerment)選舉自由(electoral freedom)則僅有平庸的表現,可知臺灣的民主仍有許多值得檢討、改善的空間。

因此,臺灣應透過自身努力,提升整體民主與選舉(尤其是選間期)的品質。首先,應積極與相關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引進國際民主及選舉的新觀點和做法,諸如爭取與ANFREL共同主辦AESF大會、與國際研究中心或智庫建立夥伴關係等,善用臺灣蓬勃多元的公民社會團體力量與自由開放的政治討論空間,連結臺灣NGO積極在亞洲、乃至國際社會中宣揚臺灣實踐華人社會民主機制的成功範例。

其次,搭配我國憲政體制檢視選舉制度及相關法規範是確保選舉達到政治平等的關鍵,使臺灣朝向更適宜的選舉制度改善。除程序上應確保選舉自由,依法行政,超越黨派,公正辦理;實質上,更應思考在臺灣雙首長制的憲政體制、並立制的立委選舉制度下,如何透過良好的選舉制度及相關法規範,例如訂定合理的政黨可席次分配門檻,避免小黨林立的政治不確定性,同時保障缺乏資源的公民社會團體及個人擁有參與政治的途徑,確保政黨政治、代議民主的良好運作。

最後,根本穩固民主之道在於建立健全民主的公民社會文化。透過教育、公共參與和民主反思,使民眾普遍具備充分的政治知能,參與理性討論、審議民主和投票選舉,例如:由g0v及燃點公民平台共同創立的「投票指南」,搜集、整理各層級選舉候選人背景資歷供民眾參考,提倡「不盲目投票」的民主參與精神;積極的公共參與則會正面促進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堅守反映民意、積極作為及依法行政的政治倫理,形成民主的良性循環及健全的公民社會文化,方為民主之根本。

出走流浪,好好回家

兩個半月的實習和體驗遠遠太短,卻是我第一次親身投入民主化的服務,也是第一次擁有如此充裕的時間及沈靜的心靈去品味異國的生活,學著以知己好友的同理眼光,欣賞泰國的美麗、同理泰國的哀愁。

「出走流浪,是為了回家。」在泰國的每分每秒無一不是衝擊和學習、無一不思念台灣。因為經歷各種波瀾起伏的異國體驗,使我更明白自己的渺小,而保持虛懷若谷、求知若渴的心,裝進大大的世界,並期許自己將出走流浪時灌注於工作、學習的辛勤努力,化為培育自己的養份;因為身處在軍政府威權統治、民主倒退的泰國,使我格外深刻地體認臺灣社會兼容並蓄、民主自由價值的可貴,更深深自我警惕我們所享有的民主自由乃是前人篳路藍縷、兢兢業業所爭取而來,關心、參與公共事務不僅是我們的權利,更是公民的義務

綜觀東亞及東南亞,臺灣如此成功地實踐了民主自由價值的例子乃是鳳毛麟角,自然應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對內努力改善臺灣民主之缺陷,建構「厚實民主」(think democracy);向外發揮臺灣民主之於區域的正向外溢效果,同時彰顯中華民國作為國際社會上負責任且不可或缺的夥伴角色

民主是政治的動態樣態,唯有持續的公共參與方能使之生生不息。在泰國ANFREL實習兩個月的經驗,使我更珍惜在台灣的民主自由、祥和寬裕,而保持公共參與的熱忱和關懷社會的信念,以社會為己任;使我更明白出走流浪時灌注於工作、學習的辛勤努力,是為了將自己培育成更好、更堅韌的人,有朝一日回饋國家社會,成為我想為家鄉帶來的改變。

--

--

張伊茹 (Ivory Chang)

作個踏實誠信的人,為經世濟民的理想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