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UX Playbook 電商/零售解析:首頁與到達頁

Ebony
9 min readJan 29, 2019

--

2019年初Google發布了包括零售、旅遊、金融…等不同領域的UX Playbook,不論是負責數位行銷、網站分析、UI/UX,或是正在經營電商的朋友來說,這好幾大本厚厚的UX Playbook都是相當重要的學習資源啊!

做為一個數位行銷人,深深感到學無止境啊…

因為Playbook是以英文發布同時又真的很厚(不誇張,電商/零售就108頁…),這篇會先針對 Google UX Playbook for Retail 點出的第一個項目——「首頁/到達頁」進行中文摘要,並加入一些自己的補充,歡迎大家揪錯與討論。

Google列出的六大項目包括(1)首頁/到達頁、(2)menu與導覽指引、(3)搜尋、(4)類別與產品、(5)轉換、(6)表單優化。

1. 首頁上半部需有清楚的CTA(call-to-action)

CTA,呈現形式可能是一段文字、一張圖片,或一個按鈕。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刺激受眾採取實際行動。在電商/零售領域,最重要的實際行動通常是這兩個—加入會員,以及下單購物

以Amazon和ASOS這兩家超巨大的跨國電商為例,一進到手機版的首頁,完全不用進行任何的滑動,視線就會自然落到CTA button上面了,轉換率的表現通常也會更好。

※不過,除了電商/零售之外,「首頁上半部需有清楚的CTA」這件事,聽起來雖然很直覺,但並不是絕對。如果你的產品內容相對複雜(例如專門銷售給企業客戶的軟體解決方案),首頁/到達頁先進行產品介紹與說明,讓你的潛在客戶先對產品擁有初步認識,然後再放置CTA,會是比較推薦的作法。(延伸閱讀:Call to Action: Above or Below Fold?

發現了嗎?這兩家使用的CTA就是在試圖促成電商最重要的兩種行動:Amazon的CTA會導向加入會員,ASOS則是想促成來到網頁的訪客直接開始進行購物。

2. 描述性的CTA

通常當我們在討論應該如何設計好的CTA時,強調的都是短而有力,清楚明確,而不建議使用描述性的句子。

欸等等,Google不是說要「描述性的CTA」嗎?

是的,所以在短的同時,又需要有描述性,就是大家的難題!(敲黑板)

Google在Playbook中特別提醒,不要單純使用「next」、「continue」、「shop」等詞彙,因為對於使用者來說,「繼續」會繼續到哪裡去?「購買」到底代表可以購買到什麼東西?全部都是很模糊的,自然會減少使用者點擊CTA的動力。

Google Playbook舉出的例子恰好是品類單純的電商,如果品類比較複雜,撰寫CTA時就需要再深入思考你的電商和其他電商的關鍵差異在哪裡?你能夠給予使用者哪些不一樣的服務呢?

3. 首頁上半部需有清楚的利益導向價值主張( benefit-oriented value prop)

價值主張通常會以這兩種形式呈現:「公司/產品能夠提供給使用者什麼價值」,以及「公司/產品對使用者而言代表著什麼價值」(如果想知道價值主張應該怎麼設計,推薦閱讀:打動目標族群,設計高轉換的價值主張

Google Playbook for Retail相對來說更強調前者,而且明確的點出了「利益導向」這四個字。白話一些,就是「你的公司/產品能夠帶給使用者什麼好處」。舉例來說,target.com以醒目的banner明確告訴使用者「不用再等待了」,而westelm.com則是強打「全館8折,錯過現在,更待何時!」從Google的舉的例子也可以看出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當中,利益導向價值主張常常會是:

品項齊全—使用者可以節省到處搜尋品項的時間,一站就能搞定
到貨迅速—使用者可以節省等待到貨的時間
價格就是低—使用者可以節省$$$$$!

至於為什麼要放在首頁上半部呢?應該不用再多說了,因為最顯眼啊!

4. 不要使用整頁的插頁式廣告

沒有錯,說的就是你我都最痛恨的那種廣告,打開網站之後就整頁蓋版,還讓你常常找不到右上角的X,找到了之後又常常因為X太小讓你手殘按進廣告(眼神死)

當然,這就是兩難了——做為廣告主,你絕對會希望自己的廣告能夠超醒目、讓使用者不得不看見。整頁的插頁式廣告的確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滿足廣告主的期待,但同時你也很可能因此引來使用者的負面印象。因此比較能夠取得平衡的方式是,在使用廣告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的同時,避免惱人,並且必須留給使用者選擇的空間

以下三個網站都採用將廣告置底的方式,整頁的插頁式廣告、置中pop up廣告,以及置底廣告,是不是置底廣告最不惱人呢?

而且仔細看看三家網站的截圖,「關閉廣告」的標示都做得挺清楚的,使用感受真的會加分喔~

5. 移除自動輪播

「什麼!自動輪播不是很常見嗎!」的確,現在瀏覽各家電商,首頁banner使用自動輪播的比例其實相當高。站在(不懂網站設計的)老闆的角度,想要使用自動輪播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畢竟電商在同個檔期的活動、商品那麼多,如果不使用自動輪播的話,使用者怎麼可能看到所有我們要他看的資訊?

但問題來了:使用自動輪播,使用者真的就會看見我們要他看的資訊嗎?

研究顯示,自動輪播,其實沒用。Google Playbook列出了以下圖表,很明顯的,只有擺在位置最顯眼的第一張擁有超過80%的點擊率,其餘位置的點擊率都非常悲劇。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

(1)人眼在對動作有反應的同時,會漏掉重要的訊息

(2)太多訊息,等於沒有訊息

(3)廣告視盲(Banner Blindness),使用者根本沒有看

(閱讀全文:Don’t Use Automatic Image Sliders or Carousels

因此與其使用自動輪播,Google給我們的建議是不如思考「如何讓使用者知道他們其實還有更多資訊可以看」,至於要不要看,讓使用者自己選擇

在UI設計上有一些常見的做法,一種是在banner下面加上頁面指示( Page Indicator),顯示banner數量以及讓使用者得知他們目前所在的位置,例如NOVICA在banner下方設計的小圓點。另一種作法可參考macy’s與ASOS,特別將右側頁緣的橫幅圖卡以不完整的姿態呈現,隱隱透漏的訊息是:「還有東西喔,往左滑滑看吧!」

6. 在首頁顯示最受歡迎的類別

Google Playbook for Retail很不負責任的(??)在第6點當中沒有任何文字說明,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理解看看,為什麼應該將最受歡迎的類別放在首頁呢?

當某項類別越受到使用者歡迎,就表示這項類別越與使用者的購物需求相符,而如果我們能夠將最受歡迎的類別放置在首頁,對於初次造訪網站的新使用者來說,他們就越有可能感受到「嗯,這家電商好像可以滿足我的需求耶!」當然也就更有機會延長他們停留在網站的時間,進而觸及更多商品。

看到現在有沒有發現,ASOS被拿來舉例的次數真的很高呢!

7. 使用易讀的字體

Google Playbook for Retail建議使用字體為16px+。這項應該不用多說,一個連字都看不清楚的網站是沒有人會想要使用的。

8. 善用社會認同(Social Proof)

好的,終於來到〈首頁/到達頁〉的最後一個重點。不過,在討論「社會認同」(Social Proof)之前,我們先來聊聊一些社會心理學吧!

「從眾」(Conformity) 是研究社會心理學時必定討論的重要現象,學術上對於「從眾」的定義是:因他人的影響—不論是真實的或是想像的—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但為什麼人們會出現從眾效應呢?

第一個原因是資訊性的社會影響( 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真實生活中,人們每天都必須做出抉擇,然而在做出決策之前,很多時候我們根本無法獲得充足的資訊,又必須要在極為短暫的時間內決定,這個時候他人的反應就非常容易影響我們,而在依循他人的想法做出決定的同時,我們也會不知不覺的打從心底相信,自己所做的決定是正確的。

第二個原因則是規範性社會影響(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與資訊性的社會影響不同,我們心裡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時候為了被他人喜歡、被團體接納、不要被認為是怪咖,我們還是會順應他人的想法,做出與他人相同的決策。

「社會認同」其實就是基於規範性社會影響的概念而來,比起品牌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宣稱自家優勢,首頁/到達頁所刊載的產品推薦或Trust Icon,更能夠對網站使用者的決策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

順便補充一下Trust Icon常見的使用方式,如果品牌有跟大型企業合作、獲得某些認證、隸屬於某些組織等等,就可以將相關LOGO置放於首頁/到達頁上提升自家的可信度。畢竟網站使用者對你可能很陌生,但他們應該都對一些知名企業或組織小有認識!

(如果想知道更多社會認同的操作方式,推薦閱讀:Social Proof: What It Is, Why It Works and How to Use It

關於首頁和到達頁,就先整理到這邊了。如果你想閱讀Google釋出的英文原始版本,在這裡唷。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拍拍手,我會更努力在腦汁榨乾的下班後書寫的。

--

--

Ebony

是個產品經理。沒事就喜歡看書、看劇、看紀錄片。